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袁国庆,对方递过表格,一脸丧气地说:“看来这次我又悬了。”
王小北接过表格浏览了一遍,“把成绩提上去不就行了嘛。”
小学时候,他是全市极少数几个入团的学生之一。
但到了初中,陆续有人开始入团。
虽然数量不如后来那么多,但在他们这300多人的年级里,还是有10多个。
大约每个班3年能入3个。
因此,高中时能够入团,对大多数人来说依旧是个愿望。
而且这时候入团,远比后来要珍贵得多。
袁国庆扫视了一圈教室内的同学,耸耸肩道:“听说咱们学校有人申请入党了。”
王小北轻轻颔首。
那人他认识,3班的。
姓周。
回过神,他微笑着颔了颔首,并没有发表评论。
“哎,你让我过吧,这样老爷子就不会揍我了。”
袁国庆一脸沮丧地趴在那里。
王小北笑了笑并没有搭理,这事儿他也帮不上忙。
至于好学生的定义,似乎有些偏颇。
在很多老师眼中,学习成绩好,遵守纪律,有礼貌,不多嘴,就是好学生。
因为,学校的老师们大多数出自传统文人,大学生或教师家庭。
与机关单位的思维还是有所不同。
初中阶段,他们班总共就3个入团名额。
他是第1个。
第2个是成绩稳定在第2的雷霏,思想积极,做事也主动。
班级里很多事都是她主动承担,比身为班长的他还负责。
最后一个名额被后来居上的刘星驰夺得。
而裴宇航跟赵景龙因成绩下滑,初三时落选了。
“哎,你说这学校怎么想的,3班的闵婷,家里那么有钱都能入,咱们这些根正苗红的反而不行,这道理何在啊?”
班里因为那份表格,炸开了锅,讨论声四起。
王小北略一沉默,默默地当起了听众。
话音来源,正是裴宇航。
这小子,初中三年成绩下滑得跟坐滑梯似的。
徘徊在班里10多名开外。
申请了好几次名额,次次名落孙山。
对雷霏跟刘星驰的入选,他倒没多大意见。
一个根正苗红,一个家境贫寒,没啥可说的。
可提到3班的闵婷,裴宇航的语气就没那么客气了。
据说闵家在城里有个机械厂,家底殷实。
公私合营后,虽不直接管理,但根据合同,年年分红也是笔不小的数目。
关键是闵婷本人乖巧,成绩优异,稳居年级前5,是老师眼中的模范生。
王小北的目光随之扫过班上的范冠和柯秋露。
范冠是从外校考进来的,家庭条件好,考试时总能把雷霏压在
而柯秋露自然是稳居第二。
二人今年应该都能顺利入选。
前提是接下来的考试,他们的表现要稳定,而且不能当班上的捣蛋分子。
看范冠正和旁人谈笑风生,不像是个会惹事的主儿。
视线一转,落在裴宇航这帮大院子弟身上。
小时候他们在自家附近的院子学校上学,老师和家长常来常往,接受的是优质教育资源。
虽然父母忙于工作,无暇过多管教,但他们大多数成绩还不赖。
可到了初中,玩心重了,又学会了对家里人耍小聪明,少了约束,成绩大多不如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