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掉电话的何塞与沃克如何修改主矿道方案雷洪汕没去过问,这些技术上的细节问题自然由他们自行处理解决,雷洪汕只要做好大方向的把控就行。
既然工期那边要延后一点,雷洪汕摸出另外一台电话和乔治联络了一下,矿场管理的事情乔治通常来说是不会去过问的,这一块他相信雷洪汕,雷洪汕只是简单的和他说了一下这个事让他知道原因是安全因素就行,但另外一件事就很重要了。
那就是这次丑国对中沙海底矿的反应让雷洪汕警觉起来,要知道亿幸海洋矿业可是中沙海底矿的主要持有人,稍加调查了解,就能摸到雷洪汕的名字,这点难度对于世界三大情报机构组织的CIA来说压根不是啥事!
如果说只是单纯的海底采矿也就算了,但是别忘了那个海底矿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海底监听站作用,雷洪汕虽然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军事上用途的一份文件和一张图纸,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久了,他必须要做好一切前期防雷的准备。
当然,他也不可能和乔治直接说那个矿场的事,哪怕乔治从别的地方听到,也能从他自己的嘴里说出来,他只是隐晦的提醒乔治,自己有可能会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到丑国那边去了。
乔治在听到雷洪汕叙说的情况后思考了数秒:
“雷,我们的合作一直很愉快,我也相信你能解决好你那边的问题和这边的问题,而且现在的合作模式我也觉着很不错。”
挂掉电话雷洪汕笑了,乔治最后一句话说的很直白了,只要持续产出黄金有利润,雷洪汕不管去不去丑国都没有问题,反正钱大家都能快乐开心的分到手就行。
至于乔治会不会踢掉雷洪汕?
想多了,雷洪汕可是还拿着那份今年空中探测后的数据资料呢,只要这份资料在他手上,只要雷洪汕依旧能不断的报出一个个坐标点,让布莱克沃克安妮老道根他们到一个个巨矿场上挖出黄金,那他就是乔治最好的商业合作伙伴!!
雷洪汕也很意外,今年那两个月飞行的苦日子居然会在未来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这是他在这之前从未想到的。
至于斯加阿拉还剩一半的土地没有探索……说实话现在凭借雷洪汕手上一半的矿点已经足够开发不少年了,要知道雷洪汕当时找的可是大矿巨矿起步,这些矿场哪个不都要开发几年甚至十几年。
而且未来那么久,谁知道丑国会变成什么样呢,实在不行,找个机会偷渡过去,以雷洪汕的身家,而且那边还有人做内应掩护,等飞完了都没几个人知道雷洪汕溜过去了!
把心中这些念头甩到脑后,雪绒花号已经放下了风帆,正在用船上的燃料和发动机做动力靠岸,在出去一趟后,雪绒花号再次回到了公司的母港。
跳上自家浮动码头的雷洪汕都没去管后面的事,现在的亿幸仓库管理员有一个特殊的技能,就是利用码头上的滑道和叉车把老板的船给收放,顺便做一下船体的清理作业,工资给那么高不是没道理的!
回到公司的雷洪汕在自己办公室后面的休息间里洗个澡换身衣服便来到了特种装备制造集团这里,也就是马总工赵工他们公司。
来这可不是叙旧的,而是有重要工作,而且时间很赶很紧。
马总工他们公司在海底矿的项目中可是有重要的任务,其中一个就是要开发生产一款能往返吊装矿料以及部分物资的海上工作平台。
平台好解决,一座大型海上钻井平台就行,考虑到现在的工期紧,而且很多业务应用大家都属于是大闺女上花轿——头一回,所以马总工和雷洪汕一商量,两边一致认为先搞一个二手的平台进行改装,这样成本又低也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装。
马总工他们集团本来就是生产这玩意的,自然认识不少这样的客户,没用多久就搞定了一座二手平台,拉回母港后便开膛破肚进行改造,外部最大的变化还是在外部增加了六根收放式的桁架。
在普通钻井平台上这种长杆桁架也有,通常是把钻井过程中跑出的多余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为了避免热浪便向外伸展,如同一根钓鱼竿一样支棱在外面。
而现在考虑到整个平台未来很有可能需要同时释放不同的爬虫、海底作业机以及深潜员的脐带,以及和海底建筑连接的脐带,为了避免这些海底线缆、脐带搅合在一起,平台便加装了这种长长的桁架,它不仅强度更高而且能如同鱼竿一样简单进行伸缩释放的更远,从设计效果图上看,当全部桁架释放出去后,整个平台和坐满钓鱼佬的礁石一样。
