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5章 百草堂之石榴花(2/2)

人群里渐渐有了动静,有人小声说:“看来是孙玉国在造谣,想抢生意。”“百草堂用的药材虽然便宜,可真管用啊!”王宁见大家态度松动,又拿出瓷罐里的石榴花末:“这是已经炮制好的石榴花末,大家要是有流鼻血、小伤口的,都可以来拿点试试,不要钱。”

这话一出,围观的人立刻围了上来,你一勺我一勺地拿石榴花末。王雪看着热闹的场面,悄悄对王宁说:“哥,还是你有办法,这下谣言肯定散了。”王宁笑着摇摇头:“不是我有办法,是石榴花本身的药效好,只要能帮到大家,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可他们没注意到,人群外,刘二正阴沉着脸看着这一切,然后悄悄转身,往孙记药铺走去。

刘二灰溜溜地回到孙记药铺时,孙玉国正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一串蜜蜡佛珠。见他进来,孙玉国眼皮都没抬:“怎么?没把百草堂的摊子搅黄,反倒让他们赚了好名声?”

刘二搓着手,脸上满是不甘:“掌柜的,王宁那小子太贼了,不仅拿医书出来背书,还让治好的村民帮着说话,咱们散布的谣言根本不管用!”他顿了顿,又凑近道,“不过我听说,百草堂的石榴花快用完了,镇外南坡的野石榴就那么几棵,他们迟早得断货!”

孙玉国手指一顿,眼底闪过一丝算计:“断货?那也得等他们真断了再说。你去盯着点,看看他们有没有办法弄来更多石榴花,要是没有,咱们再想办法。”

而此时的百草堂,正被一股暖意笼罩。王宁刚送走最后一个拿石榴花末的村民,转身就看见张娜捧着空了的瓷罐叹气:“这才两天,昨天研好的石榴花末就用完了,南坡的野石榴花也采得差不多了,再这么下去,真要断货了。”

王宁皱起眉,刚要开口,就听见堂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紧接着,一个穿着青色劲装的女子掀帘走进来。她腰间挂着个牛皮药囊,头发束成利落的高马尾,发尾别着一支银质的药铲,脸上带着点风尘,却难掩英气——正是王宁的护道者,江湖医者林婉儿。

“王宁,别来无恙啊!”林婉儿笑着走上前,把药囊往案上一放,“我在邻镇听说你用石榴花治病,还被人造谣,特地赶过来看看。”

王宁又惊又喜:“婉儿姐,你怎么来了?快坐,张娜,给婉儿姐倒杯茶。”张娜连忙应着,转身去了灶间。王雪也凑过来,好奇地看着林婉儿:“婉儿姐,你也知道石榴花能入药?”

林婉儿拿起案上的一片干石榴花,放在鼻尖闻了闻:“当然知道,这石榴花不仅能止血消炎,还有个妙用法,你们怕是没试过。”她转头看向王宁,“我听说镇上有老人得中耳炎,耳朵流脓、疼得睡不着觉,你用石榴花试过吗?”

王宁一愣:“中耳炎?我只知道石榴花能治鼻衄和金疮,还能治这个?”

“当然能。”林婉儿从药囊里掏出一张泛黄的药方,递给王宁,“这是我早年从一位老郎中那里得来的偏方,用烘干的石榴花研成细粉,加上少量冰片,吹进耳道里,每日两次,不出三天,中耳炎就能好。”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得注意,石榴花末一定要研得够细,不然会刺激耳道,冰片也不能多放,少量即可。”

王宁接过药方,仔细看了看,眼里满是惊喜:“这真是个妙方!镇上确实有几位老人得了中耳炎,用了不少药都没好,要是这偏方管用,可就帮了他们大忙了!”

张阳药师这时也从后屋走出来,他手里拿着筛子,正在筛选石榴花。听到林婉儿的话,他连忙上前:“婉儿姑娘,这石榴花末研成细粉有讲究,得用石臼慢慢碾,不能用铁器,不然会影响药效。”林婉儿点点头:“没错,张药师果然专业,我之前就听说你对药材炮制很有研究,看来名不虚传。”

正说着,就听见堂外有人喊:“王医师,您在家吗?”众人抬头,见是镇西的赵大爷,他手里扶着个老太太,老太太捂着耳朵,脸色苍白。“王医师,我家老婆子的中耳炎又犯了,疼得直哭,您快给看看吧!”赵大爷急得满头大汗。

王宁连忙让老太太坐下,林婉儿在一旁帮忙查看。她轻轻掀开老太太的耳朵,见耳道里红肿流脓,眉头微微一皱:“老人家这中耳炎拖得有点久了,得赶紧治,不然会影响听力。”她转头对王宁说,“你现在就去炮制石榴花末,加上冰片,我来给老人家上药。”

王宁立刻拿着干石榴花去了后屋,张阳药师也跟着帮忙两人用石臼把石榴花慢慢碾成细粉,又小心翼翼地加入少量冰片,拌匀后用细筛筛了几遍,确保粉末细腻得能随风扬起。张娜则在一旁温着茶水,时不时探头看向里屋,眼底满是期待——这是百草堂第一次用石榴花治中耳炎,若是成了,又能解不少村民的病痛。

林婉儿接过细粉,从牛皮药囊里取出一支银质吹管,指尖捏着吹管轻轻转动,动作娴熟又轻柔。她让老太太侧躺下来,将患耳朝上,另一只手轻轻拨开耳廓,柔声安抚:“老人家别怕,就吹一点点粉,不疼的。”说罢,她将吹管一端蘸了点药粉,对准耳道缓缓吹入,粉末像细雪般飘进耳内,半点没洒在外头。

“您忍一忍,过会儿就不疼了。”林婉儿放下吹管,又叮嘱赵大爷,“回去后别让耳朵沾水,明天这个时辰再来上药。”赵大爷连连点头,扶着老太太起身时,老太太突然说:“姑娘,我耳朵好像真不那么疼了,嗡嗡声也小了!”

