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章 辞旧迎新(1/2)

第65章 辞旧迎新

苏婉怔怔盯着火盆, 此时的神态,犹如一个撞入迷阵的独行者,孤寂, 茫然。

梨花见她如此,心疼她不可言说的遭遇, 转了话题,“当时你怎么想着让芳芳去糕点铺的?”

游离的思绪被拉回现实, 苏婉微愣,继而笑道:“我其实只是想请师娘帮忙, 找面生的嬷嬷假装买下芳芳姐, 没想到, 还是师娘觉得芳芳姐待家里不好, 村里风言风语多,就帮忙安排在府城的宅子里帮工,去知味记却是芳芳姐自己的意思,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她猜测, 可能是张芳自己觉得不妥。

毕竟,一个未定亲未出阁的女子待在秦家在府城的宅子, 拿着丫鬟的月例却没活儿干,名不正言不顺,便求了管家去糕点铺帮忙!

庭院寂静, 寒风吹过时,挂在廊檐下的灯笼摇晃,发出咯吱的声音,走近了才能听见屋内断断续续的低语。

赶在迎亲队回来之前, 苏婉带着在府城胭脂铺买的东西,去隔壁给家里女眷化妆, 谁要多嘴问,就一句“找我师娘专门学的”顶回去。

不说大伯母、大堂嫂需接待宾客的正主,就连帮忙的二伯母和她娘都没能逃过,末了,看热闹的奶奶也容光焕发。

苏婉边收拾边道:“回去给我姑姑也化一下。”

出了东间,老爷子在正堂正襟危坐,她笑道:“爷爷,您老这等新人拜见也太早了吧!”

得了老爷子一句“大喜的日子别逼我收拾你啊”,苏婉哈哈笑着跑出院子。

寒冬腊月,好像万物都被冻僵行动变得迟缓,太阳初升变得迟缓,农人作息变得迟缓,甚至连落雪都变得迟缓。

可是,总有打破迟缓的存在,比如,喜庆的氛围,唢呐的长啸,鞭炮声

迎亲队回来时,天色依然昏暗,可院子火光大亮,屋内烛台油灯齐上阵,欢声笑语掀起的气浪拂弯了烛火的腰身。

苏婉、秦芸和李秀儿站在灶房廊檐下看着新人进门,杏儿安儿在西间新房滚炕,梨花、张芳这等年龄大点的女孩在屋内隔着窗户看热闹。

鞭炮声声不断,欢笑阵阵轰鸣,鞭炮的青烟与锅灶的白气在空中交融,随风消散。

正堂坐着等新人拜礼的长辈,是见证“两姓缔结佳人良缘,夫妻百年岁月静好”的肃穆殿堂,小孩子不被允许入内,苏婉带着秦芸等人回自家,男孩子早跑去捡未炸开的鞭炮。

及至天色大亮,左邻右舍陆陆续续来上礼,更有亲戚不时到来,鞭炮声断断续续,苏婉家成为亲戚们的歇脚地。

女方亲戚被安排在村里老宅,虽不是很近便,但也是表示对女方的看重,苏志强、小柳氏夫妻负责招待,得了女方亲戚的称赞:家境优渥,分家另过,兄弟和睦!

中午席面是昌泰楼大厨掌勺,李氏养得两头猪都没卖留做席面,荤菜碗大肉多,蜀黍酒更是管够,主客皆欢。

秦嵩云的到来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未免喧宾夺主,被请来统管客人坐席安排的张军在苏婉家通堂设了一桌席面,本来想喊才九岁帮不上忙的苏志明作陪,结果人扭扭捏捏不来。

张军只得问过好友苏老爷子后让苏志安作陪,为了凑齐一桌人,梨花、张芳、苏婉、杏儿都上桌。

开席后,苏长渝、苏志刚、苏志栋专门过来敬酒。

相比于通堂安儿稚言稚语招待秦夫子吃席,隔壁院的欢笑声更显热闹,与作坊有合作的管事都来上礼,有那明年想从作坊买粉条粉丝的东家掌柜更是积极,张康毅作陪不说,还专门敬了一圈酒,引得众人叫好。

听着传来的哄笑声,秦芸心里如猫挠,更不想吃完席面就回家。

秦嵩云能不知道女儿的心思,吃饭的间隙问安儿课业,听安儿向他告状,答应会好好管教弟子,就是不理会女儿。

秦芸本还想求助于好姐妹,只是,这种事师姐梨花一向做不了主,她只能看向师妹。

苏婉没开口,吃完饭直接帮忙提行礼包袱,道:“师姐,快过年了你先回家,等过年的时候我们去拜年,正月十五一起看花灯。”

秦嵩云的离开,仿佛拉开了宾客离席告别的序幕。

秦家马车才转过村道不见踪影,隔壁院散席。

送亲戚离开,谢管事捧场,迎接来坐二排席的乡邻,苏志刚家门口一派迎来送往的繁忙景象。

李家和张家来吃喜酒的亲戚,在苏婉家稍作歇息就告辞,只苏娟一家留下,明日喝过认亲茶后离开。

支使儿子们去隔壁院帮忙端盘,苏娟靠坐在矮榻上看着女儿和侄女讨论席面,心下却是感慨,弟弟真的立起来了!

