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0章 干湿两重天! & 挖墙脚(1/2)

清早,额……应该说,是海底的早上,所有人在变换的强灯中,从温暖的睡袋中苏醒。

每个人都配置了一个高寒睡袋,下来时自己带下来,但上去时带不带上去就看个人意愿了,不强求,而且这玩意即便带上去也没法晾晒,反正这东西也不贵,大家也都当成是消耗品来使用。

潜艇里分辨白天和黑夜是使用不同的灯光颜色来区别,白色代表白天,红色代表夜晚。

这里不使用红灯,而是在生活区四周多安置了几个灯光,白天时会全部开启,用高亮度代表白天,夜晚则是关闭大部分灯光,用小亮度照明避免强光源刺激眼睛影响睡眠;但绝对不能关灯,而且随时要保证有至少两盏灯光同时照明,要不然一旦夜晚出啥事,正好点亮的那盏灯光故障瞎火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虽说按照要求要安装紧急消防照明灯光,就是在电影院网吧那种地方挂墙上的外置灯,上面俩如同探照灯一样的灯头,电池电量不足就自动充电,一旦检测到供电电源没反应,也就是停电就会自动开启照明。

可现在刚开启工作,钢体内部都没来得及清洗,电线自然还没来得及铺设呢。

洗漱大家都比较随意,也不占什么地方,一个用剩下来的水槽大家排成一行能同时容纳十几个人;但是上厕所这事就有些麻烦了,整个现场运送下来十二个临时厕所,这个数量是按照三十六人满员状态,三人一个临时厕所配置的,而且使用的不是丑国那种简易的开放马桶,是火车上那种带真空泵储存污水型的厕所,耗水少易清洁,但是大家凑一起使用还是免不了有人要等,属于是小小的瑕疵吧。

不过雷洪汕不用等,这倒不是他用职位来享受特权,常年的淘金生涯早就让他比普通人具有更准确的生物钟与恢复能力,当他无声无息的起床时其它人都还没有醒呢;而其它人洗漱时,他已经开始围着钢体内部跑圈锻炼身体了。

昨晚上吃的是火锅,早餐吃的就没那么油腻了,预制的馒头还有海鲜汤做底的面条,再配上一些昨天没吃完的新鲜蔬菜,如果不喜欢吃的还有潜艇兵吃的预制早餐,既足量也较为丰盛。

第二天的工作开始,就是安装金属楼梯,这些楼梯能提供人员上行的通道,倒不是要开始铺设各层的支架和钢板,而是要开始利用钢架自身的结构,开始安装辅助的吊车以及其它相关的施工工具。

上午九点和下午五点,小张开着海底轻舟下来两趟,这两趟都没带乘客,而是运送部分物资下来,当然里面还包含着水面上大厨们处理好的新鲜火锅食材;不过每次走的时候,他驾驶海底轻舟拖着一个装满内部淤泥的袋子离开。

不用他带着浮出水面,只需要它拖着拉到外面丢弃即可,外面的深潜员会帮着倾倒在附近填埋位置。

没错,现在水下的深潜员也依旧会外出作业,水面上的深潜员也会每天下来,外面依旧有大量的工作等待着深潜员在海底工作,唯独不同的是水下生活的深潜员每天外出就8个小时,是根据小张下来时的时间安排完成进出,减少气闸舱门开启次数。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内部建设也是一点一点的展开,当五天过去,第一批十二名员工开始换班。

新下来的人只有七个,这是甲方单位手里最后能够通过考核下到水下建筑的工人,不过这个时候很多工程机械装备都已经完成拆封和安装,人少了五个,但工作效率却没降低太多。

考虑到内部的清洗是越快越好,前几天的工作主要就是安装工作楼梯与安全设施,方便马上进行的清洗作业。

从第六天开始,海面上开始开来一艘运载着满船淡水的油轮!

没错,就是油轮,这艘两万吨的油轮刚刚下水经过试航,还没有运一趟油料,便被临时租用当成了运水船,拉载这一万多吨的淡水从国内出发,一路开到这里,在接上通往海底的淡水管线后往下送淡水。

“开了这么多年的油轮,我这还是第一次在海上运送淡水,而且运送地点居然不是某个缺水的国家,而是海底!!这事说出去估计都没人信!这海底要淡水干啥?养淡水鱼吗?!”

看着淡水不断的向下运送,油轮上从船长到水手们都是一脸的好奇,海员们算是见多识广了,但依旧被今天这事给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海面的人还好,上面是阳光明媚,但当清洗开始,钢体内部的人就遭老罪咯,里面是滂沱大雨一样的往下花花淋水啊!

从最上层开始,数个自动喷淋枪,以及那种可爬行的蛇形机器人便拉着各种大小输水管线对着钢体内部用高压淡水冲洗,而且按照工序流程,每个地方必须要冲洗两次才能算过关。

这么多喷头同时喷水,消耗的淡水每分钟是以吨来做单位的,而冲洗完的淡水在四溅飞射后肯定会逐渐汇流向下滴落或者流淌,你说!!

所有人都穿上了雨衣,这在海底穿雨衣的经历估计也没几个人有过,但是在这里却又二十几个人在亲身经历着!

