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章 年味儿与社火(2/2)

结果,苏志栋拿过一小孩手里的半截香,当场将所有炮竹都点燃,在噼啪声中苏婉看见了一张张生无可恋的脸。

“去玩吧!”

苏志栋一声令下,一帮孩子蔫头耷耳离开,安儿却是没跟上。

苏婉还好奇,结果安儿没好气道:“大哥都将炮竹放了,我们玩什么呀,再说我这会儿跟过去,他们肯定不想跟我玩。”

他可是罪魁祸首的弟弟,不挨打就不错了!

天空零零散散飘起雪花,安儿急急道:“大哥,你快去府城,再不走雪下大了。”

苏志栋撸了弟弟的一把头发往家走,安儿已经哒哒哒跑开。

苏志栋前脚刚背着背篓出门,后脚安儿就神秘兮兮凑过来,道:“二姐,我们去放炮竹。”

苏婉愣愣看着他,“哪来的炮竹?”

“爹给的,你陪我玩,爹就给我拆五个!”

这小子还学会了阳奉阴违偷换概念,苏婉给了一个脑瓜崩,起身道:“可以,想放炮竹必须有大人陪着,不然炸伤了别说大将军,连小兵都当不上了。”

过年,是农家难得的清闲时光,妇人不能动针线,男人不用动锄斧,家境好点的人家从头到脚一身新,寻常人家也会换上干净体面的衣服,在村道与邻居聊天说闲。

里正将村里先辈流传下来的大鼓、锣镲拿出来,在三神爷殿门外空地上,会打的人奏一曲流传千年的鼓乐。

吸引的村民都聚集在三神爷殿外的空地上,苏婉也跟着去看了一回热闹。

“正月初十扮社火,今年说不定大哥会去。”梨花捂着耳朵凑到苏婉跟前说道。

苏婉踮脚,随着鼓乐点头,表示知道了!

每个村都有一座三神爷殿,说是殿,也就一座青砖屋子,屋脊两侧有兽脊,没有窗户,只小小一间,内里很是昏暗,只能看见蜡烛油灯的火光摇曳。

梨花也说不清到底供奉的是哪三位神仙,只知晓过年时村里家家户户都要来三神爷殿烧香祭拜。

苏婉想进去看看,结果被梨花劝住,三神爷殿只能男人进。

一下打消了苏婉的好奇心,她甚至偷偷发誓,即便殿里供奉的是财神爷,也休想她进去跪拜。

初二出嫁女回娘家,大姑自公婆去世后都是初六之后回娘家,因此,每年初二苏长青带着妻儿去姚庄给岳家、舅家拜年。

苏婉又认了一回亲戚,人依旧没记住几个,但压祟钱却是收了有十几文。

安儿杏儿最受欢迎,因为一家孩子多,大部分人家都是给最小的孩子压祟钱,因此,他俩的压祟钱装了半荷包,抖动起来哗啦作响。

回家的马车上,苏婉开玩笑道:“这荷包是大姐绣的,我出的主意,压祟钱也该有我们一半吧!”

安儿摸出两文递过来,委屈道:“要买红纸的,等下一个腊月集我们去卖对联,这是买红纸的钱。”

苏婉简直是服了这个弟弟,记性怎恁好!

出主意道:“正月十五游灯笼,不然你们买点红纸做灯笼吧!”

安儿摇头,“太难了,不会做。”

杏儿却惊喜道:“二姐,你会做灯笼,帮我做一个。”

复杂的花灯苏婉是不会,但简单点的圆灯笼、火罐灯笼还是能做出来,花了三天时间,失败了六次后,苏婉终于编了一个圆灯笼。

竹篾交点用细线固定,因此糊上红纸明显能看到凸起。

技术不到家,没法用一整张纸糊得很平整,只能裁剪开拼接,为了掩盖拼接口,她用白纸剪了花纹贴上。

虽看着不伦不类,但很热闹!

对,一个纯手工灯笼用热闹形容,足以窥见有多新颖(离谱)!

底座木板上,为了稳固蜡烛且防止蜡烛燃尽烧了灯笼,她用萝卜做了烛台,用线固定在木板上。

就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灯笼,赢来了杏儿安儿的喝彩争抢。

苏婉本来还挺满意,结果,苏长青从府城买了花灯回来,她的一片心意彻底被俩崽崽遗忘。

苏长青买了三盏花灯,分别是兔子、□□和八角宫灯,前两个分别送给两个出嫁的侄女家,最后一个给大姐家。

大姐家的外甥外甥女虽说都已长大,不用送灯笼也行,但他依旧买了八角宫灯,大姐家来拜年时一并带回去,可以挂在屋内做装饰,也能挂屋檐下照明。

大姑来家拜年走了没两日,村里就锣鼓喧天开始扮社火。

苏志栋果然被选去,要不是天气太冷怕冻病,杏儿安儿也能扮演一回童子。

两人虽没能入围社火扮演人选,但不影响每天去看热闹。

大清早打鼓时就代表社火已经开始化妆换衣服,整装待发之际正是家家户户吃完早饭的时候。

社火队先在三神爷殿门前耍一番,然后从村尾开始挨家挨户转,每家接社火放一挂鞭炮,再给关公的大刀上绑一条红尺头。.

