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锋军校,校长办公室。
聂昌见门敞开着,便轻轻敲了下,然后带着电子战术板走了进来。
林毅正站在巨大的地窗前,目光似乎正看向遥远的北方。
“校长,总参关于‘曙光行动’的初步作战方案已经呈报上来了。”
聂昌将战术板放在办公桌上,语气严肃。
林毅转过身,走到桌边,手指在战术板上轻轻一点,一道清晰的全息作战地图立刻在桌面上方展开。
地图中央,代表着首都巨型巢穴的深红色区域如同一个狰狞的心脏,不断搏动着。
而在其周围,散布着一个代表着大型巢穴的略些红色区域,三个被“囚笼战术”的绿色光圈围绕,代表着中型巢穴的橙色区域,以及众多同样被绿色光圈环绕的型和微型巢穴光点。
“看,总参拿出了什么方案。”林毅的目光扫过地图,平静问道。
聂昌上前一步,用手指虚点着地图,详细解释道:
“校长,经过总参各部门的联合推演和评估,他们认为,如果采取传统的集中主力直接突入巨型巢穴核心,然后就地建立防线进行源能中和的方案,风险可能较大,相对而言性价比不高。”
他首先点明了传统方案的弊端,然后指向那个大型巢穴的位置:
“您看,首都巨型巢穴并非孤立存在。”
“其周边这个大型巢穴,以及更外围的三个中型巢穴,在之前的扩张中,已经与主巢形成了协同防御态势。虽然中型巢穴已被我方‘囚笼’战术有效限制,暂时无法构成大规模威胁,但这个大型巢穴,其内部的渊兽数量和质量,依然足以在关键时刻,对直接进攻主巢的部队造成足够的麻烦。”
“更重要的是”
聂昌将地图视角拉近到巨型巢穴核心,“一旦我们开始对巢穴进行源能中和,必然会引动其内部以及周边所有关联巢穴的疯狂反扑。届时,我军将面临来自巢穴内部,以及外部大型巢穴援军的四面夹击,战场态势会极为混乱和被动,即便有您坐镇击杀星核级,可剩下的那些高阶渊兽,依然可能会造成不少伤亡。”
林毅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
总参不再仅仅考虑如何攻坚,而是开始从全局和敌我态势出发,思考如何以最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接着,聂昌的手指移向那个大型巢穴。
“因此,总参建议的核心战术是:引蛇出洞,以守代攻。”
“具体步骤分为四步:”
“第一步,肃清外围。集中优势兵力,以雷霆之势,彻底清除这个大型巢穴内的所有渊兽,将其完全掌控在我军手中。”
“第二步,构筑铁。在肃清的大型巢穴原址及周边有利地形,迅速构建坚固的、多层次、立体化的防御阵地。部署重型火力、源能基站武器,以及各种源能防御列阵,将这里打造成一个针对主巢方向的超级堡垒。”
“第三步,引蛇出动。在铁防线稳固后,开始对这个已被我军控制的大型巢穴的漩涡进行源能中和,吸引巨型巢穴的渊兽来援。”
“第四步,以守代攻。当中和大型巢穴的能量波动传出,首都巨型巢穴感知到这股波动后,必然会派出大量渊兽,甚至是其内部的星核级首领,前来救援。届时,我军将以完备的防御工事和预设火力,在选定的战场,迎击被引来的、呈波次冲击的兽潮。”
“这远比我们冲进它们的老巢,在复杂环境下构筑工事,同时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要从容有利得多。”
聂昌顿了顿,补充道:“总参也推演过其他方案,比如同时对所有被囚笼的中型巢穴进行中和,用来分散巢穴的兵力”
“但经过仔细考虑后,像这样的战术操作过于繁琐,协同难度大,且容易导致渊兽流向不可控,甚至可能出现星核级单位脱离主战场的情况。综合来看,目前这套‘大型巢穴设伏’方案,风险可控,收益明确,也便于您锁定并斩杀可能出现的敌方星核级单位。”
林毅静静地听着,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全息地图。
他能看到总参在这套方案中体现出的思路转变。
不再追求一蹴而就的斩首,而是巧妙地利用渊兽的领地限制和支援规律,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将最残酷的突入攻击战,转变为对己方更有利的防御歼灭战。
林毅心中颇有些欣慰。
这种思维,正是未来踏入星际战场,面对各种未知敌人和复杂环境时所必需的素质。
不逞一时之勇,善于利用规则和态势,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很好。”林毅赞许道,“就按总参的这套方案执行。告诉周栋来,细节上可以继续优化,但大方向不变。我们要的不仅是一场胜利,更要以尽可能的代价,打出我们蓝星联军的威风和气魄。”
“是,校长。”
聂昌精神一振,立刻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