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元宵花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
府城每年都有灯会,从正月十三开始一直到十七,府城街道如花灯的海洋。
别看是五天, 但晚上所有花灯都点烛火,只有正月十五这一天。
其他日子, 花灯要么只点一半,要么直接不点, 这些花灯里面可都是蜡烛,知府衙门再财大气粗也不可能让花灯彻夜长明。
因此, 只有大商户会提前点花灯。
此外, 十五这天酉正两刻, 城门上会放烟花。
因为给师父师娘的拜年推到了正月十五, 清早吃完饭,苏婉就和梨花检查规整的礼品。
临到出发前,安儿又出幺蛾子了,蹲地上不起来, 新长衫衣摆直接拖在地上。
“你还去不去?”苏志栋提着马鞭进大门沉声问道。
看到马鞭安儿怕了,起身嘟嘟囔囔道:“我要带花灯去。”
苏志栋黑着脸, 道:“今晚人挤人,爹娘抱着你,谁帮你提花灯?”
安儿搅着手指头不说话, 苏婉牵着杏儿站在门口道:“那花灯是舅舅送你的,今晚被挤坏了以后没得玩了,你可不能抢杏儿的。”
安儿看了看屋檐下的两个花灯,嘟着嘴往院外走。
马车上, 苏婉捏了捏安儿的脸,笑说:“人都说七八岁狗都嫌, 这年还没过完,虚岁也才刚六岁,怎么就这么叛逆呢?”
苏志栋看着弟弟,“臭显摆的毛病跟谁学的,今晚看到好看的花灯别吵着要啊!”
安儿默默挪了挪屁股,给大哥一个背影。
一家人除了苏长青在外面赶马车,其余六口全都在车厢,唯独他一人缩在靠近门口的小马扎上,此时的背影,竟有些落寞。
苏婉扶着人,察觉肩膀颤抖,凑过去一看,竟然在啜泣,哭笑不得。
“委屈了,说说为什么要带花灯去府城?”
安儿不说话,还扭着肩膀要将她的手甩下来。
苏婉只得挪动小板凳,坐到他跟前,柔声细语解释,“今儿去府城看花灯的人很多,人挤人你带去挤坏了怎么办?再说那是舅舅送你的,你想带给师姐看,可师姐的舅舅远在京城,没法送花灯,亦或者送的花灯到不了师姐手里,你这样炫耀是不是想招师姐伤心?”
“我只是想给师姐看看,我没想炫耀。”安儿抽抽噎噎说道。
“给师姐看花灯有很多方法啊,安儿这么聪明,想想有没有既不会惹师姐伤心,也不会弄坏花灯的法子。”苏婉掏出手帕边帮忙擦眼泪边说道:“不是自诩小男子汉么,遇事只哭不说可不是男子汉的做派。”
安儿倔强地用手背擦眼泪,咕哝道:“我才六岁,离小男子汉还有好多年!”
苏家此行不去书院,而是去秦嵩云在昌平府置办的宅子。
自年前书院休沐,秦嵩云一家就搬出书院,一则方便过年期间走动,二是秦夫人有孕六个月之多,住自家宅子便于老太医随时把脉。
早在年初一苏志栋来拜年时,秦嵩云就知晓弟子一家正月十五来,因此,早早吩咐仆妇小厮时刻注意着巷子的动静。
见骡车驶来,守门的小厮远远招手迎上来,热情问好后牵着马,大门前众人下车后才牵着马从侧门进院。
苏婉发现,这宅子距离致远书院说是一墙之隔都不为过,站在门前就能看见致远书院的藏书楼。
一行人进大门,绕过照壁往正堂去,苏婉有些诧异,这都进门了还没见师姐,不像秦芸以往的作风啊!
结果,进正堂,见到规规矩矩坐在一边,长辈问好后行礼如云流水的秦芸,更是大跌眼球。
秦芸,何时这般淑女呢?
寒暄后,秦夫人吩咐女儿带师姐师妹小师弟去花房玩,秦芸规规矩矩邀请四人。
从正堂往花房去的路上,梨花大气都不敢出,倒是苏婉、杏儿安儿时不时看一眼秦芸,好似要确认这位师姐是不是换了个人。
直到进了花房,避开婆子的视线,秦芸一下跳起来搂住苏婉脖子,笑道:“看了我一路,看够没?”
“我说师姐,这过个年你咋就”苏婉将“变淑女”三个字压在舌根,安儿却是肆无忌惮道:“变不一样啦?”
秦芸脸颊微红,松手做了一个简单利索的福礼,嘴上却是道:“芸儿见过师姐,见过师妹师弟。”
在杏儿安儿惊讶的眼神中,她脚尖旋转,绣裙衣摆微微扬起,欢快道:“我本来就这样啊,只是入乡随俗才跟你们那样的。”
苏婉见她一副“我有喜事我就不说”的模样,憋着笑故意道:“哦,原来师姐是跟我们见外啊!”
惹得秦芸追着打她,两人在花房的花架之间穿梭。
梨花带着杏儿安儿转看,待打闹的两人重归于好走来时,她恰好被弟弟难住,连忙求救:“师妹,这是什么花?”
秦芸这才正经带四人赏花,介绍花种习性。
昌平地处北地,自深秋枯叶飘零后,天地间就一副破败之象,冬日严寒飞雪连绵,更是少见绿色,更遑论鲜花。
可秦家花房,不止有珍品兰花,还有蔷薇顺着花架攀爬,郁郁葱葱不说,竟有花苞藏身绿叶中。.
