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小舅子与老姐夫
对于外孙女想陪嫁个丫鬟, 张有地夫妻自然是同意的,借着这一茬,张栓粮给自家添了两户下人。
此前, 一提起买人两位老人就摇头,说什么自己有手有脚哪就需要人伺候, 这次,倒是给了他现成的机会。
苏婉家也添了人, 不同的是,苏长青找牙婆买了四个姑娘, 一个带着孙子的婆子。
这是苏婉第一次直面卖身为奴, 虽然见面时, 这些人的命运早已不在自己手中。
四个女孩都是十一二, 身量偏小,瘦瘦弱弱,打眼一看,就跟昌平这边的人不一样, 这些都是此前随家人逃难来昌平,种种原因之下被卖, 现在即便南边水患蝗灾已过,却永远无法回家。
带着孙子的婆子是为了活命,为了给自家留个香火, 主动卖身给牙婆,得一口饭吃。
买六人回来,苏长青有自己的用意,五个孩子连同杜鹃一起送去秦府, 方婆子留在家,却不是自家, 而是在老爷子那边,帮忙做饭洗衣。
张氏却是有些犯难,方婆子为人利索勤快,可老爷子却不一定要人。
“爹那边,能同意吗?”
苏长青其实心里也没底,但他想让娘享享福,家里的事儿虽有侄媳帮手,可还有很多事儿要她亲力亲为,思忖后道:“先试一试吧,月钱衣服都从咱家出。”
他拉住妻子粗糙的手,歉意道:“就是累着你了,咱家这边暂时不添人,我不想婉婉”
自家根基还不够稳,他不想外人知晓自家太多的事儿。
张氏知道丈夫是为二女儿着想,笑着摇头:“在家才清闲呢,不用下地,说出去,村里大姑娘小媳妇都得羡慕我。”
方婆子来苏家好几日,还没安下心就得知要去隔壁,更为忐忑。
老爷子皱眉,道:“我这是瘸腿了还是断胳膊了,还要人伺候,带回去。”农耕之家,搞个丫鬟婆子像什么话。
闻言,方婆子垂在两侧的手不自在地搓着裤子。
苏长青给老爷子添茶后才道:“帮我娘做些灶房活计。”未免老爷子说有侄媳帮衬,他直接将话堵死,“旻逸都这大了,光景也好了,志刚两口子也该给旻逸添个弟弟妹妹了。”
本来还想说有侄媳的老爷子噎住,但紧皱的眉头并未松开,道:“家里也没个住的地儿,再说活也不多,你这把人送来让志刚两口咋想?”
还没进门的苏婉听到这话,直接道:“咋想,睡着想呗!您老不心疼我奶,还不许我爹孝顺我奶啦,婆婆,去灶房吧,我奶跟二堂嫂在灶房呢。”
她将局促的方婆婆支走,无视眉头能夹死苍蝇的老爷子,自在道:“月银衣服我家出,二堂哥供个饭食和睡觉的地儿,若是爷爷你不乐意,那就白天来帮忙,吃饭和睡觉都回我家呗!”
苏长青捂脸转头,端着茶盏静坐,有二闺女在,他不敢插嘴,这要插嘴,就里外不是人!
老爷子日常捂胸口,“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出门前吃了炮仗不成?”
说一句顶三嘴,谁家的闺女跟她似的,两片嘴就像刀子!
苏婉背手踱步,走到堂桌前看桌上的糕点,道:“没吃炮仗,倒是有点饿了,这点心啥时候的呀,别放的快坏了才舍得拿出来摆桌?”
老爷子没好气道:“我那准备喂狗的!”
苏婉弯腰凑近闻了闻,糯米粉的清香很是浓郁,她捏起一块笑道:“那正好,我就是我奶的狗,谁看不惯我奶过好日子我就咬谁!”
