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不孝不悌
行商虽说更易得财, 但苏长青从未想过走商路,不然早在成亲后就跟着小舅子来往府城与北关做起牛羊贩卖生意。
家里虽出了洋芋粉和粉条粉丝制作法子,但外人不知晓。
作坊挂在张康毅名下, 张家好些姻亲都没能谋得管事,只能帮工挣钱, 但他是大总管不说,二侄子也在管事, 初时大家不会说什么,但时日久了心中肯定不服。
最关键的是, 作坊很有可能扩大规模, 他继续当管事难免落个行商之名, 虽说现在衙门稽查不是很严, 可若有人举报,最后连累的还是读书的儿子。
因此,苏长青年前就有心从作坊退出。
以往,是他画地为牢想法狭隘了, 现在,他已经知晓保持农家之身又发家致富的关窍, 趁着还能干,孩子年岁不大,为家里几个孩子积累家财, 免得孩子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
年末做风鸡,就是为了寻找新路子!
他负责养鸡、年底买鸡,也可以接手风鸡制作,但风鸡最终的买卖归作坊, 亦或者归张康毅。
张康毅虽还未及冠,但心思之成熟、所图之大, 非他能比拟!
确定买峡口河道边的坡地后,苏长青和苏婉顺道去山地转看了一圈,地里积雪已经消融,绿茸茸的小麦苗露出头角。
阳坡的地底残冰已经笑容,可以准备犁地,阴坡的地却还是冻的,还需要再等几日。
开春的微风依然带着料峭之意,置身于山上,甚至寒意更甚。
苏婉望着村庄,如同俯瞰古时村落模型。
青烟覆黛瓦,褐扉立黄墙。
村道人来往,话里是春忙。
远处果园黑黢黢,枯枝斜立,只偶尔夹杂些许微红,给那片枯株朽木增添了别样色彩。
“爹,今年家里还种西瓜吗?”
苏长青用枯木刮掉铁锹上的泥土,笑道:“今年种一点自家吃的,不卖了。”
昌平本地有专门以种西瓜为生的瓜农,自家去年能搭上昌泰楼范管事顺利卖瓜纯属侥幸,且说今年家中事多,若再大面积种西瓜,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苏婉了然,捡起地上的锄头道:“也行,多种点菜咱自己吃。”
下山时,苏婉拖着铁锹,一路当当作响。
不是她不想扛,背着背篓扛铁锹东别西扭,索性就直接拖着走。
苏长青用锄头挑了一捆枯木,回去当柴火烧。
可能是忙着买地,也可能是掩饰了神色,自决定买下峡口坡地后,苏婉在没见过苏长青焦灼难安的神色。
不过,两小只却是念念叨叨,连带的小树也很担心表哥的县试。
在三崽崽的带动下,学堂一群认字背论语都费劲的皮小子们竟是破天荒关注起科举来,以张椿为首的年纪稍大的,鼓起勇气向老爷子请教科举之事。
难得见学生如此主动向学,老爷子专门腾出一节课讲解科举,更是以匡衡凿壁偷光、孙敬悬梁刺股、车胤囊萤取光孙康映雪读书为例,讲述古人读书如何奋进。
一群土小子们听得惊呼连连,及至结束热血沸腾,恨不能自己也在三九寒天于雪地中读书,甚至有那调皮小子真真去凿自家院墙。
在科举潮的带动下,学堂的学习氛围大幅改善,老爷子满意点头,只是,小孩子都是三分热度,这种气氛没能维持三日,学生们便又故态复萌。
看着早晨拖沓迟到,上课交头接耳的学生,老爷子气得丢下一句“朽木不可雕孺子不可教”转身出门。
见夫子被气走,众人怂恿同窗兼夫子的亲孙子苏志安去劝说。
也不知苏志安这小子咋说的,本来夫子只是暗自生气,他们自己在学堂写课业就行。
可苏志安去上房劝说,只闻一声大喝,众学子就见同窗从正堂飞奔而出,继而是怒气冲冲的老夫子。
接着,懵圈的学子们就在还未发芽宛若枯藤的葡萄架下罚站。
“安儿,你到底怎么劝说的。”张椿很是想不通,本来只是在学堂写课业,现在好了,被罚站不说,夫子也没说不用写课业,傍晚回家还得补。
见大家都看过来,安儿扣着手指,呐呐道:“我也没说什么啊,爷爷怎么就突然生气了。”
张椿让他复述去上房正堂的情景,结果,安儿说完,众人皆是静默。
这傻子哟!
安儿其实没说过分的话,但在夫子眼中,不思进取、明日复明日的学生最是讨厌,他恰恰碰了逆鳞。
竟然跟老爷子说:“反正那么多人考个四五十年也不一定能考上科举,我们现在年岁还小,等过个三五年再闻鸡起舞发奋读书也不迟。”
这可是撞在老爷子枪口上,连坐之下,所有人都被罚站反思!
苏婉去隔壁时,就见一群孩子鹌鹑似的缩在葡萄架下,她无视数道乞求的眼神,径直往上房去。
正堂只老爷子在躺椅上休息,李氏正和孙媳杨氏在东屋忙着做针线,正是春夏干农活时穿的粗布单衣。
“奶,二堂嫂,我去府城,要不要带什么东西回来?”
