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19章 大庆的第一次科举(六)(2/2)

“五十道帖经,涵盖四书五经,竟能全对?”

“是谁,莫不是哪家世家精心培养的子弟,想要安插进朝堂来?”

“差点忘了,此次科举糊了名,却是不能知道此人身份。”

霎时间,殿内所有的嘈杂声都消失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诸葛哲手中,那份看似平平无奇的考卷上。

李彻的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寻找的‘真金’,难道这么快就出现了第一颗?

“给朕拿上来。”李彻开口道。

怀恩立刻上前接过诸葛哲手中的卷子,在众臣好奇的目光中,恭敬地呈送到了李彻的御案之上。

朱笔未动,糊名犹在,李彻也不知晓这卷子主人姓甚名谁,来自何方。

他首先快速扫过前面的帖经部分。

五十个空白处,字迹工整,填补的经文准确无误,确实如诸葛哲所言,全数答对!

这扎实到近乎完美的基本功,在此次整体水平堪忧的考生中犹如鹤立鸡群一般。

“根基打得不错。”他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嘉许。

仅凭这帖经全对,此子便已超越了场上绝大多数考生。

随即,他的目光落在了墨义部分。

率先看到的,自然是第一道墨义题:【‘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何解?】。

却见上面洋洋洒洒写着上百个字: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此言人子之孝,当以体亲心、慰亲怀为本......

前面的解释中规中矩,既不出彩也没有错漏,但在这一场考生中水平绝对是极高的了。

而当李彻看到后半段,他的神情渐渐变得专注起来。

【然,所谓“远游”,非必为不孝也。昔者孔子周游列国,亦为推行仁政之道。】

从最初引述圣人言,到笔锋一转,结合自身体验的深入剖析......

尤其是看到最后那几句:

【故,远游之志,当与孝心并存。游而必方,使亲知我所向;学而必成,使亲享我之荣。】

“好!好!好!”

李彻一拍御案,竟霍然起身,连道了三声‘好’。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得下方众臣皆是一惊,纷纷抬头望来。

“陛下?”离得最近的杜辅机试探着问道。

李彻指着卷子上的那段文字,声音都带着激动:“诸卿且听......”

他将那答案念出,众臣皆是静听沉思,面露赞同之色。

待到李彻读完,文载尹更是直接道:“的确不错,此子并未简单复述圣人道理,而是将圣人之训,化入了自身的境遇与思考之中。”

杜辅臣也点头道:“他理解‘不远游’是体恤父母之心,但更点出‘远游’未必是不孝,若志向高远,是为了‘学而必成’,最终让父母以己为荣,这何尝不是一种更有担当的孝道?”

“此等回答角度,臣却是未曾想过,但的确是有些道理。”

李彻来回踱了两步,目光炯炯道:“这番见解推己及人,由自身之困顿,升华至普遍之情理。”

“若非亲身经历,饱尝离别与愧疚,绝写不出如此真切而有力量的文字!”

“朕几乎可以断定,此子绝非那等只知死读书的迂腐之人,他必是经历过真正贫寒与别离的寒门子弟!”

“唯有如此,才能有这般刻骨铭心的体验!”

众臣闻言,纷纷赞同地点了点头。

李彻迫不及待地继续往下看。

果然,当看到那道关于土地贫瘠劝种何物的农事题时,此子的答案更是印证了他的猜测。

卷上清晰地写着当种豆科作物以养地力,并阐述了其茎叶肥田的原理。

言辞虽质朴,却精准务实,是真正懂得农事稼穑之人才有的见识。

而最让李彻感到惊喜的,是那道‘粮仓武库救谁’的两难抉择题。

此子先是引述了孔子‘去兵’之论,显然是熟知经典。

但随即笔锋一转,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果断提出‘必先救武库’的抉择,理由是保武装方能护黎庶存根脉。

逻辑清晰,权衡果断,却也没迂腐地完全听从圣人之言!

“妙啊!”李彻抚掌赞叹,“不泥古,不唯上,只唯实!通经致用,此之谓也!”

“这才是朕想要的人才!”

再看后面的几道题,都是理解正确,阐述清晰。

虽无惊人之语,却也挑不出错处,显是下过苦功的。

李彻越看越是欣喜,这份卷子在他眼中,已然是一颗从一堆顽石里,绽放出了璀璨夺目的真金。

“将此卷......不,将所有墨义答得出彩,帖经基础尚可的卷子,都给朕单独挑出来。”

李彻压下心中的激动,沉声吩咐道:“朕要亲自复核!尤其是这一份......”

他的手指轻轻点在那份糊名卷上,眼中满是期待。

“朕倒要看看,这藏在考卷之后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寒门英才!”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