在实验园区里,养着十几头长卷毛的绵羊。吃的干料是磨碎的高粱,青草料是室内催发的麦苗。
场地里做了丰容,有灌木丛,有土坡,有干草垛,还有用来玩耍的木球,磨羊角的木桩子。
饲养员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养,它们已经基本适应了本地环境。
只要到了春天,以此为种羊,就能开展育种实验,未来一年羊群将扩展到一百五十头。
每一头都有名字,富柔认养的一头叫西班牙,名字是李长安取的。
由于是珍惜的育种资源,参访人员不得靠近接触,连赵顼都不例外,自然李长安和韩琦也不行。
不过,可以给他俩看羊毛。
一寸半长,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粗,细腻柔软,只有淡淡的膻味。
“这?”
“抢穷鬼是负收益,先让他们富起来再抢,这才是王道。”
在这一刻,韩琦的毕生所学毫无用处,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一个能贴切的词,他不知道怎么形容李长安的脑回路。
“长绒棉,细毛羊,将会改变战争的价值。”
韩琦不懂,战争,只有毁灭,何来其他。劫掠么,河东路、永兴军都穷的穿不上好衣服,有什么可抢的。
他翻阅史料,从蒙恬北拓,到封狼居胥,再到大唐都护,北面穷的从来只有战争。
用他们的毁灭之力,威逼天下,从富庶之地获取漂亮的瓷器和丝绸,还有香甜的稻米。
在农学部的展览室,韩琦看见了两块奇怪的“布”。
柔软、密实、厚重,摸起来不滑溜也不扎手,温暖的像是鹅绒,却有清晰的纹理。
大宋常见的布料织物,来自于麻,从传说的夏朝开始,华夏人就用麻来纺织,制造各种各样的服饰。
后来,又有了丝绸,一种更为华丽的,难以普遍的材料。
令人为难的是,这两种织物的保暖性都太差,远远比不上毛皮。中原不盛产毛皮,这是一大缺憾。
“此为何物?若以此制衣,可御寒否?”
“此为棉,此为绒,皆可保暖。以布料包裹棉絮或是羊绒,更为御寒,作价可降至毛皮三成。”
韩琦心神不稳,大吃一惊。
这么好的东西却如此便宜,岂不是军国利器。要是此物盛行,长城以南,士兵再不用猫冬,蛮族可轻易灭之也。
不对,不对!要是人人都有穿得起的“毛皮”,那北方士兵,还有什么相对南人的优势?
淮河之兵可北上,扬州之兵亦可,广南之兵亦可啊!
到那时候,对草原作战,将不再是北方四路的专利,北党还有存在的价值么?
看韩琦那个鬼样子,李长安已经猜到,这老小子肯定是在担心自己的利益。
“我给你战争,一场关于棉花和羊毛的战争,如何?”
先在国内种养,然后普遍装备,之后杀进草原,让蛮族去种棉花,去牧马放羊,去载歌载舞。
有了可交易之物,他们就不用拎着刀子来抢锅碗瓢盆,抢丝绸和麻布,抢茶叶和食盐。
当然,他们非要不老实,我们就杀掉他们的头领,分封草原,自己做主人。
这样,战争就不会亏,赢了再赢,双赢!
韩太尉,你老了,你代表的世家也老了,还以战争为驱动力去运转国家,跟商周时代的古人有什么分别。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要有新战争。
我们的目标是,以和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