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锁死装置不仅海底使用,在空间站的出舱气闸舱里也有类似的装置,只是设计受压方向不同而已,水下装置更多的是考虑抵御外面强大的海水压力,而太空空间站考虑的是内部正常大气压向外的压力。
这也就是为何潜艇和水下设施的舱盖是向外开启,方便外部的海水压力死死的压住舱盖,而空间站的气闸舱门是向内开启,内部的气压会辅助舱门更好的密封。
如果不信的话想想龙夏国第一个太空行走的航天翟将军,当时承担气闸作用的轨道舱舱门,就因为内部气压没排干净,导致还有一定的力量将舱门压住,翟将军费了老半天力气才把舱门向内给打开。
这次进入内部的一共有三名深潜员,他们三人站在舱门旁,此刻钢体内部残存的海水已经不多了,剩余的海水正在地下最低的的三个出水阀的挣扎下挤出残存的海水。
三人第一时间打量着整个钢体的内部。
此刻站在下方,之前对接后安装的临时电线和照明灯光正在内部释放着大量的光源,让人能从下方一眼清晰的看到整个内部结构。
整个钢体内部如同一个巨型的钢体结构建筑一样,粗壮的支撑钢梁围绕着中心点形成一个个圆圈状的耐压环体,伸出一根根同样粗壮的钢梁顶住外圈的耐压环,将外部海水施加的压力均匀的分散到整个钢体结构上。
额……现在暂时是相反的,因为现在钢铁内部的压力反而大于外面海水的压力。
未来会在这些支撑的钢架上焊接辅助钢梁铺设上钢板,形成一层层的结构体,所有设备和相关的物资与人员,都会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仰起的头逐渐落下,舱底残存的海水已经不多了,甚至能看到边缘浇注时挤压出来的部分特种水泥,用不了多久,钢架内部的海底,就会第一次坦露在空气中。
而钢架中心位置,一个巨大金属筒密封的东西正静静的垂立在那里;这里面装着的不是别的,正是未来要开挖钻地的定制款矿用盾构机,等这里建设的差不多后,这玩意就会拆封然后启用,开始从中心这里往下开钻。
盾构机圆筒旁边还堆放着各种又长又粗的钢体件,以及若干同样被密封罐体包裹住的部分大型物件。
这些都是个头超长超宽超大,不能走正常气闸进入的物资,只能在封顶前,就通过海底潜入的方式将它们先送到内部来后再封顶。
深潜队唐队长拍拍三个人,开启了手臂上的无线电通讯装置。
现在钢体内部没有了没过人的海水,无线电终于特么的可以再次使用上了。
“雷老板,你体能好,最远的那个地方就归你了。”
唐队长分配了一下任务,三人此次进来,是安装钢体底部的监测器和启动下层通讯装置,其中一个地方要从气闸舱这里走到对面去,现在可不是在水里,一个人要穿着这具沉重的深潜服慢慢行走到对面,这对于一个人的力量和体能都是极大的考验。
雷洪汕也不矫情,大家在一起下水干活这么久了,私人关系早就培养出来了,他用力的举起手表示没问题。
别看现在钢体内部已经和地面上没啥区别,上面空空的,但之所以不脱掉深潜服,是因为整个钢体内部现在的气压依旧能达到18个,相当于一个人在水底180米的位置承受的高压,贸然打开深潜服,整个人会瞬间被这样巨大的压力产生致命伤害。
雷洪汕没有选择直接走过去,开玩笑,现在了撑着走更困难的泥巴路?更不用说,残存的海水正顺着三个管道不断的向外继续排水,水流会顺着三个管道形成流动冲击力,踩在水里更难活动好不。
雷洪汕是沿着底层的钢铁舱壁走过去的,这里的地面已经被特种水泥所加注填满形成一个有些曲面的硬化路面,而且舱壁旁还安装有金属扶手,这玩意别看没啥用,但其实用处大着呢。
海底机器人的活动路线就是根据这些个金属扶手在内部活动,并且在焊接、检查作业时也会利用扶手固定身体;未来人类也可以利用扶手在内部活动,特别是遇到突发停电,以及海水意外灌没的时候,幸存者也可以利用这些扶手,借助扶手的支撑点发力加速向气闸舱,或者是其它位置撤离求生。
而现在……它就是雷洪汕他们这些深潜作业员唯一的助力工具。
虽然能扶着扶手借力,但穿着这么重的潜水服来走上这么几十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饶是雷洪汕力量和耐力惊人的像牲口也是气喘吁吁的。
来到尽头的作业点,雷洪汕按照施工步骤,从工具包中取出工具,拧开螺丝破坏密封壳体,露出内部的防水插座与旁边配套的通讯接收装置,粗大的手套搬动过载保护装载,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空气闸,上面的灯光亮起,该电源机构和电气装置顺利启动!