“咳咳嗯”苏长青被闺女的话呛到,见老爹看来,连忙道:“怎么说话呢,你爷只是不习惯家里有外人。”
苏婉举着缺了一口的糕点点头,咽下后从善如流道:“那方婆婆不是外人,身契都在我娘那儿,爹,你拿给我奶。”
老爷子没说话,直接伸手指向门外。
苏婉也不杠,吃着糕点出门,直接去灶房。
见方婆婆正在切菜,笑道:“奶,二堂嫂,婆婆做南边的菜很有一手,得闲了露几手你们也尝尝。”
“是呀,老太太可千万别客气,三爷能给我和孙儿一条活路,老婆子已经很是感激,有什么活儿都交给老婆子,我腿脚利索着呢!”方婆子不想托孙子后腿,也不想让主家觉得她吃白饭,连忙借话头表忠心。
李氏也不习惯家里突然多出个人,她坐在灶膛前烧火,看了孙女一眼没说话。
苏婉搓了搓手上的点心渣,趴在她背上撒娇道:“奶,我爷已经答应了,您老就慢慢适应,也不是所有活都给婆婆做,你闲了也搭把手,不然,像以往二堂嫂去地里,你一个人忙都没个人说话。”
李氏拉住环在脖颈处的小手,眉目舒展,有心想说儿子几句,顾及有方氏在,笑道:“又去拿你爷开涮了,小心惹急了揍你奶可拦不住。”
摸着手上黏糊糊,问道:“手咋这脏,沾的啥哟?”
苏婉笑容可掬,得意道:“吃了我爷的一块糕点,我爷是读书人,很斯文的,才不会动手哩!”
“很斯文”的老爷子正跟三儿子絮叨:“惯得没边了,瞅瞅,我就说了一句,百八十句的在这刺人,我看都是你惯的”
苏长青只喝茶不说话,以往老爷子这样说,他表面还附和几句,现在,直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絮叨了大半天,没听到人应声,老爷子有心说几句三子,想到人现在日子红火,又管着村里大小事儿,实在没啥毛病可挑,转而说起最令他头疼的孙女的亲事。
“你军叔没再找你?”
苏长青摇头,军叔是没在找,可康毅找了不止一次,而且已经在联系商队,打算牵线将皮蛋卖到西北去。
路上碰见了,老远就迎上来,那叫一个亲热,甚至是殷勤,以至于村里都传康毅有事求他,纷纷猜测是不是又要干什么大事。
要说大事,倒也未必,张康毅只是想在未来岳父这里刷好感,方便在正主面前说好话。
毕竟一个好汉三个帮,若是能早早得未来岳父认可,在苏婉面前,多多少少能帮忙说点好话不是?
若不是顾及女方名声,他早就当众改口叫人叔了。
知晓那人与寻常女孩子不同,他也没想用惯常法子去哄人,张康毅有种强烈的感觉,若是他买金钗银钗或是时时献殷勤去拉进两人的关系,只会弄巧成拙。
因此,也就在外对二老殷勤,基本不上人家门。
与商队管事议完事儿,顺道去知味记,挑了几味不是很甜的糕点,又挑了一包耐放又顶饱的饼干,赶着马车先去了致远书院。
张松张柏跑到门口,见到三叔很是惊喜,尤其是张柏,一把跳到人身上,兴奋道:“三叔,你来看我跟哥哥,下晌要带我们出去吃饭吗?”
只要三叔来找他们,都会出去下馆子,张柏很是期待。
张康毅扶住挂在身上的人,将手里的油纸包递过去,笑道:“叔有事儿,下次来带你们出去吃,这个带回庐舍吃吧。”
听不能出去吃张柏也不气馁,从身上跳下来接过油纸包,见是知味记特有的印记,惊喜道:“知味记的,谢谢三叔。”
张松到底年长,半大小伙很是懂事了,也道谢:“让三叔破费了,书院饭好吃也管够,三叔不用担心。”
末了还关心人,“三叔来是有事要办吗?”
