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李司徒的请帖
洛州都督府正堂里,
炉子里竹炭燃的正红,年近七十的洛州都督蒋国公屈突通踞坐胡床,满脸络腮虬髯早已白。
他身子坐的挺直,身上看不出半分塞外奚族的样子。
“想不到司徒仅用五天便到了洛阳,一路辛苦了。”
屈突老头招待李逸的茶叶,只是一般的饼茶。
李逸掏出一张单子,上面正是他在南市采购的各种商品,还都附有价格。
“一路快马加鞭赶来,也没能从长安携带什么礼物过来,进了洛阳后,便在南市逛了逛,随便买了些,当作礼物。”
屈突通推辞,
李逸直接把单子放到他面前。
屈突通目光扫过,愣了一下。
不是他原本以为的什么礼物,居然是些柴米油盐酱醋茶酒,丝绸瓷器布匹纸张笔墨等等,
哪有送这样礼物的。
他疑惑的拿起细看,
每样物品后面还有价格,但不止一个。
既有李逸今日购买的价格,以及此物在长安的价格,还有不久前的价格。
一样商品三个价格。
对比悬殊。
“今日初到洛阳,在南市买了蒸饼,都是十字裂口的,酒酵发面,口感不错,就是价格贵了点,二十钱一个。
我带着四个随从,五个人吃了五十个,了一千个开元通宝!”
“朝廷明令禁私酿,可我在南市逛了一圈,家家酒楼酒坊,都还在酿酒、卖酒,
而且还都借着禁私酿的诏令,抬高酒价,朝廷的诏令,倒成了他们牟利的工具。”
“那些粮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涨的最凶。不仅涨价,还故意囤积居奇,减少出售,刻意制造抢购”
“蒋国公,这些你不会不知道吧”
都说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
屈突通、屈突盖兄弟俩以刚正不阿闻名,即使亲属犯法,也绝不包庇。
开皇年间,奉旨巡视陇右马政,查出隐马两万多匹。当时一千五百多名官吏涉案,
许多人脑袋都要不保,为此无数人给屈突通送礼行贿,可他却全都拒绝,仍是捅到御前。
杨坚气的要把这一千五百余名官吏全都斩杀,但屈突通却又拼死为他们求情。
这个老头,在李渊起兵南下之时,率兵抵抗最激烈,可后来大唐建立,却先任后兵部、刑部、工部尚书。
还成为李世民心腹大将,一直替他坐镇洛阳大本营。
这位奚族老头,尽忠于隋而立功于唐,事两国而名愈彰,能文允武,非常了得。
历经两朝四帝,都对他信任非常。
可现在,李逸这张清单,
却让年近七十的屈突通脸都涨红了。
洛阳物价飞涨,都涨上天了,他这个都督居然并不知详情。
知道最近物价上涨,可也没想到涨成这样。
米价涨了十倍余。
其余基础民生商品,几乎都是涨了数倍,有的甚至涨了十几倍。
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绢布药品,样样都是暴涨。
屈突通不由的羞愧。
“李相,是下官失职了。”
他没有过多辩解说这些天他都在为准备迎驾忙碌,而一时疏忽。
事实上,这样的疏忽,他自己也不能原谅。
这是都督府属吏的失职,也同样是他的失职。
“蒋国公,
有人想混水摸鱼,趁机发国难财,这种奸商必须严惩。”
“下官明白。”屈突通当然知道这样的危害。
炉火噼啪燃烧着,
锅里的茶随着沸腾的水在翻滚,屈突通忘记了分茶。
茶香四溢。
“蒋国公打算怎么处置”
屈突通红着脸膛,“三贾均市,把各类商品按品质分为粗次粗三等,由市署召集各商品行会,每旬评估定价一次,一些特殊的商品如丝绸茶叶瓷器等,可再细分为三等九价。
价格订立后,
各行商人售卖,均需按此遵守。
敢有虚报价格者,严惩,计所贵贱,坐赃论!”
屈突通认真了。
物价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秩序稳定,必须严格管理。
汉代就有月平制度,大唐也有三贾均市制。
大唐的市场,一般都是集中起来,建于州县城的坊中,相同行业还集中经营,便于管理。
这些坊市,由市署管理,
不仅维持秩序,也负有定价之职责。
对于市场上各类商品,召集各行相关的商人,拟定出一个合适的价格,市场上的商人都须遵守。
每旬一定价。
允许商人在此基础上,有小幅度的涨跌,但不能相差太大。
同时,官府若是处置偷、盗等案件时,赃物计价,也是按这个官方市署三贾均市定的物价来计赃值的。
现在屈突通说要按三贾均市来处置洛阳三市物价乱涨的问题。
从程序上来说,确实没问题。
但李逸觉得眼下,仅靠这种简单的办法是不行的。
毕竟三贾均市之前又不是没有,可洛阳三市不还是涨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