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桑大哥本想一大早就回家乡去,王老夫人少见地展现了强硬的态度挽留了他:吃完午饭再走吧。反正这边过去也快,今日出发,走上两日就能到了。王夫人也说请哥哥给她点时间准备准备,帮她把自己平日在家闲来无事刺绣的《仙鹤延年图》给大娘和娘亲送去,祝愿她们仙寿永昌。
桑大哥也没什么急事,便答应了下来,他在府中本来无所事事地逛着,结果居然发现王少爷开始研究起了种树:几根小树苗摆在地上,王少爷已经挖起了小坑。桑哥见状忙想过去帮忙种上几棵,王少爷却拒绝了桑哥的好意,表示桑哥可以帮自己准备些要浇的水来,种树这件事他打算自己做,当是自己尽孝。母亲向来喜爱桂花,常说桂香十里秋意浓,秋意浓来人团圆。王少爷还有件事没说:从前自家有桂花树,那年弟弟走丢,爹爹便命人将家中桂花树砍去了,从此这块地方就像斑秃一样,格格不入但是无法改变。
中午,桑哥品尝到了德佛兄心心念念的桂花糕。
原来老夫人一大早就下人去附近的桂花园里取了最新鲜的桂花蜜和晾晒好的桂花干。年轻时,她还会带上两个孩子在家里待桂花开放时打桂花。她还记得,在晒干桂花时,她和孩子们格外注意天气,祈祷着不能下雨。天边有乌云压过来时,小儿子比自己还着急呢,直招呼府内的下人把桂花干收起来。
原材料准备好了,即使多年未做,她依旧熟稔地动起手来,一步不错。其实这些年来她脑海里不断演练这些步骤,她始终在期待有一天小儿子能回来,桂香飘满园。两个孩子嬉笑打闹着,而她终能喊出那声吆喝:“德佛、德释,来吃桂花糕咯”。
软糯甘饴,甜而不腻,清香可口。桑哥毫无夸张,一口气吃了六七个,如同儿时的德佛一样。“吃慢点,德佛。来喝点水。”老太太终是恍惚地认错了人。桑哥毫不迟疑地回答好:“桂花糕好香,娘亲!”他也仿佛认错了人。两个失去亲人地灵魂在此处错位相拥了。
吃完午饭,桑哥去找王老夫人,委婉地问道:德佛兄信里写了什么吗?你现在容光焕发的,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王老夫人笑到:我并未打开。
桑哥哑然。王老夫人继续道:德佛的木梳真好,我早起梳完便感觉到神清气爽。而他的信,我一直未开就能一直有期待。老太太我呀,有福气,还能梳上这木梳好几十年呢。
“嗯!”
就这样,桑哥告别了王府众人,带着二妹准备的各式物件向家乡出发了。本来二妹还安排了三两下人陪送,但桑哥一个人自由惯了,二妹只得作罢。
事实证明,不管你寿命几何,越靠近家乡都会越发地感到胆怯。正所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真的很像楞次定律有没有!小司马激动地吐槽着。
无人应答。
县城门口的指路石没动位置,但石头变小了,上面的字迹也模糊了。时间从这样悄无声息地指缝中划走了。街道虽没什么变化,但是房子里住着的人都有了些小变化。做裁缝生意的张大婶家里添了小娃娃,夜里能听到婴儿的啼哭声;而东门卖糖葫芦的老先生已经不见了,他的儿子接替了生意;前门原是卖首饰的文家已经变成了卖米的冼家......
桑哥边行边看:有的房子重新装修了焕发着新的生机,有的房子墙上出了裂痕屋漏便逢连夜雨;有人屋内四世同堂,有人独坐街角摆摊算卦;有人行走匆忙,有人左顾右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