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王宁便采了满满一篮梨花。他提着竹篮走到前院,张娜已经烧好了热水,正站在灶台边等着。王宁将梨花倒进干净的陶锅里,又加了些冰糖和几片生姜——生姜能中和梨花的凉性,就算是脾胃弱的人喝了也不会不适。陶锅架在火上,随着水温渐渐升高,梨花的清香慢慢飘散开,混着冰糖的甜意,萦绕在整个院子里。
“这味道真好闻,比济世堂的药香多了。”有村民忍不住感叹,眼神里的怀疑少了几分。
孙玉国听到这话,立刻反驳:“好闻有什么用?能治病才是正经!别是用香味糊弄人,根本没药效!”
王宁没理会他,只是专注地看着锅里的梨花,时不时用勺子搅拌一下。“梨花入药,古已有之。”他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个村民耳中,“《本草通玄》里说‘梨花润肺、化痰、止咳’,《本草纲目》也记载‘梨花可去面黑粉滓’。咱们青溪镇的土壤是沙质壤土,透水保水好,日照又足,种出来的梨花花性温和,润肺不伤脾,最适合春日肺燥的病症。”
这时,药师张阳从后院的药房走了出来。他穿着件整洁的青色长衫,衣襟上别着个绣着药草的香囊,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册子。“我这里有记录,”他走到村民面前,翻开册子,“前几日我和王宁兄用梨花煎水,给镇上几只咳嗽的老母鸡喝,不过三日,鸡的咳嗽就好了。后来又给隔壁家的孩子试过,那孩子咳得睡不着觉,喝了两天梨花水,就安稳多了。”
村民们凑过去看册子,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用药的时间、剂量和效果,还有几个村民的签名——都是镇上住的人,大家一眼就认了出来。
“原来是真的,我还以为是王大夫瞎编的呢。”
“难怪我家孩子前几天喝了百草堂的梨水,咳嗽就好了,当时还不知道是梨花做的。”
议论声渐渐变了风向,孙玉国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没过多久,陶锅里的梨花水熬好了。张娜拿来几个粗瓷碗,王宁盛了一碗,先递给李阿婆:“阿婆,您再喝一碗,巩固一下。”李阿婆接过碗,小口喝着,喝完后笑着说:“舒服,胸口一点都不闷了,也不想咳了。”
王宁又盛了几碗,递给旁边有轻微咳嗽的村民:“大家都尝尝,要是觉得喉咙干、偶尔咳嗽,喝了能缓解。”村民们纷纷接过碗,小口品尝起来。“甜丝丝的,真好喝,一点都不苦!”“我喉咙干了好几天,喝了这个,瞬间舒服多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孙玉国看着这一幕,知道自己大势已去,转身就要走。林婉儿立刻拦住他:“孙掌柜,你还没给大家解释,济世堂的药材为什么会发霉,为什么要掺木屑呢?”
孙玉国脸色惨白,推了林婉儿一把:“你别多管闲事!”说完,拉着刘二就往外跑,狼狈地消失在雨雾里。村民们看着他们的背影,纷纷唾骂起来。
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院子里的梨花上,泛着晶莹的光。王宁看着眼前的村民,心里忽然觉得温暖——他知道,百草堂的药香,终于又能在青溪镇里重新飘散了。
雨后的青溪镇弥漫着泥土与梨花混合的清润气息,百草堂的门扉早早敞开,竹匾里晾晒的梨花被阳光晒得微微卷曲,散出更浓的药香。王宁正低头研磨川贝,指尖的力道均匀,将颗粒碾成细腻的粉末,张娜则在一旁整理药方,时不时抬头看向门口——自昨日梨花水验过药效后,今日来抓药的村民络绎不绝,连往日只去济世堂的老主顾也转了回来。
“王大夫,再给我包点梨花川贝粉呗!”隔壁的张婶提着竹篮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意,“我家老头子喝了两天,夜里不咳了,能睡安稳觉了。”王宁笑着应下,从药柜里取出油纸,仔细称量好粉末包好,又叮嘱道:“早晚各一勺,用温水冲,别和辛辣的东西一起吃。”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穿着锦缎马褂的中年男子牵着马走了进来。他头戴瓜皮帽,腰间挂着个嵌玉的荷包,手里提着个精致的木盒,眼神锐利地扫过药铺里的药材,最后落在竹匾里的梨花上。“这位便是百草堂的王宁大夫吧?”男子拱手问道,语气带着几分客气。
王宁放下手里的活,拱手回礼:“在下正是王宁,不知先生是?”