中午吃席,大哥作为主家给来客敬酒,那些个管事却是拉着忙得脚后跟不沾地的弟弟敬酒,真真是

见姑姑眯眼打盹,苏婉示意梨花,叫人去炕上歇息,姑父的鼾声已经响了好久。

“表姐,你陪着姑姑姑父。”

苏婉拉着梨花出门去库房,整理明日要给姑姑带回去的东西。

苏长青、张氏回家时,屋里早已燃上油灯,杏儿安儿打起了小呼噜。

听着院内动静,苏婉跳下炕穿鞋,梨花已经掀开门帘去灶房端水给爹娘洗脸泡脚。

水温正好,苏长青低低喟叹,见穿着绣裙的二女儿往炉子添炭,笑道:“等这老久困了吧,回屋睡,我一会儿添。”

苏婉摇头,今儿家里女眷都穿绣裙,她小心翼翼护着裙摆,道:“还不困,我哥和表哥们还在书房说话呢。”

张氏一脸笑意,坐在炕沿摸了摸发髻,“回屋歇着,明儿还要早起。”

苏婉见她神色,调侃道:“我这不想多看看娘打扮的样子么,白日里都没见几面,这不得点灯熬油多看看。”

张氏不好意思地低头,油灯昏黄的光与她的笑意融合,晕染出石榴色胭脂爬上脸颊,眉梢更是绽放喜悦之花。

在女儿丈夫的眼神下,强撑着辩解,“今儿是志刚的大日子,就得庄重。”

“是,庄重,明儿更得庄重,娘,我还帮你化妆。”苏婉笑说。

张氏的银簪有三根,两根是成亲时的嫁妆,一根是丈夫和侄子一起去置办定亲礼时新买的。

今儿戴的就是这根新簪子,帮忙迎接招待女客,得了好些称赞不说,灶上帮忙的妇人无一不羡慕自家日子红火了,打趣她眼光好。

婆婆穿着庄重又不失喜庆,更是戴了一根金簪,在二女儿的帮忙下,显得年轻了好几岁,来的伯娘婶子们,谁不笑着道一句公婆好福气!

想到这里,张氏爽朗道:“行,你早早过去给你奶也拾掇一下。”继而转头对丈夫道:“今儿喜气洋洋,娘看着年轻了好几岁。”

惊叹于李氏年轻的,不止张氏这一个儿媳。

与新婚丈夫起床收拾后敬茶认亲的杨芬也很是惊讶,昨日只草草几面,且光顾着害羞没敢多看,现在仔细一瞧,太婆婆看着也就比婆婆年长五六岁的样子。

她心下纳闷,以为自家打听的消息有误。

苏婉这等在大人眼里的小萝卜头们,坐在小板凳小马扎上围着炉子静悄悄不说话,等敬完茶后去给堂嫂见礼。

看着个子高挑肤色白皙的二堂嫂,她心下感慨怪不得二堂哥见了一面就要成亲,只看面相,二堂嫂就绝对不是村里姑娘可比的。

即便大姐梨花,在二堂嫂面前也要逊色几分。

杏儿低低道:“二堂嫂好看。”

安儿瞪她一眼,反驳道:“大姐二姐都好看,师姐也好看。”

苏婉擡手将两人凑在一起的头分开,叮嘱道:“别闹,等会儿再玩。”

认亲礼很是和谐,结束后,苏长青带着家小、长姐一家回自家,苏长渝一家陪二老和儿子新媳吃早饭。

已经是腊月二十七,年关之际,家家户户都忙碌过年之事,苏娟家事情也多,吃过早饭没多留,直接赶着牛车回岷山县。

苏志刚、杨氏出来相送,待牛车走远,杏儿安儿已经冲向隔壁院子,苏婉叫都叫不住。

苏志刚笑道:“刚好帮我忙,晌午就在这边吃饭。”

“行,今儿刚好扫屋子,家里乱糟糟。”苏长青没拒接侄子的好意。

新屋子,窗纸都不用换,大扫除不是很费力,苏婉和梨花主要负责整理灶房。

她擦洗陶罐时,全部翻看一遍,指着最外侧几个陶罐道:“这些都是剩的不多的,过年刚好吃完。”

梨花看着整齐的陶罐笑道:“过年估计吃不上。”

过年大家都捡着好吃的肉吃,谁还想吃泡菜酸菜剁椒啊!

苏婉摇着手指很是自信,“相信我,说不定大家抢着吃。”

蒸馒头捏包子,炸丸子,晒面条,一直到年三十,灶房烟囱的青烟白日里不曾断过。

苏婉坐在烧火凳上,一擡头就能看到新贴的灶神爷,边闻着锅里飘出的香味边道:“今年咱家的灶神爷绝对是个富贵相!”

正捏着丸子吃的安儿转头仔细盯着看,半响才问道:“啥叫富贵相?”

“就是一看都不是穷苦人家。”苏婉起身,将烧火凳拉在靠墙根的位置,让俩小的坐下看火,道:“尝一两个就可以了,等会儿还有肉丸子。”

“二姐,我再吃个甜番薯吧!”杏儿仰头乞求。

“行,一人再吃一块。”苏婉夹了两块炸红薯给两人。

锅里正在炸油饼,昨日已经蒸了三笼馒头三笼包子,昨晚冻了一夜硬邦邦,放在背篓用白布盖住挂屋檐下,吃得时候直接拿出来馏。

张氏觉得今年日子好了,供桌上只花馍包子太单调,遂决定炸一盆油饼,供奉祖先外,也给二老添个年礼。

见二女儿站在锅边准备帮忙,连忙道:“你就在旁边看着,站远点,小心油烫到。”

苏婉只得帮忙在未入锅的面饼上用筷子戳洞,想到前世的笑脸油饼,用刀划了眼睛和嘴巴,结果入油锅一炸,直接变了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