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安闲的这段日子里,一个人的来信引起了于虎夫妇的拍手称赞。
写信人是卧龙山的守墓人赵林。
他是收到了于虎夫妇的来信后,回的信。
两个孩子的出生,给于虎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他把这一喜讯,传送给和他所有关系密切的人,让他们来与自己一块分享这喜悦。
其中这些人就包括赵林。
赵林是唯一一个以前曾经是张信的死党,现在又毫不犹豫地与之脱离关系的人。他现在就像是一个隐身世外的高人,绝口不谈政治,每日流恋于卧龙山的迷人风光中,安享晚年。
卧龙山事变,对他造成的心理冲击很大。精神上的不愉快,加速了他的衰老。他看上老的很快,原本走路虎虎生风,几年下来,看上去他已显得步履蹒跚,老态龙钟。
这样的情况,自然是没办法再实现青年时的梦想了。所有的雄心壮志,都不光是喊喊口号,都得需要一个强壮的身体来帮助完成。
赵林没有精力玩这些了,因此退出了政治圈,只想安度晚年,这无可厚非。
从此脱离了与张信的关系。
由于他是张信最年轻时期的合作伙伴之一,三公主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因此很受珍珠尊敬。
当她和于虎结婚后,以前都曾关心过他们的人,由于信仰发生了变化,都开始嫌弃她,离她远去了。只有这个老人,对她一家还保持着十分的友好,双方经常你来我往,常有书信联系。
当于虎幼子出生的音讯传到卧龙山后,很快,赵林回了信。信中除了向珍珠表示问候外,还把这个孩子,称做自己的外孙。显然他这一称呼上的改变,意义重大。毫无疑问,他已把自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了这个家庭的长辈。
言语虽朴实,但真切感人,叫人感动。
于虎夫妻赶快派人去了卧龙山。除了送礼物,他们也向这位可敬的老人,发出了邀请,希望他回到山下养老。
赵林回信说他一个人在山上生活久了,不习惯城里的喧嚣,还是叫他生活在山上好。
从他的言语中,于虎夫妇判断,他这一辈子,也许走不出卧龙山了。
谁料在幼子两岁半的时候,赵林来了信,表示近期要南下进京。故地重游是一方面,主要是想看看两个孩子。
赵林态度的转变,实在出乎于虎夫妻的意料,他们想不到,这个犟老头态度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这当然是两夫妻求之不得的事,于虎马上做好了接待贵宾的准备,甚至怕客人年事己高,无法承受长途跋涉之苦,而打算派车去接他,被拒绝。
赵林说感觉自己现在还行,还没老到那种连走路都困难的地步,说自己慢慢走进京问题还不大。
虽然慢,但也有一项特别的好处,就是可以静下心来,观赏一下沿途的风景。
得到了老人要来的准确信息后,于虎夫妻便在家中静等老人的到来。
当时,他们住在布政街一个很隐藏的大院里。
大院又分成若干个小院落,于虎夫妻住在后院。
后院又分为东跨院和西跨院两部分,中间有月亮门相通。
于虎夫妻和两个孩子住在东跨院,西跨院原来住的是几个仆人。为了使赵林来这儿有家的感觉,便让几个仆从搬到了前院,把西跨院收拾出来,给赵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