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是有人惦记着阻止他,穿好棉袄,外面套上旧衣裤,在地上蹦跶了几下才出门。
苏婉隐隐约约觉得有人在呼唤她,声音虽不远不近,但飘忽不定,陡然一惊彻底清醒。
“二姐~二姐~”
呼喊声从窗户下传来,特意压低拉长的音调,若是午夜时分,这等如叫魂一样的声音,绝对能将人吓个半死!
“皮痒了是不是?”苏婉压低声音咬着后槽牙道,这臭小子简直就是找抽。她转头看向旁边,杏儿的脑袋半路,只发顶留在被子外,听窗外动静消失,帮杏儿拉下被子掖好被角。
虽然成功将人叫醒,但明显也惹二姐生气了,苏志安吐着舌头捞起扫帚,企图将功补过。
待苏婉穿戴整齐收拾好床铺,已经是一刻钟之后。
往日里,都是大姐最先起床开门,现在大姐出嫁,二进正堂大门需得她自己起床打开。
迎着寒风对上脸颊红扑扑满眼笑意的弟弟,苏婉伸手扯上人耳朵,“再那样鬼叫小心你的皮!”
可惜,现在弟弟的身高已经占了优势,稍微一垫脚后仰就能躲开。
苏婉抓了个空,拍打弟弟胳膊,催促去扫雪,“去去去,吃完早饭才出门呢!”
冬日里,农家的早饭本就简单,加之今儿家里三个孩子要去腊月集,张氏也没多做,溜了包子煮的疙瘩汤。
一碗疙瘩汤下肚,周身暖融融,苏志安捏着包子往隔壁二堂哥家冲。
今儿,借着送堂弟去腊月集,苏志刚准备带妻儿回娘家。马车早已套好停在前院,只等妻子包好还在睡觉的儿子就出发。
苏志安见小侄子的脸蛋红扑扑,在包被睡得东倒西歪,捂着嘴怪笑,引得苏志刚屈指要敲他脑门,“闹醒哭了你哄!”
想到小侄子难哄的起床气,苏志安摇头。
李氏端着碟子进正堂,招呼道:“安儿,吃酥饼!”
“啥馅儿的?”
“甜的!”
得知是甜的,苏志安捏了一块。
“一个哪够,还有你二姐和杏儿呢!”李氏絮叨道。
苏志安跳出门槛,“一个够了,我们分着吃。”
村道已经被早起的扫路人清理干净,积雪堆在路边或是直接被扫入水渠,地面只薄薄一层因踩踏黏在青砖上的旧雪,远远望去,不规则的黑白交替,留一路斑驳!
各家只早起的大人传来动静,交代清理屋顶积雪,或是嘱咐早饭多做,烟囱缓缓吐露青烟,冬日清晨的村庄,正在缓缓苏醒!
苏婉操手坐在车辕上,呼吸间白气随风飘远,冷冽清新的空气随鼻腔蔓延至肺腑,很是舒爽,就是鼻子有些冷。
苏志刚赶着马车,一左一右两个堂弟堂妹像护卫一样端坐,他笑道:“进去,外面冷的跟啥一样,也不嫌冻!”
苏志安舍不得将捂得热乎乎的手从袖子中抽出,直接擡起胳膊拱了拱鼻尖,道:“今儿这么冷,烤番薯一定大卖!”
试想,冷飕飕的天儿,吃一个香甜软糯热乎乎的烤番薯,多舒服呀!
今儿安阳县的腊月集,保准是他的摊子生意最火爆。
听堂弟还惦记着摊子生意,苏志刚无奈摇头。
苏婉却是毫不客气道:“烤番薯是零嘴,今儿天冷逛集市的小孩肯定少。”
“那没事儿,等旻逸醒了我让旻逸帮我叫卖!”
苏旻逸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小叔叔预定为“得力帮手”,在马车中呼呼大睡。
越靠近县城,路上的行人越多,无一不是挑担背篓拉着板车,马车放缓了速度。
听着远远传来的喧闹声,苏志安伸长脖子张望,“二堂哥,找个合适的位置你就带堂嫂和旻逸去杨大伯家,有二姐和杏儿帮忙,我能行。”
苏志刚抓着缰绳,笑说:“成,旻逸醒了我带他来给你捧场。”
进了集市一路走过,卖吃食的摊子前很是热闹,家住县城的人家,家境富裕的派婆子小厮出来买早饭,一般人家也有当家主母来,后者明显计较颇多。
如烙饼摊前,一头戴银簪棉衣厚实的妇人指着竹匾,“我要那两个!”
