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子的婶子阿姨涌进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夸赞声差点把屋顶掀了。
“这姑娘瞧着就俊!”
“眉眼周正,是个有福气的!”
刘春燕被夸得脸通红,手都不知道往哪放,只能挨着黄英站着,一个劲儿地笑。
人群稍退了退,那个挎着石头三姑胳膊的小姑娘走上前,她穿了件月白色的确良衬衫,头发梳成利落的马尾,眼睛亮闪闪的,看着比村里的姑娘多了几分清爽。
“春燕姐好。”她先笑了,声音脆生生的,“我是石头哥的表妹,祝青青,从县城来的。”
刘春燕连忙点头:“青青妹妹好。”
心里悄悄松了口气——这姑娘看着和气,不像难相处的样子。
三姑在一旁拍了拍青青的胳膊,笑着对刘春燕说:“这是我家老二的丫头,在县城读高中呢,听说她石头哥要娶媳妇,非吵着要来看看。”
祝青青眨了眨眼,目光落在刘春燕手里的红帕子上,眼睛更亮了:“春燕姐,这帕子是你绣的?
鸳鸯绣得真好看,比我娘给我买的那块还精致!”
刘春燕被她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把帕子往身后藏了藏:“瞎绣的,不值当看。”
不过这小姑娘还真会说话,野鸭子都能说成是鸳鸯。
“可别这么说。”
祝青青凑近了些,语气里满是真诚,“我手笨,针都拿不稳,看春燕姐绣得这么好,真厉害。”
她转头对屋里的长辈们说,“奶奶,三姑,你们看这针脚多匀,颜色配得多鲜亮,春燕姐真是心灵手巧!”
三姑本是出了名的挑剔,这会儿听侄女这么说,又仔细瞅了瞅那帕子,嘴角也松了些:“嗯,是挺不错,比石头他娘当年强多了。”
旁边的婶子们也跟着附和,屋里的气氛更热络了。
祝青青又跟刘春燕聊了几句,问她平时除了做针线活,还爱做些啥。
刘春燕说喜欢侍弄菜园,青青就笑着说:“那太好了,我最不会种菜了,等过阵子来串亲戚,还得请教春燕姐呢。”
刘春燕见她说话直爽又亲切,心里的拘谨渐渐没了,也笑着应下:“没问题,我家菜园子菜多,到时候给你摘些新鲜的。”
黄英在一旁看着,悄悄碰了碰刘春燕的胳膊,眼里带着笑意。
这表妹看着是个好相处的,有她在,三姑那边怕是不会找麻烦了。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一个穿着蓝布褂子,一个穿着的确良衬衫,一个腼腆,一个爽朗,倒像是两朵不同的花,在这满是喜气的屋子里,都透着股鲜活的劲儿。
祝青青和刘春燕聊了几句家常,从针线活到田里的收成,渐渐就熟络起来。
,祝青青眼尾带着笑意,忽然凑近刘春燕,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问:“春燕姐,看你刚才跟那两位姑娘说话挺热络的,你跟村里的知青很熟悉啊?”
刘春燕脸上漾着真诚的笑,点点头说:“是啊,我跟黄英、王玲关系特别好。
她们都是城里来的知青,懂的东西多,人也和善,一点架子都没有。
平时我有啥不懂的问她们,她们都耐心教我,还经常给我讲城里的新鲜事呢。”
她顿了顿,又热情地补充:“她们真的都是很好的人,你要是想认识,完全可以试着跟她们做朋友,肯定能处得来的。”
祝青青听着,眼里飞快地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像是心里的某个小算盘落了地。
随即又换上一副恳切的模样,连连点头:“好啊好啊,春燕姐。
我在村里也没什么熟人,正想交些新朋友呢。
那你可得帮我介绍介绍她们,我也想跟她们好好聊聊。”
刘春燕本就热心,见她愿意,当即笑着应下:“这有啥难的,黄英性子爽朗,王玲温柔细心,你们肯定能聊到一块儿去。”
祝青青笑着谢了,端起桌上的茶水抿了一口,目光却悄悄往黄英和王玲所在的方向瞟了一眼,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黄英姐,王玲姐,你们过来一下!”
黄英和王玲闻声走进来,见祝青青正看着她们,便笑着打招呼。
刘春燕拉过两人的手,对祝青青说:“青青妹妹,这就是黄英姐和王玲姐,都是特别好的人。”
“知青姐姐好。”
祝青青立刻露出热情的笑,主动伸出手,“我叫祝青青,从县城来的,还请姐姐们多指教。”
黄英跟她握了握手,笑着说:“客气啥,都是一个村住着,以后常来玩。”
王玲也道:“青青妹妹看着就机灵,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祝青青眼睛弯成了月牙,目光却若有似无地往院外瞟,像是在找什么人。
她状似随意地问:“我听三姑说,村里还有位顾知青特别厉害?
也是跟你们一起的吗?”
刘春燕点头:“对,顾知青他人也很好,就是平时话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