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万里自我吐槽了一番,就把三封信丢进空间里好好收藏起来,然后就专心工作去了。
让他写肉麻兮兮的回信?下辈子吧!
感谢信的事情因白万里的自我吐槽而告一段落,第一批毕业的大学生在经过分配就业之后,很快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始发光发热,展现出自已的影响力。
而随着华夏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话这种东西也从原本的领导专享,渐渐走向了民间。
有钱能够安装电话的家庭越来越多,不过现在的电话还缺少录音功能,寻呼机,也就是所谓的BP机开始进入历史舞台。
在华夏推广寻呼机的公司依旧是洪氏集团,白万里利用了历史上名为浪潮的一家公司在九十年代设计的汉字字符集制造了专供华夏地区使用的汉字传呼机。
同时洪氏砸钱投资了几家国内的半导体工厂和研究所,将一部分传呼机的订单交给他们。
在历史上的这个时期,华夏研究出的光刻技术曾经接近国际领先水平,不过后来因为资金不足,加上整体工业和产业链的薄弱,人才储备不足等等原因被国外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现在白万里重生一次,当然不会让类似的事情再度重演,直接给国内的研究单位注资,让这些研究单位有活下去的资金,同时从寻呼机开始提供订单,让国内的研究项目能够真正地转化成产能,培养这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工厂和工人。
同时华夏也可以利用这个已经与原本历史不同的时代,引进灯塔先进的半导体技术。
在洪七的投资引导下,在魔都和羊城逐渐建立起了几家全新的半导体工厂,开始为寻呼机生产和制造部分芯片。
虽然现在的华夏还不具备生产寻呼机的全产业链,但这已经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受限于时代因素,灯塔就算发现了华夏在发展自已的半导体产业,也不敢对华夏的半导体产业拼死围堵,否则华夏有可能彻底倒向毛子,这正是华夏最重要的发展机会!
有了洪七的大笔投资支持,加上国内生产的芯片快速压低了价格。
寻呼机从80年下半年上市时一台1200块左右的价格,到81年上半年的时候,快速被压低到了500块左右。
这个价格还是全新的数字寻呼机,如果是二手的大概只要一两百块。
而能够显示汉字的寻呼机价格要贵一些,在81年全新的还要1000块。
这个价格对很多人来说虽然依旧昂贵,但已经不是高不可攀,哪怕是在工厂工作的人,咬咬牙花两个月的工资买一台二手的数字寻呼机,然后支付一个月二十块左右的服务费用,也可以享受到正常的寻呼服务。
而这距离国家开放私营经济,其实也就短短几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