李氏擡头,乐呵呵道:“我没啥带的,给你爷带点药。”
老爷子慢吞吞进来,道:“你咋又去府城,天天往府城跑干啥?”
苏婉双手撑着炕沿跳坐在炕上,悠哉道:“师娘想我了,派闻叔来接我,我去看看师娘。”
见李氏翻柜子,道:“买啥药,不贵的话就当我孝敬我爷了!”
杨氏笑说:“奶,买什么药,我同婉婉一道去府城,买了药就回来。”.
李氏有心问孙媳去府城做什么,到底隔了好几层,没问出口,只将药方和银钱拿给孙媳。
赶车的是苏婉的熟人,秦府管事闻声,她道:“闻叔,下次有事让小厮来就行,你还专门跑一趟,没得耽搁事情。”
闻声赶着马车,“不费事儿。”音色如月光落在钢刃,凉的瘆人。
不过,苏婉知晓他为人就是如此,并不在意。
马车一路驶入城门,杨芬叫停,道:“婉婉,秦夫人请你做客,不好让人多等,我自己走过去就行。”
苏婉担心她对府城不熟,“二堂嫂,送你到回春堂吧。”
杨芬已经跳下马车,笑着挥手,“你二堂哥带我来过好几次了,不会丢的,我还知道知味记呢!”
“实在不行,找个驴车直接送到咱村。”
“知道,快去吧!”杨芬招手后转身,往回春堂方向去。
苏婉只得让闻声继续赶车,前往秦府。
对于秦夫人的邀请,她猜测可能与蛋糕胚有关。
二月二给杏儿安儿烤了两个蛋糕,同时多烤了一块蛋糕胚托大哥送给秦府尝鲜。
果不其然,两相见面,问好后还没寒暄,秦夫人柳氏直接切入主题,“婉婉,说来也不怕你笑话,你哥送来的鸡蛋糕我想在糕点铺卖,买了你这秘方可成?”
苏婉笑道:“师娘,这个做法不难,我只一说铺子的糕点师傅就会,哪要这样见外让闻叔特意接我。”
见糕点盘子里还有切小的蛋糕胚,提醒道:“师娘,虽说现在天气还不热,吃食放个三五日也不见坏,可这放久了终归不如新鲜的好。”
秦夫人也看向桌上糕点盘,道:“是芸儿要吃的,我注意着呢。”
“铺子再不能白拿你的方子了,做这鸡蛋糕也不知费了多少糖和鸡蛋,你若同意,师娘我就托个大,买了方子。”
蛋糕胚还真没啥秘方,若要追求口感,只能是师傅自己称斤算两调整糖、鸡蛋和面粉比例。
只是搅发蛋液比较繁琐,也算是唯一一项有技术含量的活儿,苏婉说完,秦夫人都不大敢相信如此简单。
“师娘,这本也是我试着做误打误撞,哪有什么秘方,你要出钱买方子,我这里可是没有的。”苏婉开玩笑道。
秦夫人隔空虚点她,对身边的嬷嬷道:“比芸儿还滑头,还是你说的对,只能在以后的添妆礼上下功夫了。”
苏婉一时没反应过来,对上嬷嬷丫鬟笑着闪躲的眼神,突然明白,说的是她自己成亲时的添妆礼。
失声道:“师娘,我,我才九岁,九岁生辰还没过呢。”
说成亲、添妆礼之类的话题,是不是过于早了?
见苏婉羞涩,秦夫人转了话题,得知苏志刚的新妇杨氏也来府城了,嗔责道:“来就来,怎还藏着掖着怕我见到不成?”
“我二嫂有事儿,要给我爷爷抓药。”
没见到秦芸,苏婉还问了一嘴,得知是被府城官家小姐请去做客,便没多问。
“过段时间再有邀请,你跟芸儿一起去开开眼。”
知晓是日后大哥与师姐定亲,师姐带她交际也算名正言顺,可苏婉决计不想去的,摇头又摆手,“师娘可别,不说吟诗作对,只端坐着说话轻声细语我都不行,还是师姐带足丫鬟嬷嬷自己独当一面吧!”
她与官家小姐本就有门第差距,再说,还身怀秘密更得低调,还是待在自己的生活圈比较好。
秦夫人也不勉强,中午留苏婉用饭。
吃过饭,连同水果糕点,整理了两篮子,甚至还有一篮子鲜菜。
“带回去自家吃或走礼都合适,代我和你师父跟你爹娘爷奶问好。”秦夫人牵着苏婉的手,一直送到前院马车上。
依然是闻声驾车,中途,苏婉拐道去杂货铺买菜种。
今年,她想种一些新菜,虽买菜种比较贵,但有番茄背书,再贵的菜种也能赚回来。
可惜,杂货铺也没稀奇的菜种,苏婉只买了十斤油菜籽,五斤芝麻,还有一些豇豆种,最后,被掌柜忽悠买了一种不知名的胡瓜种子。
现在家里菜园多,新屋子一进院子和二进院子种常吃的菜,西院菜园子专门种番茄,其余菜都种在果园。
今年,家里空地比较紧张。
既要种番薯、番豆,她还想种油菜、芝麻,再加上番麦、蜀黎、洋芋苏婉第一次感觉到农民苦于无地耕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