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意大利那边画廊的联合艺术展方案初稿已经发您邮箱了。”
一进工作室,她的团队成员便围了上来。程曦的“曦光”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工作室,更是一个小型的艺术与设计孵化平台,她利用自己的品味、人脉和资源,扶持新锐设计师,策划艺术项目,同时也打理着路家部分艺术资产和她的个人品牌投资。
她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审阅面料,给出专业意见:“这个亚麻混纺的质感不错,但垂坠感可能不够,问问供应商有没有克重更高的版本。” 她打开电脑,仔细阅读艺术展方案,用流畅的英文与米兰那边的合作方进行视频沟通,就展陈设计细节提出修改建议。她的工作状态专注而高效,眼神中闪烁着独立事业女性特有的光芒。
午间休息时,她收到路皓辰发来的信息,是一张他办公室窗外城市景观的照片,附言:“刚开完一个长会,想你。孩子们怎么样?”
程曦看着手机,脸上泛起温柔的笑意,回复道:“一切都好,刚和米兰确定了一个展览细节。你记得按时吃午饭。”
她走到工作室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创意园里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和艺术作品,再望向远处隐约可见的路氏集团大厦方向。一边是她倾注心血、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天地,另一边是她深爱的丈夫和他肩负的商业王国。她成功地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既有独立绽放的舞台,也拥有着坚实温暖的港湾。这种充实而圆满的状态,让她对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与力量。
她放下手机,指尖仿佛还残留着方才打字时的温柔触感。窗外,创意园里的年轻艺术家们正围着新落成的雕塑讨论着,阳光在他们朝气蓬勃的脸上跳跃。远处,路氏集团大厦的玻璃幕墙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烁着冷冽而坚定的光芒,像一座现代文明的丰碑。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致,恰如她人生的两个侧面——一边是自由奔放的艺术灵魂,一边是沉稳厚重的家族责任。而她何其有幸,能够在这两者之间游刃有余。
“程总,您要的咖啡。”助理轻叩门扉,端来一杯手冲瑰夏,浓郁的果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程曦接过咖啡,目光仍流连在窗外:“小陈,你觉得艺术和商业真的是对立的吗?”
年轻的助理思索片刻,谨慎地回答:“很多人这么认为,但我觉得在您这里,它们达成了美妙的平衡。”
程曦浅啜一口咖啡,唇角漾开淡淡的笑意:“其实,好的艺术需要商业的支撑才能走得更远,而真正的商业也需要艺术的滋养才能更有温度。就像......”她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办公桌上那张全家福上,“就像婚姻,看似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实则是在相互成就中达到圆满。”
照片里,路皓辰抱着咯咯笑的曦曦,她则温柔地搂着咿呀学语的曦月,背景正是梧桐树下那套“山水间”茶台。这个瞬间被永恒定格,每每看到,都能让她心头泛起暖意。
午后的工作室格外忙碌。程曦亲自审核下一季要扶持的新锐设计师作品,在与团队讨论时,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设计的亮点与不足。
“这个系列的灵感来源于江南水乡,”她拿起一件以水墨渐变染色的丝绸长裙,指尖轻抚过上面精致的苏绣纹样,“但在剪裁上可以更大胆一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要在精神内核上达成共鸣。”
她的点评专业而独到,既尊重传统工艺的精髓,又洞悉当代审美的需求。这正是“曦光”工作室能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的原因——在程曦的带领下,他们找到了一条让古老技艺在现代生活中重焕生机的新路径。
忙碌间隙,她抽空给育儿嫂发了条信息询问孩子们的情况。很快,对方发来一段小视频:曦曦正在婴儿房里摇摇晃晃地学步,而曦月则坐在柔软的地毯上,专注地摆弄着彩色积木。
看着视频里孩子们可爱的模样,程曦眼中盈满母爱。她忽然想起今早离开时,曦曦咿呀学语地喊出“妈妈”的那个瞬间,心头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
下午三点,她准时参加了一个视频会议,与巴黎的一家高端画廊商讨合作事宜。流利的法语从她唇间流淌而出,洽谈时的她自信从容,既有艺术家的审美眼光,又不失商人的敏锐头脑。
“我们很欣赏您提出的‘东方美学现代诠释’这个主题,”视频那端的法国策展人说道,“特别是您上次提到的,将中国传统榫卯结构与当代设计相结合的理念,非常打动我们。”
听到这里,程曦不禁想起那套深受路老爷子喜爱的“山水间”茶台。艺术真是奇妙,它总能在不经意间,将生命中的各个片段串联成珠。
会议结束后,她独自在工作室里踱步。夕阳开始西沉,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她停在画板前,随手勾勒起来——几笔简单的线条,渐渐勾勒出梧桐树的轮廓,树下是相拥的身影,远处是隐约的城市天际线。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所谓圆满,不是非要舍弃什么才能得到什么。就像她笔下的这幅草图,传统与现代,家庭与事业,爱与自由,所有这些看似对立的存在,其实都可以和谐共存,相得益彰。
手机再次响起,是路皓辰发来的消息:“并购案终于谈妥了。今晚想带你去尝尝那家新开的米其林,已经让管家照顾好孩子们。”
她回复了一个温暖的笑脸,然后继续端详着眼前的画。画中人的轮廓渐渐清晰,正是他们相携而立的身影。在这个寻常又不寻常的午后,在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上,程曦更加确定——她正在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