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经理如蒙大赦般的表情和那句“路先生,路太太”仿佛还在空气中微微震颤,那对聒噪的暴发户男女早已像被戳破的气球般,泄气而狼狈地消失在展区的转角。空间重新恢复了它应有的宁静与高雅,只剩下若有若无的香氛和展品本身散发的材质气息。
程曦轻轻舒了一口气,转向路皓辰,那双明亮的眼眸里盛满了笑意,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混合着依赖与骄傲的光芒。她伸手替他理了理并无需整理的衬衫领口,动作自然而亲昵。“每次看你这样,都觉得像在看一部制作精良的都市剧,还是男主角自带光环的那种。”
路皓辰握住她的手,唇角勾起一抹温和的弧度,与方才那不动声色却压迫感十足的样子判若两人。“对付不懂规则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他们能理解的规则。不过,”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套让他们驻足良久的茶台,“能因此得到与设计师直接交流的机会,倒是意外之喜。看来,我们选中的不止是一件家具,更是一份知音。”
他的话语总是这样,能轻易将可能的不快转化为积极的期待,给予她一种深植于心的安定感。程曦回握着他的手,指尖传来他掌心的温度,心中满是熨帖。
不多时,销售经理去而复返,脸上带着比之前更加恭敬且兴奋的神情。“路先生,路太太,林设计师正在他的独立工作室等您们。他听说您二位对‘山水间’如此青睐,并且准确理解了初稿与成品在榫卯细节上的差异,非常高兴,说一定要亲自为您们讲解这套作品的创作历程和核心理念。”
这个邀请无疑是对他们品味和眼光的最高认可。路皓辰与程曦相视一笑,欣然应允。
在销售经理的引导下,他们穿过家具馆主体区域,来到一扇设计简约却质感厚重的木门前。推门而入,是一个与外面展厅的辉煌灯火截然不同的空间。这里光线柔和,以射灯精准聚焦于几件孤品家具上,墙壁是原始的浅灰色水泥质感,地面则是温润的实木地板,整体氛围沉静、内敛,充满了创作的气息。
一个穿着亚麻质地上衣、戴着黑框眼镜的男人正背对着他们,俯身仔细端详着一件未完成的木雕部件。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来,正是林木——程曦记忆中那个有些腼腆却对艺术充满狂热的老同学。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那双看向木材时熠熠生辉的眼睛,却比当年更加深邃和专注。
“程曦?”林珊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开真诚而惊喜的笑容,“刚才经理只说是一对姓路的夫妇,我完全没想到是你!”
“林珊,好久不见!”程曦也笑着迎了上去,两人简单地拥抱了一下,“我也没想到,鼎鼎大名的林珊设计师,竟然就是我那位大学时能在木工房泡一整天的老同学。”
“鼎鼎大名谈不上,只是坚持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林珊谦和地笑了笑,目光转向程曦身边气度不凡的路皓辰。
程曦立刻反应过来,为两人介绍:“皓辰,这位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我们艺术学院当年的才子,林木,现在是非常出色的家具设计师。林珊,这是我先生,路皓辰。”
“路先生,你好,久仰。”林珊伸出手,语气不卑不亢。他显然从销售经理那里知晓了路皓辰的身份,但他的“久仰”更倾向于一种对同频欣赏者的尊重。
路皓辰与他握手,态度温和而郑重:“林设计师,幸会。你的作品,‘山水间’,让我们驻足良久。”
寒暄过后,林珊的热情立刻回到了作品本身。“来,请这边坐,我们慢慢聊。”他引他们到一旁的一套休闲茶座旁,这套茶座同样出自他手,造型现代却暗含古意。
“说实话,程曦,能遇到真正懂这套‘山水间’的人,我真的很开心。”林珊一边熟练地沏茶,一边打开了话匣子,“很多人看到它,只觉得是一套造型别致、用料昂贵的茶台。但你们看到了细节,甚至注意到了设计稿上那个最终被修改的‘穿带榫’。”
程曦接过茶杯,微笑道:“主要还是皓辰眼力好。他之前接触过一些古建筑修复的项目,对榫卯结构有些了解。我嘛,更多的是被它的气韵打动,那种‘隔而不断,虚实相生’的东方美学意境。”
路皓辰点头补充:“是的。初稿的‘穿带榫’虽然结构稳固经典,但用在茶台腿部与台面支撑的过渡处,视觉上略显沉重和割裂。成品改用了一种改良的‘插肩榫’变体,并巧妙地与台面边缘的‘冰盘沿’线条融合,不仅承重足够,更让线条从台面到腿足有一个流畅的延伸感,视觉上轻盈了许多,更符合你想要表达的‘山峦起伏、水波流转’的意象。”
