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拂杨柳,旷野之中不时传来知了的鸣叫声,这是一片寂静的翠绿山岭。孙默穿着一件浅白色的跨栏背心,百无聊赖地靠在一棵柳树下,手里的短鞭划着弧线在空中飞舞,低矮的柳树枝丫上挂着他的外套,树下还放置着一支洛阳铲,距离孙默不远处的山坡上,散布着一群大大小小二三十只的山羊正在草丛里觅食嬉戏。
小涂村地理位置靠近丘陵地带,三面靠山,一面环水。村庄的周围被大大小小几十座丘陵荒山环抱,那些荒山野岭长满森林灌木,蛇虫鸟兽密布,有它们栖息的地方可谓是人迹罕至;渡过离村庄不远处淮河支流的响水河后,与距离最近的大涂村也相距超过十里以上,与县城的距离更是在三十里之外;对处于地势平坦的黄河平原的中原省绝大部分地区来说。小涂村的地理位置并不理想。
生活在小涂村的乡亲们因为地少山多,可耕种面积少,粮食作物收获相比其它平原地区的农民自然要少的多,因此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生性质朴、淳厚,即勤劳又善良,对初来乍到的孙默十分照顾,孙默初来村子里的那几天,按前世孙岩那个时代的说法,就是一个单身狗,过着没人管、没人疼的生活,加上县里的办事人员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沓,孙默的粮食关系没有及时落实到位,造成他简陋的家里粮食不多,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如果不是以村长为首的乡亲们接济,孙默早就饿死在他乡没人知道。乡亲们的友善举动让孙默感动之余,不免想为他们也做点什么,以回报乡亲们的深情厚谊。不过囊中羞涩的他想法再多,也无力改变太多现实生活的困境,只能默默的把感恩的心思放在头脑深处。
孙默的适应能力很强,来到小涂村不过月余时间,放羊的工作对他来说,如今已经是驾轻就熟。乡村的生活压力不大,如果不是农忙时节,劳动强度其实没有习惯了城市节奏的人想象的那么大。尤其是在村长金满仓的照顾下,孙默成为了村里专门放羊的羊倌后,清晨将羊群赶出羊圈,带到村外的荒草山坡自己觅食,晚饭前再赶回羊圈关好圈门就算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至于为羊群过冬准备的干草饲料的事,等到秋天的风吹响后,再预备也不迟。孙默每天早晚时节只要看好羊群里的头羊,有头羊的协助,放羊的事情已经完成了大半。
前世的孙岩在大四实习的时候,为了多挣点生活费,在学校里的教授介绍下,曾经在一支条件艰苦的地质勘探队呆过大半年时间,当时的他负责对勘探队里使用的便携式电机等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结果在队里的时候,因为年纪轻身体强健,经常被地质勘探队里的几位老工程师抓壮丁帮着干些挖掘类的体力活,在陪他们上山下河的过程中,孙默对简单的矿物勘探方法和矿石资源的辨识,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
因为每天空闲时间无处排遣,也想着为村里的乡亲们谋些福利,孙默干脆凭借着四处放羊的便利,用从村子罗会计家里借来的洛阳铲,对村子十里方圆的山岭河流地界一一查勘,让他惊喜不已的是小涂村周边竟然是块无人发觉的风水宝地,在村庄十里方圆内,竟然蕴藏着几处资源丰富的矿脉。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孙默发现的矿物质已经包括了煤铁、石灰石、黏土等;甚至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峡谷里,孙默还发现了古人挖掘的旧铜矿洞。
对旧铜矿洞的发现,孙默有些坦然,在从部队调到中原省工作以后,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他认真查阅过中原省里各地域的资料、包括县志等内容,经过了解孙默深深的感受到这片土地上蕴藏着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
比如孙默如今落户的汝宁地区,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传说中的人文始祖盘古创世和生活的核心地域,同时也是轩辕黄帝公孙氏的夫人嫘祖的故乡,后来更是战国时代的兵器制造中心和蔡氏、金氏、江氏家族的故里家园,说起来孙默所在的大小涂村里的村民,就是由这三大姓的后代子孙繁衍生息而来。