有的人家也会给钱,今年,苏长青、苏志刚家都是给钱,十五文,可谓是大手笔。

苏长青还额外给关公六文,让关公在通堂、二进正堂转了一圈,顺便抱了抱杏儿安儿。

苏婉看得一愣一愣,梨花解释道:“这是庇佑驱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都会让关公抱家里小孩。”

领路人在前,锣鼓队敲打奏乐,社火队紧随其后,身后却是长长的看热闹的孩子。

头一天是在本村转,第二天就去邻村,距离县城近的村子也会带社火队去县城,苏家村一般都是直接去府城。

社火队去府城需要提前报备,也要给衙门交二十文钱,因此,不是每年都去。

今年,因张康毅开作坊,与府城酒楼杂货铺往来多,且知府老爷来村里视察洋芋收成,里正年前早早就去报备。

还给社火队置办了新行头,转了三个村子后,于正月初十,苏家村的社火队换了新行头,精神抖擞早早出发去府城。

临出发前,依然是在三神爷殿前耍社火,杏儿安儿这两显眼包,大白天的将舅舅送得花灯提出来炫耀。

大清早,大部分人家才在做早饭,村里就已经锣鼓喧天,大家都往三神爷殿前涌。

一群人,一堆小孩,最显眼的还是杏儿安儿,只因大清早游灯笼的人,只有他俩!

苏婉看着焕然一新的社火服惊叹,张芳低低道:“我三叔出钱置办的,今儿领路人就是我三叔。”

张康毅穿着一身锣鼓队的衣服,黑裤红衣黄腰带,拎着一方锣,时不时敲一下。

苏婉失笑:“我猜你三叔肯定不会敲锣,想起来才敲一下。”

张芳闻言亦是捂嘴偷笑,“我跟三叔说了,在知味记门前多耍一会儿。”

苏婉这才明了张康毅做领路人的用意,合作伙伴的铺子门前必须多耍一会儿,要知道,好些小铺子花钱让社火队多在门前停留,就为了攒人气旺财运!

也不知今日扮演关公的是谁,见小孩子堆里提灯笼的杏儿安儿,向两人招手。

苏婉疑惑,“这是干啥?”

还没等到答案,就见关公一手抱安儿,一手耍刀,虽是木质大刀,可涂了银粉的刀刃翻飞于冬日阳光下,折射出刺眼的光。

锣鼓铜镲唢呐齐上阵,鼓乐瞬间高亢,引得围观之人拍手叫好。

站在一旁的杏儿提着两灯笼激动地直跺脚,喊着“该我了,该我了”

关公抱着杏儿舞完刀,围着孩子们转了好几圈,社火队这才出发前往府城。

苏婉见大堂嫂脸色不好,疑惑道:“今儿谁扮的关公?”

这扮关公的,只抱着杏儿安儿耍刀,大堂嫂将忞宇都递出去了,人没接,直接舞着刀走过。

“是忠义伯家的泽雨哥。”张芳也看到了方才的事儿,可以说在场的人都瞧见了,只是,苏泽雨连自家子侄都没抱,只抱杏儿安儿,别人也说不出个私心来。

她在府城知味记帮忙,虽在后厨,但于人情世故已经学到不少,安慰道:“别担心,没看泽雨哥连小鱼儿都没抱嘛,我猜是里正爷爷交代的。”

要知晓,洋芋切块种可是长青叔发现的,还没私藏传给村里,管事都说知府大人都在私心里记长青叔一功呢!

若是知府大人被嘉奖升官,到时苏家村都会有奖赏,里正爷爷说不定会被知府大人亲自接见,这都是长青叔的功劳。

杏儿安儿被关公多抱一下咋了,那是长青叔给儿女挣得!

张芳杵了杵苏婉,点着下巴示意她看。

苏婉看去,就见杏儿安儿已经跑到老爷子身边,仰头不知说着什么,脸蛋红扑扑,很是乐呵。

她刚走过去,老爷子问道:“你娘和梨花咋没见人?”

“家里要留人看门,大姐帮我娘洗碗呢!”苏婉接过杏儿安儿的灯笼,“我给你俩提着,也不嫌累。”

“早上吃啥饭,你哥穿得厚不厚?”

“饺子,肉拌面,您老也关心一下我大堂哥呗,也没见着人。”苏婉心下有些不耐烦,老爷子可真是

送走社火,看热闹的人各回各家,有些人家准备吃完饭去府城,吆喝着结伴同行。

老爷子带着孙子孙女慢悠悠走在村道上,不时应和一声问好,路过大儿子家的门口时,拐了进去。

苏婉不想去,可杏儿安儿已经兴冲冲跟上,她看了看手里的花灯,直接回家。

这花灯是舅舅在府城买的,听爹说一个要二十五文,安儿的是老虎,杏儿的是孔雀,用的彩纸多,造型很是精美。

若是带进大伯家,忞宇看到哭闹,她给还是不给?

苏婉提着花灯回家,道:“娘,挂在高处,等晚上再拿下来。”

张氏笑着接过,借着梯子别在装馒头的背篓上,下来问道:“热不热闹?”

“热闹,社火队衣服都是新的,康毅叔是领路人。”苏婉顺嘴说了杏儿安儿被关公抱着舞刀的事儿。

进屋才继续道:“大堂嫂想让关公抱着忞宇,泽雨哥装没看见,大堂嫂脸色难看的很。”

张氏一下就想通其中关窍,道:“没事儿,你爹今天跟社火队,可能是里正交代的。”

“我姐咋样了?”苏婉凑头从窗户看里面,梨花正躺在床上睡觉。

“还行,喝了生姜糖水睡着了,你要不要喝点?”

苏婉捂嘴摇头,“我不要,以后再喝。”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