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总工会已经下了动员令,法案不通过,内城雇工就不上班,所有损失由工会补偿。
曹佾坐着马车,颠儿到了自己曾经的外宅。
见了司马康,俩人倒是没啥火气,可也谈不到一起。
“自古以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公休这么搞,不是乱了套么?”
“老大人,您回吧,换个愿意谈的人来。”
我司马康可不是惯着老人的人,别倚老卖老,别跟我在这讲什么三纲五常,我就是来造反的,还听你啰嗦那个!
“诶,没人啦,要不也不会让我一个老头子来!”
“那就拖,拖到年后再说!”
曹佾一想也是,自己是挨了坑的,何必这么积极呢。反正都到自己老家了,逛逛当散心得了。
他们不紧不慢,反正遭罪的又不是自己。
-----------------
临近年底,李长安这边工程大多暂停,事项少了不少。
唯有一样就是科学院,这地方的生产节奏与所有人不同,要么没事儿,要么就突然冒出来一堆。
现在他们就遇见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找李长安这个学校总裁来解决。
多项发明量产销售,收益多多,本来用以弥补科学院的研发经费刚好。可最近玻璃工坊赚的太多了,背后还是李长安,大家伙实在拿不定主意,这钱该怎么分配。
总共多少钱?
沈括算了一下,两个工坊四个月总创造收益四十万贯,给科学院的提成是四万贯。
这数目比之前的四轮车、自行车、油墨印机、水车、机械铁磨等所有发明还多,太吓人了。
而且,科学院现在账上已经累积了五万多贯的钱财。
要是就这么干放着,是不是也不符合李长安关于投资的策略呢。
才四千万块,李长安心说沈括你也太小瞧我了。
为了推动科技进步,我愿意投资四百万贯,就是把所有身家都投进去也不在乎。
既然这样,咱们还是发奖吧。
沈括说还发啊,科学院的一个个发明家都成大富翁了,一点都不缺钱,把学校周边的房价都给炒高了。
不是一般的发奖,是设立榜单,一个用来鼓励和表彰实用发明的奖项。
沈括挠挠头,李贤弟,咱们之前不是搞过了么?
那只是喊了口号,并没有真的执行,现在咱们来评选第一届,顺便花花钱,给科学炒炒热度。
叫什么名字呢,就叫年度国家贡献奖吧。
一等奖五百贯,让张载和欧阳修出来颁奖,我再找陛下讨个旨意,发块金牌。
二等奖三等奖数量增多,总奖金也是五百贯。
另外,单独设立一些表彰奖,颁给非科学院的人才,只要能确认其发明创造有益即可。
最后开个大会,就在玉津园,吃喝玩乐我都包了,让大伙都乐呵乐呵。
沈括也没当什么保密的事儿,喝酒的时候就跟司马康和蔡京他们说了。
这俩人一想,这路数好啊,特别适合年底搞事情。
司马康立即组织干部开会,要做总工会第一次年度表彰大会,为那些在服务岗位上创造优异成绩的人进行表彰。
同时,这也是他拉拢商家,也就是雇主的一台戏。
得罪了权贵,那就得保住另一部分市场,而且要做的诚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