林珊眼中闪过激赏的光芒,仿佛遇到了难得的知音。“完全正确!路先生果然是行家。家具设计,尤其是承载东方哲学的作品,结构与意境必须高度统一。每一个榫卯,既是一个力学节点,也应当是一个美学符号。”他站起身,引他们再次走到“山水间”茶台前。
这一次,在他的亲自讲解下,程曦和路皓辰更深入地领略了这套作品的精妙之处。
“你们看这茶台的台面,”林珊的手指轻轻拂过那块巨大的黑胡桃木独板,“我们选用了超过三百年树龄的北美黑胡桃木,不是为了炫耀奢侈,而是因为只有这样的木材,其纹理才足够磅礴、富有叙事性,如同泼墨山水画中的远山云雾。我们采用了传统的‘揻木’工艺,配合现代温控技术,对板材进行缓慢的柔性弯曲,塑造出你们看到的这种微妙的、非对称的曲面,模拟的是被水流冲刷亿万年的河岸形态。”
他的讲解专业而充满激情:“台面下的支撑结构,路先生刚才提到了,是改良插肩榫。我们刻意将榫肩的线条做得非常舒缓,与台面边缘的‘浑面’冰盘沿相接,形成一道连贯的‘天际线’。而腿部外侧的这条流畅的凹槽,”他指向那从台面蜿蜒而下、深入腿足的优雅线条,“这不仅是一个装饰线,它实际上是一个‘导水线’,灵感来源于山间的溪流。我们在制作时,使用了数控铣雕与手工铲凿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一道线条的深度、弧度都充满手工的灵动感,避免机械的生硬。”
接着,他又指向几个椅凳:“这些坐具,高低错落,并非完全对称排列。它们的造型灵感来源于溪流中的卵石,我们称之为‘汀步凳’。每一只的底部,我们都设计了隐藏的、可微调高度的金属脚垫,以适应不同地面的细微不平,确保摆放时的绝对稳定,这借鉴了古代木构建筑中‘柱础’的调平理念。”
林珊又详细介绍了木材的处理工艺:“表面处理上,我们没有使用任何化学漆料,而是采用了传承自唐代的‘擦生漆’工艺,混合了特定的植物油脂。前后经历了二十多遍的手工擦拭、阴干、细磨。这样做出来的效果,木材的毛孔依然呼吸,触感温润如玉,色泽会随着时间和使用,呈现出越来越醇厚迷人的包浆光泽,记录下使用者的时光痕迹。”
他最后总结道:“这套‘山水间’,我想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件喝茶的家具,更是一个微缩的山水世界,一种‘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的生活理想。它需要使用者去感知,去互动,在茶香氤氲中,触摸到木纹里的山河岁月。”
这番深入浅出的讲解,将材料学、结构力学、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程曦和路皓辰深感不虚此行。他们不仅是在购买一件家具,更是在上一堂生动的东方美学与工匠精神之课。
程曦感叹道:“林珊,听了你的讲解,我才真正明白这套作品的分量。它已经超越了‘家具’的范畴,是一件有生命、会呼吸的艺术品。爷爷一定会非常喜欢的。”
“能遇到懂得珍惜它的人,是这件作品的幸运。”林珊真诚地说。
敲定了购买和后续送货事宜后,三人的话题又从专业转向了叙旧。林木珊的工作室里弥漫着咖啡和木屑混合的独特香气。
“说起来,毕业这么多年,大家真是各奔西西了。”程曦感慨道,“我记得你那时候就立志要做自己的家具品牌,现在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这么出色。”
林珊笑了笑,眼神中带着回忆:“是啊,那时候在木工房,一待就是一整天,满身的木屑,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说起来,程曦,你当年可是我们系有名的才女,素描功底一流,后来听说你进了时尚行业?”
“嗯,”程曦点点头,看了路皓辰一眼,眼中带着幸福,“一直在做时尚买手和品牌管理的工作。后来认识了皓辰,生活和工作都有了新的重心和方向。现在更多是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顾问项目,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她简单带过了自己事业上的成就,将更多光彩留给了与路皓辰的相遇。
“那很好,能找到让自己舒适的状态最重要。”林珊表示理解,又看向路皓辰,“路先生,程曦以前在学校可是很多人仰慕的对象,聪明又独立,没想到最终被你摘得了这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