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高射机枪阵位配备2名女兵:主射手负责火力输出,观察员携带高倍望远镜(或利用坦克周视镜)专职警戒。观察员需重点监控侧翼500米内的复杂地形(如灌木丛、土坡、断墙),尤其关注蛮军弓箭手可能隐藏的“射界盲区”(如坦克履带外侧30米的视觉死角)。
预警信号:发现弓箭手时,观察员通过战术手势(如“左臂平伸指向威胁方向,握拳表示发现集群目标”)或车际电台(使用简语:“侧翼,11点方向,弓箭手集群,距离300!”)同步信息,确保全车组在2秒内完成威胁定位。
2. 多车协同预警:“交叉扫描+重点补盲”
相邻坦克\/装甲车形成“扇形警戒区”:例如3辆坦克呈三角阵型展开时,1号车重点监控左前侧,2号车监控右前侧,3号车(殿后)监控后方及侧翼间隙,通过电台共享盲区信息。若某车观察员因射击后坐力视线受阻,邻近车组需立即补位扫描其警戒扇面,形成“无死角覆盖”。
战斗案例:就在1号车的机枪手李娜全神贯注地压制着正面汹涌而来的骑兵时,2号车的观察员张岚突然在望远镜中捕捉到了一个异常的反光。
她定睛一看,发现那竟然是弓弦在阳光反射下的光芒,而且就在1号车左后方大约150米处的灌木丛中!
张岚心中一紧,她立刻意识到这是敌人的弓箭手,而且看起来有整整10个人正在紧张地搭箭,准备给1号车来个突然袭击!
她毫不犹豫地按下对讲机,紧急通报:“1号车,左后,灌木丛里有弓箭手,10人,正在搭箭!”
1号车上的驾驶员和机枪手听到这个消息,都大吃一惊。她们深知弓箭手的威胁,如果被他们射中,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驾驶员迅速踩下油门,车辆猛地向左后方转向,同时机枪手李娜也迅速调整了射界,将枪口对准了那片灌木丛。
这一连串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仅仅在一瞬间就完成了。1号车成功地避开了敌人的伏击,避免了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3. 利用机械化优势:主动清除“视觉障碍”
若侧翼地形复杂(如密集矮树),可由步兵战车前出,使用车载并列机枪或步兵班组的自动步枪进行“区域清扫”——先以曳光弹标记可疑区域,迫使弓箭手暴露位置;或由坦克驾驶员短暂调整车身,利用炮塔旋转带动机枪指向威胁方向,通过“火力试探”(短点射)驱赶隐藏目标,为观察员创造清晰视野。
二、火力交叉体系:以“重火力网”覆盖威胁区域,剥夺敌人射击窗口
1. 即时压制:“先敌开火+火力覆盖”
高射机枪(如12.7口径)对无防护目标的有效射程达1500米,远超蛮军弓箭(有效射程约150-200米)。一旦发现弓箭手,主射手需遵循“**宁快勿准,先压制再精确**”原则:
首轮射击:采用“扇面扫射”(以威胁方向为中心,左右各15度角扫射),通过弹道扬尘和弹着点(地面溅起的尘土)形成“火力威慑区”,迫使弓箭手无法起身搭箭(弓箭射击需3-5秒准备时间,而重机枪射速可达600发\/分钟,足以在其动作完成前形成覆盖)。
战斗案例:射手王芳在接到预警信号的瞬间,便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般迅速做出反应。她毫不犹豫地松开高低机锁定装置,让枪身能够自由转动。紧接着,她以惊人的速度将枪身向左旋转 20 度,这一动作精准而果断,仿佛是经过无数次训练后的本能反应。
随着枪身的转动,王芳迅速调整射击角度,将目标锁定在灌木丛前方 10 米的区域。她深吸一口气,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和呼吸,然后以 3 发短点射为一组,连续扣动扳机。每一次射击都如同闪电一般迅速,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出,在地面上留下了一道道间隔 5 米的“弹痕线”。
这些“弹痕线”就像是一张严密的网,覆盖了灌木丛前方 10 米的区域。如果弓箭手此时起身射击,那么他必然会暴露在这张“网”的弹道范围内,成为王芳的活靶子。
2. 多枪交叉火力:“三角封锁线”切割敌进攻路线
当侧翼出现多个弓箭手集群时,3辆坦克的高射机枪形成**交叉火力网**:左车向右下方扫射,右车向左下方扫射,中间车覆盖正前方,三股火流在500米外交汇成“死亡三角区”。例如:
左车射手赵敏负责压制左侧坡地的弓箭手集群,右车射手陈静压制右侧土坡目标,两车弹道在300米处交叉,形成宽20米的火力带,使蛮军无法横向机动或转移阵地。
3.步坦协同:“机枪-步兵”近距离清剿
若弓箭手突入200米内(进入弓箭有效射程),坦克立即释放随车步兵(机械化步兵班),步兵携带自动步枪和手榴弹前出至坦克侧后方10米处,利用坦克车体作为掩体,以“班组火力”清扫近距离威胁:
步兵班长通过手势指挥机枪手“抬高射界,避免误伤”,同时投掷烟雾弹(形成10米宽烟幕)遮蔽弓箭手视线,为高射机枪手调整射击位置争取时间。
三、掩体利用与防护强化:将“暴露风险”转化为“防御优势”
1. 车体掩体最大化:“半暴露射击姿势”
高射机枪手并非完全暴露——坦克炮塔顶部的机枪防盾(厚度约10-15)可抵御弓箭直射(弓箭初速约50\/s,动能不足穿透钢板)。射手需保持“半蹲姿势”,上半身依托防盾,仅暴露头部和持枪手臂,后背紧贴炮塔舱门边缘,减少受弹面积。
错误规避:禁止采用“站立无依托射击”(身体完全暴露),需始终确保防盾遮挡躯干正面,头部略微低下(利用钢盔防护),观察时通过防盾观察孔或潜望镜,避免面部暴露。
2. 动态掩体:利用坦克机动调整射界,压缩敌瞄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