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说简单也简单,其实就是將他脑海中关於练兵知识的诸多记忆片段杂糅提炼出来,形成一份可行的计划报上去就可以了。
写这种奏疏,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表忠心和报预算。
至於招募细则和训练计划,列出一些核心的原则纲领就够了。
因为实际操作中必然要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能把所有细节都一股脑儿全写在纸上……
他沉下心神,在脑海的“资料库”中仔细“查阅”起来。
另一个时空里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严明军纪与戚家军的精悍,以及后世人民军队所强调的思想教育、组织建设等宝贵经验……都成为陆临川构思的养分。
此外,为了给皇帝省钱,他在预算上並没有把標准拉满,而是精打细算,提出了许多节省开支的办法。
比如甲冑、武器儘量改良京营淘汰下来的旧装备,经匠人整修翻新后使用;战马优先选用相对便宜但耐力尚可的河套民马,而非昂贵的西域或辽东战马……
至於军餉,他参照目前边军及京营的餉额,擬定为每月实发一石米。
这个数额虽不算高,但在军餉普遍被层层剋扣且拖欠严重的当下,已是相当优厚,足以让普通军户甚至良家子为之疯狂,不仅能保证士兵及其家小温饱,更能让带兵將领有结余来收买人心、激励士气。
有了这一点,就不必担心兵源吸收问题,隨隨便便都能招满。
除了餉银,伙食標准他也仔细斟酌了许久,决定將京营通行的“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確保士兵体力充沛。
肉食则较为有限,不可能天天供应,只能定在每月初一、十五加餐,每人每次半斤猪肉……
一通计算下来,初期一次性投入需要五万两银子,往后每年开销大概在十万两银子左右。
这个预算,他自认已是极尽压缩之能。
详细的训练课目和日程安排,只能等皇帝正式下旨批准、拨付钱粮挑选士卒之后,才能根据实际条件细化和调整。
全部写完、誊抄后,时间已来到深夜,他直接和衣睡下,进入了梦乡。
明天还有一整天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