“唐队,设备正常启动!”
“明白,你在那先休息,顺便和开启联络,等排水完毕后我们再汇合。”
“明白!”
雷洪汕也没客气,找了个地方便靠坐下来。
不过他选的位置挺好,专门挑了一个能看到大部分海底地面,以及上方结构的位置。
“深潜员雷洪汕呼叫水面。”
雷洪汕摁着手臂上的控制器调整着通讯频道,很快,原本嘈杂的通讯音在电子设备的自动修正下变得清晰起来。
“水面收到,水面收到,我从A3监视器中能看到你!”
那边的声音很兴奋,因为平时水下和水上通讯都需要使用脐带的有线连接传输,现在虽说也是通过钢架和水面连接的电路脐带传递上来的通讯信号,但重点是深潜员不用再连接线路,而是直接通过无线电传输到钢体内部的接收器再传输!
这意味着用不了多久,整个钢铁内部的就能自由畅快的完成无线通讯。
雷洪汕左右张望了一下,确定了A3摄像头在哪个位置后吃力的招招手,这个动作如同航天员出舱一样,引发水面控制中心一片掌声。
“唐队,你现在所在位置有一个摄像头,它表面有些脏污,能否将它擦拭一下,我们需要拍摄整个海底裸露的情况。”
“明白。”
通讯建立完毕,水面和钢体内部的另外两个深潜员的联络也变得畅快起来,三个人在各自不同的位置完成排空前的最后工作。
雷洪汕从工具包中摸出肥仔铭那个深海相机,其实这玩意就是用高耐压材料做的一个壳子,然后改装了部分电路和线路,可以使其通过外面的按键进行操作。
他举起相机,操控着内部的电机推动镜头,光学变焦让雷洪汕能看到更远位置的细节部分。
钢架表面,以及内部的钢壳附着着一些海底生物,和不少泥沙,哪怕就是在这些钢体结构表面涂抹着和船底一样的有毒防腐漆,也不能阻止这些海底生物的附着,其中最令人讨厌的就是藤壶。
不过这不要紧,之后会进行一次清洗,用高压水枪将从水面送来的淡水冲洗一遍钢体表面和钢架结构,然后再用一种特殊的泡沫喷一遍进行中和残存的盐分,这个步骤很麻烦,不过为了百年使用大计,这样的麻烦是必不可少的。
好在有专门的作业机器人,要不然光爬上高高的钢梁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作业机器也会通过光学影像装置,记录下自己喷洗后的位置,从上往下一层层的喷洗;这装置别看感觉很科幻,其实这东西在龙夏国很多大型商场、电影院这种人流密集区域已经安装了。
某短视频平台上都有演示的视频,在起火点发出大量热源时,商场内部的感应器识别到火源后就会控制这些喷头转向,精准的喷射出一条水流,准确的将消防水喷在火源点上。
现在这套装备只是将这个功能拓展延伸使用而已。
其中那个像蛇一样的玩意也会继续在这次的清洗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它会负责清洗喷头打不到的地方。
不知不觉中,钢体底部存留的海水又消退了不少,一小片海底泥沙,第一次在没有改变位置的情况下,坦露在了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