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章收获(1/2)

秋风吹起时,稻田里的禾苗成熟了,山坡上种植的玉米被快成熟的玉米棒压弯了腰,田野里遍地的金黄色;种在家门口树上的叶子,不断地改变着颜色,孙默家对面山坡的枫树林逐渐变成深红色、淡红色、金黄色、浅黄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站在枫叶林中的孙默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看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景色美丽如同梦境般,一切都让孙默陶醉其中。

二孩追着孙默的身影从山脚下跑了上来,远远地听到孙默的吟唱,他下意识的慢下脚步,在他心里,孙默不仅仅是城里下来的干部身份,更是他平凡人生路上的精神导师。

没有孙默在他身边的言传身教,不会有他今天生活的快意精彩。等孙默声音落下,他才快走几步跟孙默站到一处,不过二孩站立的位置要比孙默略低一步;这不是在谁的要求下养成的习惯,而是二孩下意识的自我选择。

秋收时节的到来没有让小涂村停下建设的脚步,从远近各个村庄雇来的壮劳力弥补了村里劳动力的不足。最初在是否决定雇佣其它村的村民来干活的问题上,村干部们是有不同意见的。

毕竟刚刚翻身农奴把歌唱,打了土豪、分了田地,翻身做主不久,小涂村就率先用起了雇农。这是要准备站在老百姓的对立面,自绝于人民群众?村干部们众说纷纭,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还是孙默提出了一个主意,满足了大家的要求。

村里的壮劳力要留在村办工厂上班,秋收工作主要还是依靠村里的妇女们来完成。当然秋收劳动强度太大,仅仅凭借着妇孺老幼就想顺利完成秋收任务不太现实。那么就不妨在村里建立秋收互助小组,组织村里的妇孺老人和部分外村青壮年一起完成这个任务。当然在力手能及的情况下,这个互助组还要主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人家进行秋收。

至于这部分雇佣外村村民劳动产生的费用,就由村集体来支出。公对私也就不存在压榨的关系,有人想要挑毛病,也不可能挑出什么问题。如今的小涂村早就不是当初孙默来时的模样。在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中,村里除了原有的采石场和石灰窑外,又增加了几家一经运营,就效益极好的村办工厂。

先是水电站顺利投入运营,由孙默一手调教出来的电工组成为了水电站运营的绝对主力。水电站的站长在孙默的建议下,经村干部集体讨论,由罗会计的大儿子罗解放担任。罗解放年龄刚刚二十出头,不过家学渊源的他不仅心细如发,关键是识文断字、还勤奋好学。

孙默在工作之余编写了若干本工具书,比如电工手册、装配钳工手册、铸造工和模具工手册等。孙默刚完成编写工作,罗解放这个小伙子就第一个拿起书本投入了认真地学习之中。一本电工手册被他翻了不知道多少遍,不说是倒背如流,也相差不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就有回报,罗解放的电工水平的提高可谓一日千里、远超常人。

电力设备的运营不光要解决了村子里的用电需求,还要保证每个与电接触的村民的人身安全。孙默需要一个能熟练掌握电学知识的人负责起这一摊子工作,勤奋的罗解放自然映入了孙默的眼睑,提名由他担任水电站站长的决议,在会议室与会众人看来,简直就是众望所归。

水电站的投入运营,让小涂村的村民喜出望外。在没有电灯的日子里,一到晚上大家除了在炕上那点事,就剩下睡觉啦。如今那样枯燥乏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每当夜色降临,小涂村里一片灯火辉煌,村民的家里亮了,村路上的路灯更是像珍珠般连成一串,把昏暗的山坳里映亮。

或是村里的大娘婶子们在灯火中走家串巷闲聊唠嗑,或是家里的爷们呼朋唤友小酌两杯,更有村里年轻的男女借着路灯的映照嬉戏打闹,再打打闹闹中,完成了青年们的婚姻大事。

这样的光景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村里山多地少,各家各户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赶上夏粮没收前,大部分人家都得节衣缩食,一天两顿饭不说,还得是稀饭加野菜的模式。

村里人也不傻,怎么可能让自家的女儿留在村里婚嫁。所以以前小涂村的女孩大多选择嫁到外村,嫁到地势平坦,粮食收入更高的平地村庄。大家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谁会愿意让自己的闺女留在村里吃糠咽菜受委屈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