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着皇权依然会在皇帝这一脉的手中,不会落入外人之手。
这一点,至关重要。
历史上,大明的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朱祁镇能成功发动夺门之变,夺回皇位,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景泰皇帝没有儿子。
景泰皇帝没有儿子,大臣们就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就会生出各种异样心思。
但凡景泰皇帝有一个儿子,朱祁镇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复辟成功。
眼下,顾盼君仅仅说自己怀有身孕,就让许多人安心了不少。
即便皇帝真有什么不测,皇后腹中的儿子,也能成为他们的希望。
见大臣们风向有所转变,顾盼君当即站了起来,道:“陛下口谕。”
众政务大臣和军务大臣一愣,随即皆跪了下去。
“朕北巡之后,若出现联络不畅,或是其他变故,朝廷里不必立储君,更不得有监国。”
“凡一应政务,由政务大臣处理。”
“军务,则由军务大臣处理。”
“凡有要事,一律由政务处、军务处召集所有政务大臣、军务大臣开会商定。”
“要做决断之时,由所有政务大臣、军务大臣,一人一票、投票表决。”
“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凡国政军务,皆需获得多数人的同意,即为通过,反之,则是不行。”
“不得以排名高低,资历深浅而定。”
“凡获得多数政务大臣、军务大臣同意之事,即可以朕的名义,颁旨全国,统领朝廷各部,各省,及所有官府衙门,军队。”
“有违抗不遵者,以抗旨论处。”
“普通事务,由政务处、军务处分别单独开会商定,各自表决。”
“涉及国政方针的根本大事,则联合一起开会而定。”
“没有多数人投票同意,形成集体决议之前,任何政务大臣、军务大臣,皆不得以个人名义,假圣旨之名,发布诏令。”
“若遇上支持和反对者人数相同,不同决断的事,则恭请皇后做最后的投票决断。”
“凡有多数人同意,或多数人反对者,即为集体决议,除非经集体表决再推翻,否则,任何人皆不得再干涉。”
“一旦集体投票通过,即便是反对之人,也必须坚决服从,否则,亦是抗旨。”
“待能联络到朕了,由朕下发圣旨,政务处和军务处就不必再开会投票了。”
“这个法子是朕想来的,朕不在的时候,朝廷如何运作的法子。”
“若是大明未来的天子年幼,不能理政,由大臣辅佐,也可以用这个法子。”
顾盼君念完圣旨,道:“都听明白了吗?”
“陛下不在,联络不上,无法请示,那你们的集体会议决策,便是大明的最高决定。”
“军国政务,都由你们集体商定,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
“这便陛下的旨意。”
众大臣相视而顾,随即齐声道:“臣等遵旨。”
宣完旨之后,王佐却又再度问道:“这么大的事,陛下就没有留下什么手谕吗?”
“没有!”顾盼君摇了摇头,道:“这道旨意,也是本宫与陛下闲聊时,陛下说起的。”
“故而,本宫才一直没有将其向尔等传达。”
“如今陛下被逆贼王守廉等人所困。”
“本宫方来此宣读旨意。”
“尔等政务大臣,军务大臣,可按旨意行事。”
王佐皱眉道:“这么大的事,仅有一道口谕,怕是不妥。”
“有何不妥?”蓝玉质问道:“朝廷设置政务处和军务处,本就是为了协助陛下处处军政要务。”
“我等身为政务大臣、军务大臣,陛下不在,就该担负起重任。”
“况且,陛下这个法子,极好。”
“我蓝玉虽在政务大臣中,名列第一。”
“但也愿与其他人一起商议而定。”
“少数服从多数,这个法子挺好的。”
“况且,陛下早就说过,政务大臣和军务大臣,排名虽有先后,职权却无大小。”
“由此以观之,一人一票,决定朝廷军政大务,甚为合理。”
“不要说皇后娘娘还传达了陛下的旨意。”
“就算没有这道旨意,这也是眼下最好的法子。”
其他人也纷纷出言,表示赞同。
王佐见众意难违,只得接受。
顾盼君点了点头,道:“现在政务大臣和军务大臣都在,就立即议事吧。”
“适才本宫说将陛下祭祀圣人祷文,诏告天下。”
“王佐王大人则说,要向逆贼王守廉屈服,颁布废黜新学的旨意。”
“眼下时间紧迫,这件事不必再多讨论了。”
“就直接表决吧。”
“同意王佐建议的人,请举手;同意本宫的,就不必动了。”
听到她的话,没有人有任何反应,王佐左右环顾了一下,却发现竟然没有一人举手。
他拼命地向詹徽使眼色,但詹徽却轻轻摇了摇头。
王佐恨恨地轻轻跺了跺脚。
“好,既然都同意本宫的,那就让政务处和军务处去传旨吧。”
顾盼君威严的声音响起:“记着,这是集体通过的决议,按照陛下的旨意,陛下不在,全体政务大臣和军务大臣形成的集体决议,等同于圣旨。”
“即使是政务大臣或军务大臣,若有任何人在形成集体决议后,仍抗旨不遵,甚或暗中使绊子,致使集体决议难以贯彻执行的,以抗旨论处。”
吩咐完之后,顾盼君方道:“现在大家来议一议,该如何救陛下。”
“都说说自己的意见,看能不能想出一个好点法子,将陛下从逆贼手里救出来。”
她目光望向姚广孝,道:“姚广孝,你可有想出什么主意?”
朱允熥曾在她面前多次提及姚广孝此人擅长阴谋诡计,阴阳之术,此时要救朱允熥,要的便是这种智慧,故而,顾盼君首先想到了他。
姚广孝出列,拱手道:“皇后娘娘,臣以为,要救陛下,关键还在于“临机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