除了外部的改装外,平台的吊车也换装了功率更大以及起吊能力更强的吊车,毕竟以前的钻井平台吊装的物资都属于现有已知的标准件,不管是钻杆还是设备物资,长宽高自重都是有明确清晰尺寸标注的;
可未来这个平台需要吊装的东西不仅超宽超大,甚至很多都特么的属于是异形件,只有把吊车的上限拉高,才能保证它在未来的使用中能有足够的余量来应对各种不同的场合。
如果说外面这些改造是辅助海底矿场建设,那内部的改造就主要针对矿业生产为主。
动力方面没有什么变化,一台主发动机给整个平台提供自身动力,一台辅助发动机提供电力外,又增加了一台发电机组;原本内部的钻井机改换成了卷扬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开发的矿都处在浅海,采用索线式的矿料轿厢进行运输不仅成本低而且也最为方便。
这个操作和现在矿场使用的潮汐电缆有些相似。
平台到达海底矿井的上方后,海底建筑物的矿料水闸舱会向上释放一个拖挂细小钢丝的气阀上去,平台抓到钢丝后把粗壮的钢缆连接牵引到下方,机器人会完成剩下的固定作业,使平台左右两边会如同电梯一样形成一上一下的两个运送轿厢,这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上一下的轿厢不断的将海底的矿料运送上来。
不过这个办法有个较为麻烦的地方,就是从内部向外部运送矿料时,要不断的开启气闸和用高压空气挤出海水,会消耗大量的压缩空气,但是这个时候平台四周那长长的“钓鱼竿”便发挥出它的作用,它们能拉扯着管道,让平台源源不断的将高压空气输送到海底建筑的气罐中。
运送上来的矿料会直接通过输送带转运到散装货船上,当然如果遇到临时特殊情况,也可以临时存放在作业平台自带的小仓库里。
至于为何要使用这种方法而不是固定在海面上……
主要是一百多米的高度让修建成本和维护成本拉高太多,想想一百多米的大楼在海水中被推动产生的摇摆力量有多恐怖,普通的海流冲击就已经够头疼了,那三天两头来光顾溜达一圈的台风更是麻烦,让海面上的平台硬扛?
光是在山体里打出来的固定基座要多粗和多深才能足够稳固?更不用说还有海水腐蚀这样难以处理的问题和自身的摇摆力矩问题,地基不稳没两下就垮。
最后一点,就是活动的平台可以到处跑,这边用完可以拉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使用,不仅合适各种深度不同的矿场,而且也更合适较为宽泛的表层海底矿。
没错,这个平台目前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验证这种采集方式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印海那边那个海底铜矿,也基本上是使用这样的运输方式,不过不同的地方是那个矿场更宽大,同时因为是直接开采,矿石无须过气闸,在海底破碎后直接运送上来。
雷洪汕这次过来,就是把在这段时间打地基地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给马总工这边,让他们赶紧抓紧时间改进,要知道这个平台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辅助运输海底建筑使用的各种材料。
马总工他们对雷洪汕带回来的资料很重视,特别等在会议室里,一众设计师和技术员在会议室里聆听雷洪汕对目前出现问题的叙说,平台的问题看似繁多但其实已经有不少应用技术和现成的经验甚至是货架产品供选择,会议的主题内容,很自然的集中在了施工方一个最令人头疼的地方。
如何安置第一块钢板!
这个可不开玩笑,在地面上,一块块钢板,或者是钢筋水泥建筑可以用模板固定后焊接、浇筑逐渐形成整体,不管再困难,风力再大环境再恶劣,但它都基于是在陆地上,可以调动大量的工程机械来对抗恶劣的天气。
但海底不同,海水是有浮力的,太轻的钢板在海流的冲击下会形成极大的力矩,极为容易破坏刚刚焊接好的连接点;但是太重太大又没法直接运输。
现在的计划是在陆地上焊接先焊接起一圈圈的分段体,然后用半潜船或者浮体运载设备整体拉到地方再用海上吊车控制着悬浮沉下去。
这个过程最头疼的地方就是如何精准的将上百米直径的大圆圈准确的落到基座上!
现在解决这个施工技术的问题,也是交给了马总工他们来解决,而这次海底建筑固定桩基座的建设中,从定位到如何固定钢棒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是给他们最好的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