“在下钱多多,做药材生意的,”男子笑着自我介绍,目光始终没离开那些梨花,“久闻青溪镇盛产好药材,特意来看看。昨日在镇上听说,王大夫用梨花入药,治好了肺燥咳嗽,便想来见识见识。”
张娜端来一杯刚泡好的梨花茶,递到钱多多面前:“钱先生先尝尝这梨花茶,是用今早刚采的梨花泡的。”钱多多接过茶杯,轻轻啜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这茶清甜润喉,带着股草木的清气,比我在京城喝的那些花茶还好!”他放下茶杯,走到竹匾前,拿起一片梨花仔细端详,“这梨花花瓣厚实,颜色洁白,没有杂色,一看就是生长在日照足、土壤好的地方,药性肯定差不了。”
王宁心中一动,钱多多能从梨花的外观判断药性,显然是懂行的人。他便详细说道:“钱先生好眼光。青溪镇的土壤是沙质壤土,透水保水性能好,梨树长得旺。这些梨花都是半开时采摘的,此时药性最足,晒干后入药,润肺化痰的效果最好。”
钱多多点点头,又打开随身的木盒,取出几包药材:“王大夫请看,这是我从济世堂买的当归和甘草。”王宁接过一看,只见当归颜色发黑,还带着点霉味,甘草里混着不少细小的杂质。“孙玉国的药材,都是些陈货次品,”钱多多的脸色沉了下来,“我早就听说他以次充好,低价扰乱市场,这次来就是想看看,青溪镇有没有真正懂药材、守本心的药铺。如今看来,百草堂果然名不虚传。”
就在这时,林婉儿从外面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张官府的告示:“王宁兄,官府查封济世堂了!”大家围过去一看,告示上写着,济世堂因售卖假药、危害百姓健康,被官府查封,孙玉国和刘二已被关押,等待进一步处置。
村民们闻讯,都拍手称快。钱多多看着眼前的情景,对王宁说:“王大夫,我想跟你合作。我负责把你这里的梨花药材运到外地,让更多人知道梨花的药效,而且我给的价钱,肯定比孙玉国的高,保证你不亏。”
王宁又惊又喜,他从未想过,百草堂的梨花药材能走出青溪镇。张娜和王雪也满脸激动,张阳更是说道:“钱先生要是早来几天,就能看到我们用梨花配的新药方了,效果比单用梨花还好!”
钱多多一听,更来了兴趣:“哦?还有新药方?快给我说说!”王宁便把梨花与川贝、麦冬搭配的药方说了一遍,钱多多听得连连点头:“好方子!既发挥了梨花润肺的功效,又用川贝、麦冬辅助,药性更全面。我这就回去安排,过几日就派车队来拉货!”
送走钱多多后,王宁站在药铺门口,看着街上往来的村民,心里充满了希望。阳光洒在他身上,竹匾里的梨花泛着微光,他知道,百草堂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而那些洁白的梨花,不仅治好了村民的病,也为青溪镇带来了新的生机。
又是一年暮春,青溪镇的梨花漫山遍野地开了,像是给镇子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雪。百草堂的院门前挂着块新牌匾,上面“梨花药会”四个大字是王宁请镇上最有名的先生写的,墨色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院子里早已挤满了人,有来自邻镇的药师,有背着药篓的采药人,还有不少来看热闹的村民。王雪穿着一身素雅的浅蓝布裙,正带着几个年轻学徒给大家分发梨花茶,她的发髻上依旧别着朵新鲜的白梨花,只是比起去年,眼神里多了几分沉稳。“大家慢用,这是今早刚采的梨花泡的茶,润肺润喉。”她笑着说道,声音清脆悦耳。
王宁站在院子中央的高台上,身边站着钱多多。这一年来,在钱多多的帮助下,百草堂的梨花药材不仅卖到了周边的州县,还传到了京城,不少达官贵人都特意托人来买梨花川贝粉。钱多多穿着一身崭新的锦缎长袍,手里拿着本厚厚的账本,笑着对众人说:“去年咱们百草堂的梨花药材卖了上千斤,帮不少人治好了肺燥咳嗽。今年我特意带了京城的药方来,想跟大家一起研究,怎么把梨花的药效发挥得更好。”
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张阳站在人群里,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册子,那是他和王宁一年来记录的梨花药方。“我这里有个新发现,”他举起册子说道,“把梨花和蜂蜜一起熬制成膏,不仅能润肺止咳,还能治喉咙痛,尤其适合孩子吃。”说着,他从随身的药箱里拿出一罐梨花膏,打开盖子,甜香立刻飘了出来,引得不少人凑上前去看。
林婉儿也来了,她还是穿着那身利落的墨绿短打,只是腰间的短剑换成了一个装着梨花种子的布包。“去年我去山里考察,发现有些地方的梨树长得特别好,”她举起布包说道,“我收集了些好品种的梨花种子,想分给大家,让更多地方能种出好梨花,让更多人能用到这好药材。”
就在这时,人群里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王大夫,王大夫!”大家转头看去,只见李阿婆在孙子的搀扶下走了过来,她的脸色红润,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去年咳得喘不过气的样子。“我听说今天有梨花药会,特意来看看,”李阿婆握着王宁的手,激动地说,“多亏了你用梨花治好我的病,我现在每天都喝梨花茶,身体好得很!”
王宁看着李阿婆,又看了看身边的人,心里充满了暖意。他走上高台,清了清嗓子,声音坚定而有力:“各位乡亲,各位同仁,梨花是咱们青溪镇的宝贝,也是治病救人的良方。我希望通过这个梨花药会,把梨花入药的知识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寻常草木里也藏着治病的良药,也希望大家都能守住医者的本心,用好药材、好药方,为百姓治病。”
台下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不少人都红了眼眶。王雪牵着几个孩子的手,走到梨树下,摘下几朵梨花递给他们:“你们看,这梨花不仅好看,还能治病,咱们要好好保护梨树,让它年年都开这么美的花。”孩子们拿着梨花,笑得格外开心。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梨花上,泛着温暖的光。百草堂的药香与梨花的清香交织在一起,飘遍了整个青溪镇。王宁站在梨树下,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百草堂还面临着关门的危机,而现在,不仅百草堂活了过来,梨花入药的良方还传遍了四方。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更离不开对中医药的坚守与传承。
往后的每一年,青溪镇的梨花都会如期盛开,百草堂的梨花药会也会如期举办。洁白的梨花,不仅成了青溪镇最美的风景,更成了医者仁心与中医药文化传承的象征,年年岁岁,传递着治愈与希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