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生物医疗研究所
翟达了几天时间,重新开始掌控整个机械核心研究院。
当然还梢带了一点乌托邦集团。
两大体系一个专攻產业高岭,一个负责衣食住行,互补之下相得益彰。
比如,研究院的无人机、汽车领域的客服与销售,大部分都由乌托邦承担,而乌托邦集团的物业公司,也负责看研究院大部分固定资產的运营。
当然,也就是在东阳打辅助,出了门那也是“乌哥”,国內无论影视界、游戏界、还是房地產界、绿色经济界,都已经赫赫有名。
今年的中国五百强,乌托邦集团也已经预定了一个席位,想必到时候会很精彩。
同一个老板,两家公司都在榜上。
对了,周墨在和翟达恳谈了一次后,似乎再也没有了芥蒂,在机核无人团队中点了四位工程师出发。
不过他本人会先回一趟老家,那个粤省名为清河的小县城,和其他几人约定在西昌火箭发射基地匯合。
理顺了这些日常事务后,翟达也终於有时间,去处理一些新东西了。
9月5日。
翟达带著林舒遥,从蔚蓝之眼出发。
经由秘书指路,翟达大概开了一个小时,才抵达机械未来城北面某处乡镇,来到一处平坦的农田上,大概40亩左右。
他是第一次来。
几个月前,翟达从大別山带回了许多“变异植物”,起初交给了自然庭院的养护部门,就种在庭院內。
不过隨著“生物医疗研究所”成立,这种权宜之计显然就不合適了,研究所在这里承包了一块试验田,自冬麦收割后,就不再种植水稻,经过一段时间的土壤改良和大棚搭建,最近正式投入了使用。
翟达当初带回来的东西,五八门,足足二十多种,路上还死了一些。
每一样植物需要的环境都不太一样,一部分方便的如“草本”培育在实验室中,另有一部分“木本”或其他原因的,要种植在自然环境中。
当然更重要的是为日后自然种植积累经验也由於起步全是些草草的,所以自前这个“生物医疗研究所”,倒有点像是“植物研究所”。
甚至“农科院”::.土里的活占据了大部分。
到路边,翟达还未停车,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田边眺望。
孟涛跨坐在那辆翟达租给他的改装电瓶车上,伸著脖子。
翟达下车后,笑道:“张望啥呢想偷菜”
孟涛回过头来,认出翟达后笑著道:“翟总,您过来看药田”
“药田差不多吧...你干嘛呢”
说起来,翟达也不知道他对方有没有给自己转那改装电瓶车的“租金”::
以孟涛的性格应该不会赖帐,但翟达设置了“低於五百动帐不提醒”:
太小了,感觉不到。
孟涛淳朴的脸上带了一点贼眉鼠眼:“我听附近村民说,研究院在这搞了块地种药材,就来打探一下,看有没有合作机会。”
“合作,你要怎么合作”
“药材產值高,用地少,就是需要专业指导,如果研究院要大规模种植,总要人干吧不如调动一下村民,搞个收购协议研究院指导、村民干活,不也是个收入么”
翟达喷喷两声:“怎么哪都有你..”
和鬣狗一样,全东阳哪里有脱贫致富的机会,这傢伙就闻著味凑上来了。
不过转而笑道:“想法倒是不错,不过我们这还在初步阶段,会不会大规模种植还两说。”
20几种被【自然祈愿】识別出来的特殊效果植物,也要根据其內核价值决定。
比如他记得当初有一个的效果是“止泻”,其实类似功能已经很成熟了,生物向的、
化学向的、甚至物理向的。
如果內核价值,也就是其作用机制没什么特殊的,並不会特意种植下去。
“话说你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样脱贫是不是效率不够不如一个路子捉摸到底”
孟涛苦笑道:“要是有统一的方法就好了,这活难就难在每家都不一样,有的带病,有的太懒,有的抽不开身,有的纯粹..:人不太行。”
翟达乾脆和孟涛一起,靠著电瓶车聊天,而林舒遥怕晒,躲在“地球守护者”侧面。
只是有些好奇翟达和孟涛的关係。
她作为翟达的秘书,居然没见过这个似乎是东阳本地的人,应该也不是学生时期的同学。
翟达和孟涛见面的次数並不多,成为朋友,更多是因为欣赏。
君子之交淡如水。
翟达:“我还以为,你不会对脱贫对象有负面评论呢..:”
孟涛摇摇头:“评价这种东西,负面正面不重要,重要的是“准確”,光靠对贫困户的『维护”,是改变不了任何事的...”
孟涛看向规整的商业级的四代大棚,研究院的地自然起点高,这种技术远不是普通农户能掌握的。
和成本无关,而是和劳动技能有关。
一亩大棚地,运转合適的情况下,种草莓、黄瓜这样的东西,年收益就能达到3万元,可以直接让一个家庭脱贫。
不要说研究院,就是东阳现在的財政情况,若是一亩大棚能解决一个贫困户,东阳能直接批建,两三百亩,直接就全县脱贫了。
但那可能么
即便將大棚一分钱不要送给贫困户,能正確使用且坚持种植的,估计十分之一都没有,更不要说分散在不同村庄、乡镇里。
他之前张罗的“养小龙虾”、“养猪仔”、“摆摊”、“食堂档口”,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