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嘞,今儿运气不好!
等其他孩子走后,两人哭唧唧,苏志栋却是毫不手软,用竹片夹帮两人拔出蜂刺。
清洗后,梨花用蒜片轻轻擦拭红肿处,两人忍了一路的泪水终于流下来。
小树安慰:“让你别靠近,非不听,这下好了,好运气用光了吧!”
这安慰,还不如不安慰。
安儿想着自己当一众同窗面儿吹牛——今年都不会被蜂蛰,今儿却现场丢人,更伤心了!
第二日,老爷子见学堂超过一半的孩子不是脸上肿大包,就是手肿,下午临近放学,果断加了课业!
回家吃过饭,杏儿、安儿、小树趴在通堂的桌上写课业,嘴里念念叨叨,爷爷太狠心啦,课业好多写不完!
小树怪笑道:“幸好你俩蛰得脸,良才哥才倒霉,手指都肿了,还要写这么多课业!”
安儿一想也是,两人凑头笑了一回,见杏儿自己描红,渐渐收了玩耍的心思。
.
隔着大开的窗户看四人一眼,苏婉对梨花、小草笑道:“杏儿要是能科举,保准比安儿考得好。”
此时,三人正在西间靠前院的屋子做针线活,苏婉给三小的缝书包,梨花、小草却是合力绣窗帘。
家里现在搬到新房,炕褥床单都是新的,门帘窗帘自然也要全新,家里窗户多,梨花、小草绣了这些天,才给住人的卧室配齐新窗帘。
现在给客房配窗帘,没住人,倒是不着急。
白露菜,秋分麦!
这是农民从田地中悟出的种地精髓,白露后适合种植越冬的菜,秋分后是种冬小麦的好时机!
白露过后就是大节——中秋!
中秋来临,家家户户越发忙碌,不仅要种越冬的菜,犁地撒肥,还要忙碌中秋节走礼备食之事。
苏婉买了红糖、葡萄干等材料,准备自家做月饼,走礼或是自家吃。
不是她看不起外面铺子卖的月饼,那糕点铺、大酒楼,但凡好点的月饼都要三文钱一枚,忒贵!
便宜点的,不好吃,苏婉有幸尝过村里给老爷子送的,差点没崩掉牙!
农耕之家的人,虽识字的不多,也没啥见识,但活一辈子能干出点家业,多多少少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立世之道。
原本,对“师同父”只是听说,但这次,算是见识了“师父”的地位,没见张军、杨氏都得主动让苏老爷子监督自家对孙儿家产的管理!
因此,有孩子在苏家学堂读书的人家,中秋节前都置办了些府城买得月饼,加上自家的菜果鸡蛋等,给夫子送礼。
也幸亏现在天气转凉,那月饼能多存放几日,等两天开学了,发给学生吃,免得浪费。
以往,杏儿安儿能分着吃一块府城买的月饼,即便硬邦邦磨得牙龈疼,也觉得好吃,幸福!
今年不一样了,两人在月饼上留下个牙印后,再也没看过一眼!
安儿还嚎着牙被硌松了!
苏婉看了一回,得出结论,该换牙了。
知道自己即将会掉更多的牙,安儿愁眉苦脸,他,他也要走上说话漏风的道路了!
苏婉哭笑不得,拉着俩崽崽仔细解释一回,并承诺自家做软软的月饼,不硌牙!
为了烤月饼,苏志栋专门找人盖了个烤炉,就在东院灶房旁的走廊,原本,这走廊是准备堆柴火,现在盖了烤炉,影响也不大。
烤炉做得很讲究,虽外面看其貌不扬,甚至还因糊了一层泥巴,看着很是简陋,可里面大有乾坤。
不仅有挂东西的挂钩,还有放铁板的凹槽,苏婉都想着,以后有机会做烤鸭。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儿,现在,她和梨花、张氏在灶房忙碌。
准备的东西齐全,苏婉打算广式、苏式两种流传千年的月饼都做一些,前者用黄豆油、鸡蛋液和面做皮,后者却是用了烧化的猪油和面,确保酥皮分离。
因中途还要刷蛋黄液,先包广式月饼,杏儿安儿接过了用模具压月饼的活儿,两人玩得不亦乐乎。
广式月饼进烤炉后,苏式月饼不需要模具,两人就蹲在烤炉边眼巴巴等着。
“来,往后靠。”苏婉端着蛋黄液出来,见两人这副模样,轻轻踢安儿屁股提醒。
用在铁匠铺专门定制的铁夹子将烤板抽出来放青石板地上,苏婉挨个给月饼刷,末了撒几粒黑芝麻,重新塞进烤炉时,安儿忍不住了,问道:“二姐,啥时候好?”
潜意思,啥时候能吃?