“嗯,见了商队管事。”张康毅应道,看着书院里面,交代两侄子:“你两得闲了问问夫子,治安啥时候能回书院,上次来说潜心思过,我看他现在也没个头绪,你两帮忙问问。”
给侄子交代完,他又去了侄女家一趟,也没进门,直接让小厮送进去。
马车出城时,临近草市散集,挑担背篓的人排长队出府城,见到熟人,打了声招呼。
村里有来卖菜卖果子,出城后他喊人上车一道回村。
苏婉看看桌上的油纸包,再看看面前人高马大却一脸诚挚的人,警觉心已经拉响十倍警铃,这人能没没法子?还特意来向自己讨主意?
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
苏婉准备装一回淑女,正欲给人行礼,苏志安冲了出来,惊喜道:“康毅哥,你来了,是来找我吗?”
张康毅笑着从怀里掏出信封递过去,“去府城办了点事儿,出城前遇上知府大人的护卫了,这信是给你的。”
苏志安蹦得三尺高,一把抽过信,感激道:“谢谢康毅哥,你跟我姐聊吧,不打扰你们了。”望着坏了自己好事还帮倒忙的弟弟的背影,苏婉咬牙,这个弟弟,可以不要吗?
好不容易提起的一口气被打散,她也不装模作样了,直接问道:“你不是今儿都去府城跟商队管事谈价了吗,怎么还来找我讨主意?”
张康毅心下好笑,坐在人对面,道:“只有一家商队,尽在价钱上扯皮了,南边喜食清淡,番椒酱不会很受欢迎,巴蜀渝州一带喜食辣,你觉得我让商队入蜀咋样?”
“不咋样!”苏婉摇头,一言难尽道:“走水路,商队需要搭船,先不说找的船是否可信,就咱们这边的人,一群旱鸭子,上船能不晕船就不错了,遇上翻船”
一副“你自己好好想想的表情”,继而道:“旱路,那更不用想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经常来往于蜀渝和关中的蜀商有马帮,经验丰富且熟悉地形,你什么优势都不占,划不来。”
张康毅沉思,这些问题他早就想过,只是,京城本就有番椒酱卖,而且是秦夫人嫁妆铺子的独门生意,他们不好去跟人抢。
而京城之外,也只有关中一带比南边口味重,番椒酱可以售卖,但到底不及蜀中渝州,且,他想让番椒酱生意长久,就必须有足够的销路。
见他久久不说话,苏婉提议:“卖给蜀商,若是人有意向买方子,一并卖了,番椒酱不可能是独家生意,除非你权势滔天能让人不敢插手。”
很明显,张康毅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只剩最后一条路,独家配方独家口味,让苏家村出去的番椒酱成为不可替代品。
“在口味和制作工艺上下功夫,做成独家口味,这样,即便市场出现百种番椒酱,苏家村番椒酱也是独一无二的。”
想到粉条粉丝生意被排挤,不就是因出现了别家粉条低价售卖,张康毅问道:“番椒酱口味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提议?”
“人各有口味,喜好也不同,大桦哥喜欢就让他做呗,多做几种口味,看哪种最受欢迎,前期试验最好将香料配比都记录好,方便日后量产。”
说起这些,苏婉不自觉带出后世用词。
张康毅爷没点破,反而心下高兴,面色却是不显,得了确定消息起身告别。
苏婉也没送,端着杯子坐着看人绕过照壁离开。
见通堂人没影儿了,张氏才准备去通堂。
原本,她带着大女儿点嫁妆,见人来了也没出面,当做不知道,毕竟当家的很看好康毅。
梨花问道:“娘,我爹不是”
“我跟你爹的想法不重要,看你二妹自己怎么想。”张氏将叠好的衣服装箱子,道:“衣裳挂着才好,没印子,良森打了大柜子,到时候你自己挂着。”
再有一个月,大女儿要出嫁了,她心里慌的很,虽说嫁回娘家也不怕被苛责,可想到日后女儿不在家住,她就心酸。
“锁头上绑个彩线,晒嫁妆那天也不忙乱,首饰过几天你爹去给你取回来,就放在妆奁中。”
见她絮叨,梨花知晓心里不好受,安慰道:“娘,还有个把月,不急。”
“唉,我哪能不急!”张氏叹气,看着女儿出落的越发出挑,故作开心,道:“时间过得真快,你跟你大哥拉着手颤微微跟在我身后的日子就像在昨天,一转眼你就要成亲了,再过几年就是婉婉、杏儿,我跟你爹也老喽!”