汝宁古称蔡州,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位于华夏第三级地貌台阶上,横跨南阳盆地东缘和淮北平原,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气候特征。汝宁的森林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小涂村是它治下村庄普通的一员,自然也拥有与汝宁相同的特质。
小涂村村民的构成极为简单,村里主要由金蔡江三姓组成,间杂着这几十年因为饥荒或战乱而来到村里定居的十几户杂姓村民,总人口大约在七百多人。
第一大姓金家的族长金满仓为人精明圆滑、处事活络,与村里的乡亲们关系处的也融洽,新中国建立后,被村民一致推举当上了小涂村的一村之长;江家的退伍军人江水流人生的高大魁梧,彪悍好战的他因为能熟练使用各种步兵武器,在军队服役期间又掌握了步兵班排级基础军事指挥技能,退伍后顺利成为了村里的民兵连长。民兵连长后来又叫治保主任,负责村里的青壮年的军事训练,兼顾解决邻里纠纷和反特除匪工作。
至于村里能顶半边天的妇女同志们的直接领导则是由蔡家的泼辣女人蔡雨担任,别看她是个女人,自小性情泼辣的她行动力十足;自从蔡雨当上了妇女主任,村里女人的地位有了大幅提高,几个喝醉酒就打老婆的汉子,让蔡雨带着村里的女人们收拾的不轻。
这一举动不仅提高了蔡雨的威信,同时也为蔡雨在村里的妇女中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她有时说话比村长金满仓都受欢迎,是村里举足轻重的实力派人物。
除了这三大姓的带头人,村里还有几位重要人物,那就是在村里当会计的罗前进和在小学堂里教书的一对刘李夫妻档老师。罗前进祖籍山西,据说祖上在煤矿干过,不仅识文断字,还打得一手好算盘;当年罗会计的父母为了躲避战乱,从千里之外的晋省逃到了中原省,途径小涂村时,衣食无着的一家人差点疲饿而死,是当地的村民救济才留下一家大小的命,从此以后罗家就在村里扎下了根。
罗前进是建国后他自己改的新名字,本名罗世海的他这几年积极要求进步,县里面的领导下乡调研时发现这个汉子算盘打的不错,对政府的各项政策了如指掌,觉得是个人才,一句话下罗前进就成了村里的会计,主要负责掌握着村里的钱粮账目。
而村小的两位教书先生是来自于更遥远的东三省,男老师姓刘、叫刘永强,他妻子姓李、叫李欣然。两个人来村里的年头不长,据村里的老人说:“那时鬼子刚刚投降,大约是四五或四六年左右。”
刚来时两人年纪不大,看状态应该是新婚不久。可时间如流水,到了孙默来村里的时间,夫妻两人的年纪已经到了三十岁出头,家里也生育了三个未成年的子女;大的男孩有八九岁,中间那个孩子是个女孩,年纪在六七岁,最小的孩子刚刚出满月,孙默到村子里的时候,赶上了孩子的满月酒,那还是孙默再接受组织处理下派农村后,喝的第一场喜酒。
晌午的太阳爆发火热的温度时,躲在树荫下的孙默还在脑子里盘点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收获,一阵熟悉的脚步声自远处村子的方向传来,柳林中的麻雀听到脚步声都警觉地从草丛中飞到槐树梢上,躲避着未知的危险。
江二孩腾腾地跑了过来,他是妇女主任蔡雨的大儿子,年纪在十四五岁。农村里的人结婚都比较早,蔡雨刚刚三十二三出头的年纪,已经是五个儿子的母亲。最大的儿子足有后世初中生的年龄。蔡雨十六岁嫁给了本村村民江家的江有义,江有义人老实本分,是村里有名的实在人,与民兵连长江水流是本家兄弟。
蔡雨以好生养出名,当年她和江有义刚成亲不久,就怀上了身孕;可惜时候夫妻两个人太小,都是不懂事的年纪;加上村子里自守闭塞,外来人人口少,除了几个上了年纪的接生婆婆,大多数人也不懂得什么生育保胎知识,结果怀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因为一时的不慎,没有保住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
好在一年后蔡雨再次怀孕,不仅生下来如今的大儿子,还在后续的几年时间里又陆续生育了四个男孩;大儿子出生时。为了纪念曾经逝去的那个小生命,夫妻俩给大儿子起了个二孩的小名。江二孩是带着中午饭回来的,他其实是村里原来的羊倌,孙默能快速学会放羊还得(die)感谢小老师教的好,刚才他回村取两个人的午饭去了,才留下孙默一个人看护羊群。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