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后,回到班级,贾智渊略显疲惫地走进教室。
理了理思绪,贾智渊开口道:“今天会议的内容大家应该都大概清楚了吧?接下来,我们将从班里抽调部分同学,参加这次下乡的社教活动,有自愿报名的同学吗?”
此言一出,同学们立刻炸开了锅。
大学生下乡社教,那是他们的身份使然,但咱们作为高中生,虽然最近校园里挺热闹,但最终目标还是高考啊。
万一去了农村,不知何时才能返校呢。
毕竟去年有学校试点下乡,到现在还没回来呢。
于是,有人提出了顾虑。
贾智渊解释道:“我们学校会分批安排,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期大约20天。所以,大家自行考虑一下。”
“我报名。”
裴宇航一听,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那我也去……”
几个同学积极响应。
王小北在一旁静静观察,心里盘算着。
“我也去。”
这时,身旁的袁国庆也出乎意料地报了名。
王小北眼神一挑,“你挤着去凑那热闹干啥?不是说好分批行动的嘛。耐心等等,等这阵风头过了咱们一块儿去不更痛快?”
既然大伙儿都跃跃欲试,他心里自然也痒痒起来。
袁国庆看着他的样子,心里一阵挣扎:
“哎呀,这个……我得赶头一批去,真的。”
话落,看到王小北脸上满是不解,袁国庆更是拧成了麻花。
“有些话不方便直说,但相信我,这次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也不差这一趟,作为咱班里第一个青年团成员,贫农家的孩子,你更应该去见识见识。”
王小北眉头紧锁,心里盘算起来。
显然,有些门道是他未曾触及的,或者说是他目前层级够不着的秘密。
“听我的,准没错。”
袁国庆又是一番力劝。
王小北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心里犯起了嘀咕。
难不成真有啥猫腻?
不应该啊。
现在那个时机未到,况且社教活动还如火如荼呢。
袁国庆看着他满脸疑惑,嘀咕了一句:“你还记得前阵子日报上那篇文章不?”
“什么鬼?有话直说,别神神秘秘的。”
王小北显得有点不耐烦。
袁国庆被他的反应逗笑了,随即解释道:“之前日报上发的那篇《积极培养,大胆提拔新生力量》,还有印象不?”
“记得是记得,可那跟我们有啥关系?不是主要针对大学生的吗?”
王小北疑惑丛生。
毕竟,那篇文章是在解放后,由于高层老同志接连离世,为了防止人才断层提出的。
文章里提到,要培养一个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同志,需要时间和过程,得从早做起。
因此,国家从20多万大学生中筛选精英进行栽培,这些人出身清白,觉悟高,多半会分配到县或公社做领导工作。
但这和高中生何干?
袁国庆左右望了望,压低声音说:“这话你别外传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