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章 柳画成绝(2/2)

梧桐调着琴弦,接话道:“就像琴音停了,耳朵里还有余响,这才是好曲子。”她拨了个泛音,清越的声响在屋里荡开,恰好落在画中孤舟的船篷上,像滴雨珠滚了进去。

柳疏影的竹笔就是那几年做的。有回在西湖边写生,见棵老竹被雷劈了半段,焦黑的断口处渗出些清亮的竹汁,剩下的半截却斜斜地靠在石头上,竹节处竟冒出了新绿,嫩得能掐出水。她看着那竹节上的纹路,一圈圈绕上去,像老人手上暴起的筋络,忽然就想把它做成笔。

砍竹时竹屑溅进眼里,疼得她直流泪,可摸着竹身冰凉的劲,倒觉得心里踏实。她把竹子扛回寒碧斋,挂在房梁上晾着,春夏秋冬,总去翻晒。春天让晨露打湿它,夏天让蝉鸣浸着它,秋天让桂花香染着它,冬天让落雪裹着它,三年里,竹纹里的水分慢慢走掉,笔杆渐渐显出温润的光泽,像沉淀了岁月的玉。

做成笔杆那天,她在竹节处刻了个“留”字,刀锋划过竹面时,有种轻微的涩感,像在跟时光对话。笔尖选了雁翎毛混兔毫,想着雁能飞过千山万水,兔能在林间灵活跳跃,让笔锋里藏点活气。第一次用它画《秋江图》时,笔尖在纸上划过,竟能分出七八个墨色层次,连梧桐都凑过来看:“这笔有灵性,跟你心意相通呢。”

三十岁那年,柳疏影去北方写生,见着片胡杨林。那时已是深秋,叶子落得精光,光秃秃的树干在风里张牙舞爪,像无数只手在抓天,树皮裂开深深的沟壑,却透着股倔强的劲。她在林子里待了半个月,白天裹着厚厚的毡子看树,夜里就守在篝火边整理画稿。

有天夜里起了大风,黄沙卷着枯叶打在帐篷上,像有无数人在外面敲门。她却忽然来了兴致,披衣走出帐篷,借着月光画那些在风中摇晃的树干。风太大,画纸总被吹得翻飞,她就用石头压住边角,竹笔在纸上扫过,焦墨浓得发沉,留白处却故意留得极宽,像被风沙磨亮的天空。

画成的《枯林图》没涂任何颜色,只用焦墨勾树干,最深的地方能看出七道叠加的墨痕,浅的地方几乎要看不见,留白处题了句“此处曾有春风”。有人说这画丧气,她却摸着竹笔笑:“你看这树干,根在土里攥着呢,春风一到,说不定就冒新芽。”

回来后,她就不怎么画热闹的东西了。画残荷,就画梗子上的冰碴,用淡墨勾出冰的透明感,让阳光照过来时,能在纸上看出点碎光;画孤舟,就画船板上的裂痕,那些交错的纹路里藏着水流的方向;画寒窗,就画窗台上的霜花,用干笔扫出绒毛似的质感,让人看着就觉得冷,却又忍不住想凑近,看那霜花里藏着的细小纹路。

有人求画,她总问:“你心里有啥?”若是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她就摇头,宁肯闲着磨墨,也不肯动笔。

“画是给懂的人看的。”她对梧桐说,那时梧桐正在弹《秋江夜泊》,琴音里带着水的凉意,绕着屋梁打了个转。“就像你的琴,不是给所有人弹的。”

梧桐拨着弦笑,琴弦震颤的余音落在宣纸上,像滴墨晕开:“那我们仨,算是彼此的懂行人。”

晚云在一旁摆棋,忽然“咦”了声,手里的黑子悬在半空:“你们看这棋路,像不像疏影画里的枯树?”

柳疏影探头一看,棋盘上的黑子白子缠在一处,扭扭曲曲地蔓延,倒真像她画过的《盘根图》——那些互相缠绕的根须,看着杂乱,却都朝着土里扎。那天她兴头上来,铺开三丈长的宣纸,画了幅《棋谱图》,画了整整三个月。棋盘上的木纹用淡墨勾了七层,远看平平无奇,凑近了才见得清那些若有若无的纹路,像树在土里悄悄生长的根,顺着棋子的走向蔓延。

晚云见了,把棋盘上的残局原原本本地摆进画里,黑子白子落在纹路交汇处,竟分毫不差。她拍着画纸笑:“这画里藏着我的棋魂呢。”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