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211(1/2)

责任,他需要在这个长安城打拼,为身后的的弟弟们铺就一条更宽广的道路。】

【父亲早亡让王维和弟弟之间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情,他不过也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只身来到长安,未来前途像是被蒙上了一层雾一般,看不真切。他时时有思乡之情。在重阳节这天,他看到了周围朋友和自己家中兄弟相携登高的背影,满腔思念无处纾解,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曾经每年的重阳节都是家中兄弟们一起过的,大家头插茱萸,打打闹闹,一起登高望远,喝同一坛的酒,看同一处的风景,有人诗兴大发,周围也是兄弟此起彼伏的应和之声。虽吵吵嚷嚷,但非常热闹,那是家乡才有的氛围。】

【闭上眼睛,王维甚至能想到登高时的场面,登哪座山,看的是什么景,兄弟几人穿着什么衣服,说着怎样的话。这是他久在长安为之奋斗的目的,也是他心之所向的地方。】

【可如今,这登高的场景历历在目,像是身临其境一般,可互插茱萸的,嬉笑打闹的人却少了一个。】

【王维像是被丢在了长安一般落寞。熙攘繁盛,万国来朝的长安,在此时此刻,竟比不过家乡那处小山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子脚下熙熙攘攘,所有人都想谋个好前程,作为家中长子的王维也不例外,他也是这熙熙攘攘人群中的一员。可现在的王维知道自己的一腔意气,知道自己肩负的重担,可他却不知道,就在这氤氲整个盛世的长安,他会经历些什么。】

【命运的齿轮加速运转,王维也在这齿轮之上奔走,他的官路于无声间,已经在他的脚下铺开了。】

第79章(视频)大名鼎鼎的诗佛被这样嘲讽

[这个是我小学背的诗。]

[嘿嘿,我幼儿园就已经会背了。]

[小时候背诗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想赶快背下来,现在长大了才明白诗的意思。]

[去年没回家过年,想想之前过年都是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那时候突然就明白“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了,虽然不是一个节日。]

一向保守沉默的贺知章听到这首诗,眼神变得渺远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透过深深似海的宫门,他好像看到了那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自己,看到了村口那棵老槐树,枝叶都在随着春风簌簌摆动。

看到了那群围着他叽叽喳喳的稚儿,说着自己陌生且熟悉的乡音。

那里是他的家,而几十年后重新踏入故土的他却成了那里的客人。

“熙攘繁盛,万国来朝的长安,在此时此刻,竟比不过家乡那处小山坳。”

是啊,哪里能比得过家乡呢?

“王维……”

贺知章默念这个名字。

他虽不知道王维是谁,不知道他是何模样,但此刻,王维作这首诗的心境,他已经能感受到了。

贺知章长叹一口气。

虽未见这少年,但此刻,有这首诗,有这种互通的心意,便可当做是相识了。

李隆基虽然没有听到上一首诗的全文,但这首诗,天幕完完整整念出来了。

“好诗啊,极简单朴实的语言里藏的是思乡情谊,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胜在感情浓郁。”

李隆基又兴奋了起来。

这样的人才,是大唐的,大唐的人才,就是他的人才啊。

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这个王维了。

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能将少年的意气,和思乡的细腻结合到一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