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坐在餐桌首位的父亲韩学政投来的冰冷目光,韩德修身子不由一颤,他下意识地躲闪着父亲的注视,侧头向母亲黄叶投去求助的眼神。
韩学政将大儿子的举动看在眼里,人说‘慈母多败儿’,可是自己的妻子绝不是那样无脑宠子的女人,怎么自己最看中的大儿子就是这么一副‘扶不起的阿斗’样子?
他叹了一口气,无奈地放下手中的碗筷。晚饭本就吃的差不多了,他干脆和妻子黄叶交代了几句,就起身离开餐桌,上楼去书房,继续自己未完成的工作。
韩德修还是在校读书的大学生,他的大学生活不是来自于高考制度的建立。能有机会上大学,他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他的父母。
组织为了表彰那些为新华夏建立,立下了功劳的有功之臣,他们的子女大多享受到了高校特招的优待。
韩德修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被首都清大招收入学,如今已经是大三的学子了。
他们这些高干子弟通常因为父母的功绩,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当然有了好的外部条件,还需要更多的内因来辅助。自从韩德修进入清大以来,原本在学习上凑合的他,仿佛换了一个人般努力;如今不仅跟上了学习进度,还做为本科生加入了导师的科研团队。
虽然大多数的时候只是一个负责刷试管的实习生,可其认真的表现,还是赢得了校内同班师生的认可。
他之所以这样努力,也是因为自己背后的家庭原因。由于优异地家庭背景,很多对于普通人来说,来之不易的东西,高干子弟们可以唾手可得;
但也由此他们也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舆论压力,这也逼迫像韩德修这样的高干子弟进入清华北大等优秀学校之后不得不倍加努力的原因。
得益于教育环境的突出,这些来自于居于上位者家庭的子女,其教育资源通常更加优越。他们更容易接触到优秀的老师和更好的教学设施,同时受益于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这些优势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家庭的子弟在学业上的优异表现,对于如何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和思维的具体应用方面都了解得比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们更多。
对于韩德修在学校的表现,说心里话大多数时候韩学政夫妻对大儿子还是满意的。
今天晚餐时韩学政对迟归的大儿子报以冷眼,只不过是因为最近在家里休寒假的韩德修不务正业迷上了跳舞,既不认真学习、又不愿意待在家里和家人团聚。整天和一帮大院子弟忙着混迹省城各职能单位的舞会。
建国初期包括首地、华夏各地每周都会举办舞会,这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生活娱乐的需要。
一方面来自于对华夏友好国家的人员需要正式娱乐的场所,另一方面大量援助华夏的毛熊专家们热衷于跳舞,因此凡是有涉外需要的单位因此会定期举办舞会。
后来考虑到当时华夏各地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平时领导们的工作很紧张,可以通过跳舞调剂一下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压力。
同时也是为了丰富更多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地方很多单位各自也开始举办正规的舞会。
在首都举办的舞会最隆重的就是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负责的,举办地点选在紫光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