这话让堂里众人都松了口气,王宁更是激动地握住林婉儿的手:“婉儿姐,你这偏方太管用了!”林婉儿笑着抽回手,指了指案上的石榴花:“是这花本身是好药材,我不过是多知道个用法罢了。对了,我还听说镇上不少妇人月经不调,你可以试试用石榴花配当归、白芍,酸涩能收敛,养血又调经,效果会更好。”

王宁连忙拿出纸笔,把方子记在《本草备要》的空白页上,墨迹未干,就有个妇人掀帘进来,红着脸说:“王医师,我这月事乱了快俩月了,听说您这儿有好方子,能不能给我看看?”王宁眼前一亮,按着林婉儿说的方子抓了药,还特意加了些烘干的石榴花,嘱咐道:“回去煎服,早晚各一次,要是有不适就来告诉我。”

可欢乐的氛围没持续几天,张娜就捧着空药罐愁眉不展:“南坡的野石榴花全采完了,这刚有妇人来抓药,总不能让人家空着手回去吧?”王宁也犯了难,林婉儿提议:“镇上不是有个药材商人钱多多吗?他路子广,或许能帮着收购周边村镇的石榴花。”

天刚蒙蒙亮,王宁就揣着一小包净制好的石榴花往钱记药材行走去。晨露打湿了他的布鞋,月白长衫下摆沾了草屑,可他攥着纸包的手却格外用力——这是张阳连夜挑拣的,连细小的花梗都剔除得干干净净。

钱多多正趴在柜台上对账,戴着玳瑁眼镜,手指套着玉扳指,见王宁进来,慢悠悠地开口:“王医师是来买药材的?”王宁把纸包放在柜上:“钱老板,我想请你收购周边的石榴花,它能治多种病症,近来治好不少人。”

钱多多倒出几片干花搓了搓,眉头皱起来:“这野地里的花也能当药材?收回来卖不出去,我岂不是亏了?”王宁急了,拿出林婉儿的偏方:“这是治中耳炎的妙方,现在百草堂急需,村民卖花能换钱,肯定愿意采。”钱多多推了推眼镜:“除非你保证销路,不然我可不冒这险。”

王宁碰了软钉子,正要走,就有村民抬着担架闯进来,担架上的汉子捂着耳朵直打滚:“钱老板,有没有治中耳炎的药?”钱多多脸色一变:“我这儿没有,快去百草堂找王医师!”王宁趁机说:“我这儿的石榴花刚用完,要是钱老板能收花,就能救急。”

钱多多眼珠转了转,终于松口:“罢了,我信你一回。但花必须净制干净,每斤二十文,不合格的我可不要。”王宁连忙应下,可三天后,钱多多送来的石榴花却让他傻了眼——里面混着野草、枯叶,还有发潮的花瓣。张阳蹲在地上挑拣,眉头拧成疙瘩:“这哪是药材,简直是垃圾!”

王雪气得要去找钱多多理论,王宁却拦住她:“是我们没教村民怎么选花晒花。”他让张阳跟着钱多多的人去村镇,现场演示筛选、晾晒的法子:“只采盛开的花瓣,摊在竹筛上晒干,不能堆着捂潮。”张阳背着竹筛出发,到了石榴林,手把手教村民扬簸杂质,演示晾晒的火候,村民们学得认真,后来送来的石榴花果然干净了许多。

可没过几天,张阳又发现一批花颜色发黑,闻着有霉味,底下的花瓣全是潮的。“肯定是有人故意搞鬼!”王宁气得发抖,林婉儿刚从邻镇采药回来,听闻此事沉思道:“钱多多是精明人,不会做砸招牌的事,会不会是孙玉国在背后捣鬼?”

王宁攥着发黑的石榴花往钱记药材行走,张阳提着槐花紧随其后。钱多多见两人怒气冲冲,额头渗出细汗:“这是村民没晒干,跟我没关系!”正说着,孙玉国摇着折扇走进来:“钱老板,我来取黄连,怎么这么热闹?”

王宁转头瞪着他:“是你让钱多多送坏花,想让我们断货!”孙玉国刚要辩解,张阳上前一步:“前几天我去村镇,听见有人说,孙记的人给村民送钱,让他们故意送草花!”钱多多腿一软:“是孙老板逼我的,他说不照做就不跟我合作了!”

真相大白,孙玉国脸色铁青,甩着折扇狼狈离去。钱多多连忙道歉,承诺立刻换好花,还把收购价提到了每斤三十文。解决了药材的事,百草堂的生意更红火了,王宁还让张阳把石榴花磨成粉,和蜂蜜做成“榴花膏”,治烫伤、湿疹效果极好,村民们抢着买。

转眼到了秋天,青溪镇的村民都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了石榴树。王宁说:“明年夏天,大家既能赏花,又能卖花换钱。”第二年六月,青溪镇成了石榴花海,朱红的花瓣飘落在青石板路上,沾着药香,也沾着笑声。百草堂的门楣上,挂着王宁亲手写的“榴花映药堂”牌匾,字体遒劲,像这不起眼的石榴花,虽平凡,却坚韧地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