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有的人工作中是勤勤恳恳地老黄牛,有的人偷懒耍滑敷衍了事,也有的人另辟蹊径,办事懂得借力打力,效率翻倍不说,自己也会受益、人生步伐飞跃前进。
老黄牛指的是孙成这种人,服务领导,照本宣科是他们这类人的强项。一项任务制定好计划,只要交到他们手中,他们就会按照计划执行,机械地如同木头人,没有一丝创造和变化。
还有一种人就是孙默这一类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同样一件事情交给他们,总会给你不一样的故事结局。
有时候是惊喜,过程中也难免会有惊吓,但总体来讲成果喜人,效果显著。
看着坐在自己身旁的孙默,他能在事业受挫时,很快走出阴影,踏上新的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懂得见贤思齐,主动升级社交圈,从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机会。
贤者不一定留在庙堂之上,乡野中也有沧海遗珠。在小涂村里,孙默能迅速聚拢一批能人,开办企业,靠的就是他这种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逻辑思维模式。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和谁在一起。主动靠近有实力,有思想,有境界的人,才能由内而外地提升自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韩学政是个睿智的人,是个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相比那些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根源的人,注定会走上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
他从一个农村娃,变成组织的高级干部,其本身的成功具有不可复制性,大部分因素和他的性格和少年时代养成的认知有极大关系。
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一个人的认知层次,决定了他的人生结局。
在韩学政少年时期,人人都挣扎在世间的底层,忍受着艰苦的环境。
然而,有的人摆脱了命运的桎梏,于事业巅峰上阅尽无边风光。有的人却陷入了生活的沼泽,在社会底层的泥潭中沉沦堕落。
从他们跌宕起伏的经历中,会恍然惊觉:原来拉开人与人最大差距的,不是出身,不是家境,而是一个人的认知与格局。
韩学政的青年时代大多数时候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他身边倒下了许多的战友和同乡。他们有的来自书香门第,有的是普通农家的子女,也有的人出身富贵家庭,曾经是公子哥、贵小姐。
这些人的结局同样大相径庭,有的人英勇地战死沙场,早早离开了人世;有的人面对艰苦的局面,选择半路放弃,回家娶妻种地,过上了祖辈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还有的人甚至背叛了最初的梦想,选择了另一条深渊而行。
大家明明是从同一个起点出发,有人跑到了山顶,有人落在了山涧,还有人始终困于山脚下徘徊不前。
在韩学政看来,说到底是见识和格局的不同,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有着不同的选择,最终造就了人生际遇的天差地别。
‘所以一个人能不能成事,能成多大的事,主要取决于眼界、见识和思维方式。’
心里思绪万千,韩学政嘴上没有停顿,他说:“我给你们两个相互介绍一下,”他先指着孙默说:“你们两个是本家,都姓孙。只不过孙默年纪大一点,他今年二十六岁,现任西平县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