在一旁围观的杏儿想到自己要嫁人,打了个哆嗦,道:“我才不要嫁人去别家当牛做马嘞。”
张氏气闷,伸手作势要打她,杏儿笑着跑出门,“不跟你们说了,找我二姐去。”
跑到通堂,见到桌上的糕点惊讶,“二姐,康毅叔啥事儿,咋还给咱家带糕点了?”
知味记的糕点可不便宜,寻常的事儿哪要送这贵的点心!
苏婉站起伸懒腰,懒懒道:“是来讨主意的,你二姐我的点子还能不值两包点心?”
“值值值,很值。”杏儿说着凑近闻了闻,道:“我洗手拆开看看,上次吃知味记的点心还是中秋呢!”
“给爷奶那边送点。”苏婉交代。
杏儿斜睨姐姐,“知道,都念叨八百遍了,我能没记住!”
苏婉出通堂,站在二进院子的菜园前看了看,萝卜、白菜长势很不错,她转头看向书房。
想了想,擡脚过去。
书房内,苏志安很是心塞,收到“至交好友”的信的喜悦,不见半分。
苏婉推门,就见书桌上放着一颗头,她擡脚进去,踱步到跟前,伸手夹住信纸抽出来看,赞叹道:“好字,你那位文兄的墨宝肯定在京城很值钱!”
苏志安转头,面朝大门方向,怏怏道:“再值钱也不会给二姐你,死心吧!”
苏婉一目十行看完信,敲弟弟脑瓜崩,“咋?人让你自己登门道歉,生气了?”
“我没生气,就是不明白,大哥已经带我去道歉了啊,怎么还要去?”
可能是诚意不够,又或是没给足刘家面子,毕竟,刘家在府城是有头有脸的人家,此前那件事儿虽说是刘家先行挑起,也是刘老二狂妄自大,可安儿当众将人打骨折,又只一次装模作样的道歉,无异于打刘家的脸。
再说,山长也让弟弟“潜心思过”,结合信中内容
苏婉道:“那就去呗,反正就损失几包糕点的银钱,说几句违心话而已,你又不是没做过,再说,说不定你登门后山长就让你回书院呢!”
原本听前面的话,苏志安还是很生气的,可回书院一条却是极为诱惑。
虽待在家也能学,可大哥没在无人指点,再不回书院,他要成拖后腿的了。
“那我买最便宜的点心去,花三四文钱就行。”
苏婉闭眼揉太阳xue,这个时候还抠,可真是“你要还想早早回书院,就听姐姐一言,打听刘家老爷子和刘二喜好,已经是二次登门道歉,即便是表面功夫也要做足,如此事半功倍!”
苏志安不乐意,“刘老爷喜欢的,我哪能买得起。”
“也不用很贵,符合喜好就行!”
.
为了挑一件符合刘老爷喜好的礼物,苏志安差点跑断腿,最后,还是在文家书铺子买了一座福禄寿三星根雕,黑褐色根雕光泽莹润,三福神姿态各异却又栩栩如生。
这三百文花的很值,可苏志安依然觉得肉疼,攒了一年的零用钱所剩无几了。
至于给刘老二的礼,他不打算花钱了,直接从自家鸡场选了一只最不顺眼的鸡,苏婉帮忙烤熟。
“你这谢礼”
苏志安不等姐姐将话说完就接过话头,“礼轻情意重,刘老二最喜欢吃肉食,这烤鸡,绝对符合他喜好。”
苏婉帮忙将刚出炉的烤鸡用油纸包住捆扎好,道:“让二堂哥送你吧!”
有大人跟着,刘家想为难人也要掂量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