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昨天送了米饭,今天的朝会就显得格外热闹,有人觉得宋春临在北地种米是劳民伤财,认为北地荒凉,哪怕种出来大米,也肯定要比南边多费不少功夫。
不过他们的观点很快就被司农署的人给否决了,他们拿出了宋春临在北地整理的种地手札,昨日他们一群人研究了一个晚上,认为宋春临的种植方式还是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今天要不是还要上朝,这群人都不打算回来。
“回禀陛下,宋小公子还是第一回种,种植方式同南边并无不同,但产量却依旧比南边一亩地要高出几石,虽然只有区区几石,但那边的田地广阔且肥沃,若是派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过去,好好治理一番,这产量起码还能再多几石,到时候,北地就能成为我们大景朝的新粮仓。”
另一个工部侍郎也跟着站了出来,他算是比司农署还早一步拿到那边的数据,因为宋春临跟朝廷要了许多新农具,那庞大的数量直接让工部的人全都熬红了眼,甚至不得不在民间找了许多工匠回来一起赶工,在北边田地有多大这一点,他们深有感触。
“陛下,北地最大的优点,便是田地能连成一大片,虽然面积变大了,可那边没有山坡,没有丘陵,侍弄起来比南边还要方便,同样大小的田地,放在南边,因为地形的原因,起码要被北边多花费一倍的时间去耕种,而北地辽阔,田地里都可以跑马,如此宽敞的田地,将来若是能够统一管理,未必不能把这产量再往上提上一提。”
朝堂上经司农署跟工部侍郎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反对的声音渐渐偃旗息鼓,只有一些固执的老臣们还在坚持反对,认为现在金国还没打下来呢,宋春临就这么大张旗鼓在别人的地盘上开垦农田,万一对方反杀回来,岂不是给他人做了嫁衣。
还有一些故步自封的人,认为蛮族的地盘哪怕种出粮食了,也不如南边发展的好,先不说那边土地肥不肥沃吧,就那荒凉的地方,哪个冤大头愿意过去治理呢?
好吧,这还真是个好问题,不过很快的,就在他们这边才收到大米没几天,边关就传来了捷报,顾逢月率领顾家军顺利攻到了金国皇城,把金国的贵族们一网打尽,而被金国太后临时推上帝位的小皇帝,则是为了不被俘虏,直接坐在自己的宝座上自刎了。
小皇帝今年也才九岁,当初登基的时候也不过是个七岁的孩童,尽管他只是太后选出来的吉祥物,手中没有半点权力,但因为他自刎殉国,即便是顾家军们,也对这个小皇帝十分钦佩。
顾逢月看着小皇帝的尸身,命人好生给他收敛安葬。
而以太后为首的一干贵族,被抓的抓,死的死,叱咤半生的金国太后,则是宫难的时候,被活活烧死了在自己的殿中。
听到金国覆灭,宋家人激动的手都在抖,宋春生几次三番的问送信的士兵,是不是真的打败了金国,士兵也显得很激动,没有被反复询问的不耐烦,别说宋家人这样,便是京中许多贵族跟百姓,到现在还觉得不可置信。
那可是金国啊,他们居然把一个国家都给打下来了?
“回宋大公子,咱们大司马亲自率领顾家军杀进了金国皇城,那小皇帝跟太后都死了,金国其他的贵族也被诛杀,这会儿怕是正准备着班师回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