苏婉将适合户外种植、扡插植育的几种非名品花记下来,准备开春后来薅点根茎移栽在自家花园。
家里一进院子、二进院子的空地都准备做菜园子,但两个侧院之间通往老房子西院的甬道旁、屋子廊檐台下的位置,她都准备做成花圃。
花房中欢声笑语不断,前厅气氛却是莫名。
秦嵩云见状,抚掌大笑,“我虽有私心,可儿女姻亲大事也不能急于一时,苏兄和嫂子多思量些时日也无妨。”
苏长青只思忖一瞬,便直言道:“能得秦大人看重,栋儿三生有幸,但他年岁尚小且前路不明,我出生农家没甚见识,日后恐怕也给不了多少助力,只希望他走正道不负人。”
对于自家情况,没人比他更清楚,若是日后儿子走仕途,家里根本给不上助力,即便钱财方面的支持也是有限,更遑论朝堂支持。
因此,对于长子而言,未来的路是一人独行,拜秦嵩云为师,有利有弊,得其教导日后也被绑在了秦家这艘大船上。
若秦家一直昌盛,长子不犯错,自然是利多弊少,可若是秦家遇事,长子未尝不是被用来儆猴的鸡,一旦秦家女下嫁,与秦家牵扯更多,若秦家以此为要挟,后果难以想象。
对于苏长青所言,秦嵩云自是知晓其中深意,不过人自常情,他也理解,甚至因这份清醒高看苏家,笑道:“这是自然,今日是我唐突,还望长青兄勿要坏了佳节赏灯兴致。”
在秦家吃过午饭,苏长青就带妻儿出门,现在店铺已经陆陆续续开门,趁着天亮置办些布匹器具,晚上归家时一并带回去。
花灯虽是晚上才燃灯,但一点不影响白日草市的热闹。
人潮涌动,熙熙攘攘,草市中本地摆摊的人不少,但更多的却是胡人、边关之人。
苏婉被梨花、秦芸一左一右牵着,但争取每个摊子都能看看,孜然、胡椒、奶制品,甚至是胡毡,她都买了不少。
这可是苦了秦家的护卫小厮,回到秦府时,苏婉做主给随行的小厮打赏。
酉时刚过,夜幕降临,府城华灯初上,人声鼎沸。
杏儿安儿早已坐不住,若不是有苏婉镇压,两人早不知跑门口多少趟了。
临出门前,嘴甜道给师娘、未出生的小师弟带一个最漂亮的花灯!
逗得秦夫人连连应好,叮嘱两人别乱跑,小心拍花子。
秦嵩云是不去的,家里本就人少,他跟女儿都出去,留有孕在身的妻子一人在家他不放心,因此,只安排小厮嬷嬷紧跟护送。
秦芸跟梨花、苏婉三人同行,不止有小厮嬷嬷护着,苏志栋也在一旁跟着。
过了年,他虚岁已经十三,去年心境明朗且家里日子越发好,身量长得飞快,不说年纪,不知晓的人定以为到成亲的年纪了。
一路上,他也不怎么看花灯,眼光始终围绕着三个妹妹!
纵贯东西南北的两条主街都挂上花灯,有些大铺子为了吸引客人,更是在门前空地上自费搭建花灯架子,举办猜灯谜、对诗活动,赢得满堂喝彩不说,也为学子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一路走过,苏婉就遇见七八家举办活动的铺子,穿着长衫的学子或是低头思忖,或是提笔疾书,楼阁上的窗前,雅士举杯畅饮,闺阁小姐后宅夫人扶窗眺望。
不时有府衙差役结队巡逻,提醒游人不要在人流量大的路口处长时间停留,吩咐店家注意动静,避免拥挤过度推倒花灯架子;亦或是检查是否备有应急用的水桶
圆月初升,花灯烛光闪烁,月辉与烛火交相辉映,苏婉仿佛置身于《上元灯彩图》,随人潮涌动流连于灯火阑珊中。
路径坐落于两条主街交汇处的凤鸣酒楼时,空中炸开烟花,众人纷纷驻足观望。
秦芸却是留恋凤鸣楼的花灯架子,不到一刻钟,烟花结束,她还依依不舍。
苏婉顺着她视线看去,一盏粉白交替的莲花灯很是醒目,笑道:“大哥,走了一路该你出场了。”
四人被小厮嬷嬷护着,随人流行至花灯架下时,脚面已不知被踩了多少次。
花灯架下一排长桌,既隔离了人流,又为留墨宝的学子提供了便利。
苏婉正在找心仪的花灯,耳边突然传来谄媚的声音,“秦小姐看中了哪盏花灯,在下虽才学疏浅,为秦小姐赢一盏花灯却是不在话下。”
顺正声音她转头看去,就见不知何时,四五位头簪冠玉的华服公子站在一边,将人流隔开,甚至游人见他们举止,已经自行避让。
秦芸脸色微沉,收手福礼,轻言道:“多谢钱公子美意,小女子陪师姐师妹逛灯会并无中意的花灯,今日灯谜诗会不知几何,诸位公子不妨多走几家,若能留得佳作,不日美名传遍府城,岂不乐哉!”
苏婉还是第一次见秦芸如此端庄文雅,只是,随话音落下,为首公子的脸色肉眼可见变得恼怒,却又碍于在场围观者众多,强撑儒雅,笑道:“秦家诗书传家,秦小姐又得秦翰林亲自教导,想来文笔不弱,不妨一起去凤鸣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