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轩这番话语气平静,但内容却带着森然寒意,让殿内不少文臣暗自吸了一口凉气,深刻感受到陛下对倭国手段之酷烈,绝无半分仁慈可言。
众人皆垂首应诺,无人敢有异议。
此时,刘轩似乎想起一事,目光落在礼部尚书蔡邕身上,问道:“今年各大学府,是否又有一批学子即将毕业?”
礼部尚书蔡邕连忙出列,恭敬地回答:“回陛下,正是。尤其是华夏军事大学,又一届学员已完成学业,不日便可分配。”
刘轩当即下令,语气果断。
“好。将此届华夏军事大学的毕业生,全部编入前往倭国的五万新军之中。让他们去那边陲之地,好好历练一番,见识一下何为真正的残酷。纸上谈兵,终难成大器。”
“臣遵旨。”
蔡邕领命,心中暗自思量陛下此举的深意。
处理完倭国事宜,刘轩又将目光投向北方,看着诸葛亮问道:“孔明,马超征讨扶余国,近来战况如何?”
诸葛亮手持羽扇,从容奏报,声音温和而沉稳。
“陛下,马超将军与军师庞统配合默契,率十万大军进入草原自治州后,一路势如破竹,扶余国主力已溃,其王都亦指日可下。然则,扶余周边之挹娄、沃沮、高句丽等邦,见我天兵锋锐,皆惊惧不已,近来使者往来频繁,似有暗中结盟,共抗我大汉之意。”
刘轩不屑一顾,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嘲讽。
“乌合之众,纵使联盟,又何足道哉?他们若安分守己,朕或可容他们多存续几年;若敢主动挑衅,便顺势一并扫平,彻底安定东北边疆!”
诸葛亮点头称是,继而话锋一转,说道:“此外,草原自治州州牧刘虞大人亦有奏报。言及自朝廷推行仁政,草原各部生计渐复,百姓感念天恩,尤其是鲜卑、乌桓、匈奴三自治区中,多有青壮踊跃,渴望从军报效朝廷,以赎前愆,亦为家族搏个前程。”
刘轩闻言,沉吟片刻,脑海中思绪飞转。
当初平定草原后,为防再生边患,他强力解散了各部族武装,收缴兵器,严加管束。
如今国内大局日趋稳定,对外用兵频繁,正是用人之际。
只见刘轩展颜一笑。
“此乃好事。准刘虞所奏,允其于三自治区内,依自愿原则,自行招募组建一支骑兵,规模暂定三万人,由朝廷派遣将领予以整训。成军后,即开赴东北前线,归入马超麾下听用。此军战绩,将作为日后是否放宽草原兵役之考量。告诉他们,机会朕给了,能否把握住,就看他们自己的表现了。”
“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