不过大部分的工程机械设备都具有一定的防水装置,而怕水的也被包裹上塑料防水膜,或者是拿到专门的防水仓库里存放。

防水仓库是用卷起的铁皮和防水布临时搭建起来的,生活区也被遮挡住避免这场要持续几天的人工大雨浇透。

不过即便是这样,工作人员们往返的进出,以及高湿度的环境依旧让临时房间内部内部变得潮湿起来,连大家睡觉御寒的睡袋都感觉湿漉漉的造成保暖性下降。对于这一点,部分北方来的工人有点不适应,但对于雷洪汕这种生活在华南F3的人是一点不适都没有。

华南F3琼东西这三个地方的人每年都要经历几次高湿度的生活环境,那湿度高到绝对不敢开窗,即便不开窗整个屋子里都是湿漉漉的,厕所壁砖甚至天花板光滑的吊顶上都能如同满天星星一样吊挂着一颗颗的水珠!用平整的东西往上一刮……艹!能直接像下暴雨一样往下哗啦啦的往下掉水!

但是好在这种湿度有限,至少这里的空气是在清洗作业开始后,便不断的进行循环,水面上的平台拼命的往下打高压空气,泵里,一边不断用上面压下来的高压空气把这些淡水给压出钢体排入到大海中。

除此之外,部分高压空气会部分释放到钢体内部,虽然稍稍的增加了点钢体内的压力,但这种增加是缓慢的,因为在释放的同时钢体也会向上循环排出空气,相当于是一个换气的过程,以此来降低整个钢体内部的空气湿度。

清洗作业一旦开启就不能停,二十多个人每天分成三班连续喷洗了48个小时,这才将整个钢体内部全部清洗一遍。

这还没完,接下来马上就是热风干燥。

工人们用专用的电热风机,就像是大号的吹风筒,将加热后的热风吹向钢体内部的每根钢梁支架和壳体表面,这些热风虽然热量有限,但来回多吹除几次,依旧加速整个钢体内部残存积水的风干。

这一下整个钢体内部的空气环境顿时立刻干燥起来,前几天高湿度不适应的北方同志立刻变得如同回到老家一样生龙活虎,反而是南方生活的同志不是嘴唇干裂就是热气上火!弄得水面上的大厨不得不临时弄出些凉茶让小张送下来给大家降火。

不过这两天的风干作业倒是让大家暖和了一把。

毕竟平时整个钢体内部都是偏湿冷湿冷的,这小暖风一吹,整体温度升至12度,别看没升几度,但这点温度已经让人感觉暖和多了。

也正是有过这样的经验,之后第二个主生活区舱室,还有未来的海底井矿设施内部建设过程中,临时生活区会内部会搭建的更加密实一点,同时内部还增加了例如暖风机,油酊取暖器这种加热的干燥器保证清洗作业时住宿的地方没那么潮湿;

而轮到热风作业时,会让工作人员携带润肤膏这些东西下来保护皮肤。

有条件的,甚至会配备凉茶给工作人员饮用,这东西很多人喝不惯,苦的比中药还苦,还有一股特殊的怪味,但这玩意真能祛湿排热。

完成两天的风干作业,虽然还差24小时才轮值下一班岗,第一批上去休息的人员再下来,而坚守十天的第二批人上浮休息,但由于一个新台风的到来,所有人提前上浮,小张连续来回四趟将所有人接送上船,雷洪汕这些深潜员也穿上深潜服撤离,只在内部留下24小时值班的机器人留守,并通过一根线缆,将一个信号漂浮球送到海面上,这玩意会随时将钢体内部多个摄像头信号,传输给附近躲避台风的控制船和作业平台。

至于内部灯光和它们消耗的电力……拜托,早就有一大堆安全电池送到了钢体内部,在完全断电的情况下,也足够照明设备和这些监控设备使用十五天!

这个十五天不是拍脑门得出来的结果,而是经过计算后得到的最低安全储备电值。

之所以叫最低安全储备电,就是整个海底建筑物,所有关于安全设施的能耗计算出来的最低数值。

像现在这个海底气闸舱门是纯手动操作型的,但主生活建筑群那边的气闸舱就大多了,人工手动虽然也能开启,但效率慢的一批,必须要使用电动机来辅助加速开启和关闭,像这种电机可以不用考虑紧急时刻的电能消耗,但气闸舱的紧急照明灯光,内部检测电子器件、监控头这些设施是需要耗电的。

还有就是分散在各区域的维生舱,以及中枢控制中心电脑,必要关键节点的监控、检测设备,甚至未来井下的监控、检测设备,这些跟生命相关的关键设备是不能停止工作的,相当于当这些设备因为缺电而关闭后,整个井矿就会彻底和外界失去联络,需要人工重新手动开启设施进入内部恢复电力供应后才能重新启动。

因此这个最低值参数会随着整个海底建筑群的扩大,耗电量不断增加,蓄电能力也会逐步的增加,就是保证即便是连续遇到三个台风过境,哪怕是三个台风过境时安装在海底的潮汐发电机也损坏停止发电,建筑内部的电池依旧能够保证整个矿场至少15天处于停工安全待命状态。

雷洪汕他没有乘坐小张驾驶的海底轻舟,他是自己上来的,因为属于编外人员,他不用按正常时间换班,只要他有事需要上水面,甚至连小张都不用下来,自己穿上深潜服调整好配重,从气闸舱走出去就能回到海面。

乘坐着水下摩托回到海面,南海强烈的阳光让在水下生活快十天的他眼睛无法睁开,虽然水下的灯光也够明亮,但里面可没有紫外线啊!

还好他上浮是经过通报的,很快便有工作人员开着小艇溜到他旁边,拖着他回到升降吊车这里把他给吊了上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