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水门、临江门和朝天门这三座重要城门的相继陷落,朱文正和廖永忠所率领的军队在这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这场战斗的胜负,似乎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毫无悬念可言。
然而,在这一片混乱与杀戮之中,有一个身影却格外引人注目。
他便是戴鼎,此刻正站在城楼上,孤身一人面对着如狼似虎的敌人。
他的身体早已伤痕累累,身上的衣服也破烂不堪,仿佛经历了一场惨烈的厮杀。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他的肩头上竟然插着三支羽箭,鲜血不断从伤口涌出,染红了他脚下的土地。
尽管如此,戴鼎依然毫不退缩,他紧握着手中的武器,拼死抵抗着敌人的进攻。
直到朱文正终于无法再容忍戴鼎的负隅顽抗时,他毫不犹豫地亲自上阵。
只见他迅速解下系在后背上的长弓,然后张弓搭箭,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在这混乱的战场上,朱文正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锁定着城头的戴鼎。
他手中的弓弦被拉得如同满月,箭矢在弦上微微颤动,仿佛随时都能破空而出。
就在这一瞬间,朱文正猛然松开弓弦,箭矢如同闪电一般疾驰而出,直直地射向戴鼎。
这一箭的威力巨大,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在乱军之中准确无误地击中了戴鼎,将他从城头上射落下来。
残存的守军们眼见主将戴鼎倒地,残留的最后一丝抵抗意志,顿时瓦解。
他们面面相觑,心中的恐惧和绝望交织在一起,最终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选择投降。
这场战役,在廖永忠和朱文正,二人的英明指挥下,毫无悬念地以福建水师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仅仅折损了五艘战船,伤亡人数更是不到两百人。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守卫重庆的明军却付出了数千人的惨痛代价。
当朱文正亲手将一面代表着秦王的日月星辰围绕着“朙”字旗在朝天门的城头上升起时,整个场面都被这面旗帜所震撼。
江上的水师船队见状,立刻鸣响三声礼炮,炮声震耳欲聋,响彻整个巴渝地区。
这三声礼炮,不仅是对胜利的欢呼,更是向世人宣告着川渝大地正式进入了秦王的时代。
戴鼎这个主心骨一旦倒下,重庆城内便陷入了一片混乱。
他就像一座山,凝聚着城内的人心,如今山崩地裂,人们的信心,也随之崩塌。
重庆知府张旭,在戴鼎的庇护下,原本还能勉强维持局面。
但现在,戴鼎一去,他便如失去了依靠的孩子,茫然失措。
指挥使戴鼎不仅有赫赫战功,还有信国公这样的大靠山,其地位自然稳固。
按察副使陈斌,则代表着皇上和朝廷,权势滔天。
相比之下,张旭这个知府显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