“不用多久,你俩去帮爹,好了我叫你们。”苏婉将两人派去菜园子干活。
现在,家里菜园子要清空,番椒树、茄子杆都要拔掉,豆角架、黄瓜架也要拆,因为番茄叶子看着还有活力,苏婉打算多留几天。
清出来的空地,种菘菜(白菜)、萝卜、胡萝卜、菠菜、大葱、芫荽(香菜),尤其是菘菜、萝卜,今年必须多种。
苏长青见俩小儿来帮忙,乐呵呵夸赞。
甜香味儿穿过洞门飘到老院子的菜园时,已经是两刻钟之后。
安儿抱着一小捆番椒杆往篱笆外走,突然站住朝着东面耸鼻子,确认是香甜味欢呼一声丢下手里的东西冲出菜园。
苏长青回头,只看见小儿子风一般冲进洞门的背影,而地上,番椒杆横七竖八躺着,反观小女儿,蹲在地上仔细整理番椒杆,道:“杏儿,月饼做好了快去,你二哥早跑没影了。”
“才做好,烫的很,二哥去了也吃不到。”杏儿知道她不过去,二姐肯定不会让二哥先吃,抱起自己整理好的番椒杆,见散落地上的,恨恨道:“我要晚点去,让二哥多等。”
苏婉过来时,就见她捡番麦杆,不用想,肯定是安儿扔的,“爹洗手,尝尝新鲜出炉的月饼,杏儿,走去洗手。”
苏长青坚持着忙完,再说他又不是孩子,还馋那一口月饼吃!
苏志栋端着月饼往隔壁送去时,递了一块,“爹,尝尝,婉婉做得真不赖!”
苏婉确实做得精细,馅料全是甜口,当仁不让的头牌馅料就是五仁馅,不过与现代的五仁有差别,没有橄榄仁,换成了松子仁。
在杏儿安儿口中,第二好吃的是豆沙馅、番薯馅儿。
上一次商队带回来的番薯,张康毅种在自家川地,现在还没收,苏长青前几日去帮忙看大小,挖了几根出来,苏婉留下做馅。
红薯蒸熟,撕掉外皮用勺子捣成泥,拌上白糖煮熟的羊奶,撒上葡萄干,做出了奶香番薯馅。
还有枣泥南瓜双拼馅,属于微甜口,俩崽崽就不是很喜欢,可老爷子却是称赞不绝。
看着被老伴切开的双色馅料月饼,老爷子直嘿嘿,“你说这婉婉要是男娃多好,科举肯定成!”
这样,他就有三个科举有出息的孙子啦!
李氏笑道:“若要是男娃,喜欢厨灶你不得怄死!”
老爷子一想还真是,这孙女就好吃,成日围着灶台转,想象了一回孙子在灶房连忙摇头,“还是孙女好。”
月落柳梢,苏志刚才推开自家院门。
进屋看到桌上的月饼,笑问:“谁家又送来的,这看着可不像一文三两块的月饼?”
“你三叔家的,尝尝,你要下晌回来早点,还热乎呢!”
苏志刚洗完手端着盘子看了又看,见有切开的,指尖拨开一看竟是两种色,称奇:“婉婉手巧,做得比昌泰楼都不差。”
捏了半块月饼咬在嘴里直接出门。
作坊已经与三大酒楼签了供货契书,三家的中秋礼不是明儿就是后日送来,他也要准备些。
苏婉瞪大眼睛,“二堂哥,你有钱花不完给我花啊!”
自家做得月饼自家吃还要出钱,二堂哥现在已经这么富了!
苏志刚被她逗笑,解释:“给三家酒楼要送礼,再说还有我爹大哥那边,村里几家也要送,反正在哪买家都是买,就买你做的。”
“更何况,府城也就三大酒楼和那两家老铺子做的月饼好,知味记还没出月饼,送来送去没新意。”
这个理由说服了苏婉,连夜又泡了一大盆红豆。
至于奶香番薯馅,算啦,就今儿做的那十几枚自家吃,明年再量产。
毕竟张康毅的番薯还没完全成熟,现在大量挖回来做月饼纯属浪费!
苏家院子上空,甜香味萦绕两三日不曾散去。
给二堂哥用于商业送礼的月饼就三样,五仁馅、豆沙馅、奶香南瓜馅。.
家里的红枣不多了,再说做红枣泥太费事儿,苏婉就将南瓜馅做了改进,凑齐三种馅料,且只做广式。
自家亲戚近邻之间送的月饼,打包时苏氏、广式两种对半分。
这次,给师父家送中秋礼,苏志刚一人去的,顺路还给二伯家、大堂哥家、知味记管事、范掌柜送了一份。
知味记管事尝了一回苏家月饼,连忙赶回书院。
可惜,扑了个空!
“夫人,这馅料咱们铺子也能做。”
秦夫人也尝过了,闻言笑道:“铺子是专门做糕点的,你就多试试,你看这南瓜都能加羊奶做馅料,就看看其他的能不能加羊奶做,我看那紫芋就成,你跟师傅多试着做,做出来给你们赏大红封!”
嬷嬷送掌柜出去后,她才跟女儿解释,“这是婉婉捣鼓出来吃的,让志栋送来就没想着卖方子,咱们借用也不会说什么,可这做掌柜的只想拿现成”
秦芸却是道:“娘,我觉得婉婉肯定还做了其他口味,就是没标记,要等吃的时候才能看出来。”
秦夫人点着她额头,“你呀,有你师妹一半能干我和你爹都不愁了!”
“愁什么,我都不愁。我觉得师兄挺好,以后就嫁给师兄。”秦芸搂着秦夫人胳膊撒娇,说起这些个成亲嫁娶之事竟是没有半分害羞。
吓得秦夫人连忙捂女儿的嘴,眼神一变,凤眼皆是利光,丫鬟婆子纷纷低头垂手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