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面对失去了旗舰,俄军方面倒是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接管了指挥权,接管的理由也是顺理成章。
此时剩下的俄舰之中卡尔·奥古斯都就是最大的,而且原本的克莱默舰长也是黑海舰队的副司令。
而英国地中海舰队虽然有三位副司令,但这三位原本来自三支不同的舰队。
三人都没法让对方服气,更别想指挥对方,再加上此时的局势很差,谁也不想站出来背这口黑锅,所以才会导致此时的群龙无首。
然而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谁又会给英国人时间让他们自己调整呢?
此时黑海舰队的总指挥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也没有任何迟疑,他直接下令继续之前的自杀攻击。
由于旗舰身先士卒,其他的俄舰也没有太多迟疑,毕竟从之前的经验来看,他们想一路逃回塞瓦斯托波尔大概会被英国人一个一个磨死。
就像是被狼群追赶的羊群一样,如果狼不再追逐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狼吃饱了。
没人喜欢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上,比起撞大运,他们更想拼一把,尤其是能看到希望的情况下。
于是乎诡异的一幕出现了,明显占据着优势的一方在逃,一堆朽木、破布在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连好几天帕麦斯顿都没来霍夫堡宫再次觐见,施瓦岑贝格亲王有些坐不住了。
其实他还真想知道英国人到底会开出什么价码,毕竟皇帝陛下似乎对此很有信心。
对于弗兰茨的开出的价码,施瓦岑贝格在财政部先后找了多位经济学家,以及布鲁克男爵本人才知道一亿英镑有多离谱。
英国人不可能拿出如此多的资源,真要是拿出来整个伦敦金融城就得搬到威尼斯。
如此做法对于那些英国人还不如杀了他们痛快,毕竟没命只是痛一时,没钱可是要痛一世。
奥地利帝国并不接受英国佬慷他人之慨的做法,毕竟奥斯曼的那些土地归根结底还是要奥地利帝国自己出兵去拿。
而按照弗兰茨的法,攻下那些土地花不了多少功夫,也用不了多少人。
关于这一点施瓦岑贝格亲王十二分的认同,以奥地利帝国近些年来与奥斯曼人交手的数据来看。
一个奥地利士兵换十个奥斯曼人,他都觉得亏本。毕竟之前哪怕是最为凶险的攻坚战,奥地利帝国也没有连级的成建制损失。
近些年奥斯曼帝国在奥地利已经成了一个笑话,奥地利人对奥斯曼人的嘲笑也是全方位的。
从宗教、政治、军事,再到长相、生活习惯。
很多奥地利人已经把奥斯曼人归到了土著一类,然而由于历史上的仇怨,奥地利人对奥斯曼人又极其憎恨,所以对他们的恶意要比对土著强烈得多。
这种近乎全民的憎恶之情甚至影响到施瓦岑贝格亲王这种大人物,对底层的影响有多强烈可想而知。
之前的战争中即便弗兰茨一再强调,军官们也在竭力控制,但战果依然十分惊人,俘虏都少的可怜。
所以打奥斯曼帝国这种好差事,施瓦岑贝格亲王又怎么可能会假借他人之手呢?
更何况在弗兰茨的长期科普之下,他也明白了英国人不过是动动嘴皮子而已,他们的道德感甚至不如俄国人。
“英国人究竟会拿什么来换?”
他实在想不出奥地利放过英国的理由,毕竟施瓦岑贝格亲王实在想不出什么东西能缓解他的等待之苦。
在私下与其他高官聊天的时候,大家对皇帝陛下的看法有很多矛盾,但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弗兰茨是真的能忍。
如果换成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在掌握这样的主动权之后还能隐忍不发,他们实在想象不出来。
民众们还可以在大街上或者报纸上发发牢骚,他们这些大人物就只能憋在心里,毕竟弗兰茨可是一位非常强势且残暴的君主。
弗兰茨放下手中的文件,其实弗兰茨就算两世为人也没有御前议会这些老头子的年纪大。
如果不是自幼接受的教育,他还真没法总是摆出一副上位者的姿态。
“亲王阁下,一亿英镑是我们的底线。请您牢牢记住。”
很显然弗兰茨是误会了什么,施瓦岑贝格亲王立刻解释道。
“陛下,我并非是英国人的客。我至今只收过那匹金马。那是您授意的.”
这下弗兰茨倒是能确定这位首相大人确实没有主动收礼。
“不过这一次帕麦斯顿没给你送礼吗?这很不正常。”
这时候施瓦岑贝格亲王更加奇怪了。
“您不是英国人的财政拮据吗?”
弗兰茨叹了口气,让军人当首相有好处,对命令的执行十分坚决,不容易受到外人干扰,镇压反叛果断且迅速,十分务实,并不会搞一大堆毫无用处的计划,有战略眼光对于周围各国都有详细的应对的计划,相对清廉。
坏处也有不少,不过大多数比如权威主义、集权主义之类的问题弗兰茨还是可以接受,唯独是在政治的人情不够练达。
其实也不怪施瓦岑贝格亲王,弗兰茨的政策对于那些老滑头之类的打击太大,再加上守旧派贵族在1848-1849这两年内接连遭受重创导致整个奥地利帝国政府内部就缺乏传统人才。
像是一些官员就在私下里评价“奥地利帝国政府就像是一支军队”,正应了之前世人对梅特涅政府的评价“一支坐着的大军”。
“英国人就算再穷也不会少了贿金。这是他们本质决定的。哪怕他们政府官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他们也不会吝啬给你的贿赂。”
“可他们并没有贿赂我。”
施瓦岑贝亲王一脸无辜地道。
“所以我才觉得不正常。”
按照弗兰茨对英国人的研究,他们应该会采取点措施才对,至少应该挣扎一下才是。
“难道他们已经有了什么应对之策?最近英国方面有异动吗?”
“英国人在向北美增兵,这一次似乎要直接增兵十万。”
十万对于欧陆列强来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英国那样的岛国来却是非常疯狂的,毕竟他们的常备军人数只有15万人。
这还是在受到1848年失败的刺激之后通过了征兵法案才扩建到如此规模,历史上此时英军的常备军只有十万人。
施瓦岑贝格亲王顿了顿又道。
“英国人还在派人和墨西哥联系。联系的内容之后会以文字的形式发给我们。”
“这么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