苏婉伸长脖子看去,两个稍显偏大的烙饼被竹筷夹入垫着白布的小篮子,妇人满脸喜色收回篮子,她笑着收回目光,向前看去。
虽说来得不晚,但也不算早,好位置都被占领,剩下的不是拐角处的小旮旯,就是地面脏兮兮行人都绕着走。
苏志安四处张望,指着远处一背风墙角道:“那儿,虽人流少但背风,我刚好写对联。”.
那处也不知怎的,盖房的人家院墙有些微凹进去,临街处有人摆了竹笼,靠里面却是空着。
马车停在路边时,卖鸡的老伯满脸期盼。
“爷爷,我在这后面摆个小桌子成吗?”苏志安跳下马车问道。
老伯眼中的期盼变为失望,不过还是笑着应答,“成,后面没人,你卖啥?”
这里位置不好,但摊子多了好吸引人,虽不是卖鸡的,来摆摊更好,也不怕与自家抢人。
苏志安与二堂哥一起下马车后面的箩筐,老伯见状还上手帮忙,夸赞道:“你儿懂事咧,我孙子都嫌冷不来。”
苏志刚笑道:“是我堂弟,他自己摆摊挣钱哪会嫌弃冷,赶明儿爷爷你也给孙子出两文工钱,保准跟你来。”
三人说话的功夫,杏儿已经将装笔墨纸砚的竹篓提下来,苏婉也开始组装简易版小书桌,以供安儿现场写对联。
苏志安来腊月集摆摊,可不是为了体验,他是实打实想赚钱,因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不仅提前在家写了好些对联,还用烤炉烤了一筐番薯,此外,还准备了一锅子茶叶蛋。
现下既已找到摊位,自是现将成品都摆了出来。
苏志刚帮着堂弟将小炉子、大烤炉搬下马车,苏婉已经将弟弟早先写好的对联挑了几幅出彩的挂起来,挂对联的是长竹转制的架子,也不怕刮风将对联吹跑。
“二堂哥,你带堂嫂和旻逸去杨大伯家吧,我们自己能成。”苏志安不想耽搁堂兄太久,接了给炉子生火的活儿。
苏志安见自己确实帮不上啥忙,而且马车停在路边当着附近摊位的生意,遂答应了,“有事着人来叫我啊!”说罢还跟周围几家特意打了招呼,请求照应堂弟一二。
要说这对联,若是村里有读书人,自是带着红纸去人家里请求帮忙写,不用花钱买,也就带一些蔬果以表谢意。
若是有家资的人家,会专门找秀才公写,当然,得出润笔费。
苏志安虽不是秀才,但也读了这些年的书,书法还没到笔力虬劲风骨皆成的地步,但也还看得过去。
对联一挂出来,长眼的人就能看出来是读书人的笔迹,且对联寓意也好,阖家欢乐,五谷丰登,财源广进都是庄户人家的期盼。
而且,他有个秀才大哥,若是有那知晓的人,自会与相熟的人提一嘴,倒是没人来嘲讽。
随着小炉子和烤炉柴火生起,冻得稍硬的已经烤熟的番薯逐一放入炉子,茶叶蛋也才装入铜盆等着卤水沸,摊子前路过的人都会停步瞅两眼。
虽过年都要贴对联,但腊月集现写现卖对联的摊子,只此一家!
苏婉带着杏儿将已经烤熟放了一夜有些硬的番薯放入木桶浸一下水,待表皮润湿,再用竹板夹着放入大烤炉,这样二次加热,内力烤热表皮也不会太干吧!
这个大烤炉还是她爹专门去府城定制的,买回来里面涂了一层泥,作出放番薯的阶梯型,只需将番薯放在土阶上定时翻动就成。
“二姐,要不要叫卖?”杏儿见远处的摊子叫卖声此起彼伏,且都有人围观,唯独自家这块很是冷清,有些担心。
苏婉拨弄小炉子的柴火,道:“暂时不用,等茶叶蛋和烤番薯热了再说。”
这会儿叫卖,人来了东西却没好,大冬天谁也不想站在封口等,没得早早叫卖却让人吃冷风。
她转头看向小桌子,安儿已经铺开裁剪好的红纸写新对联。
随着小炉子的火越发旺盛,还不等添柴,铜盆里的卤水开始翻滚,茶叶香料混合下特有的香气,虽白色水气升空消散,吸引了周围探子上的人。
苏婉用小笊篱捞出三颗,鸡蛋壳上裂缝在卤水的浸润下犹如花纹,剥壳很是轻松,三两下褐色茶叶蛋已经去壳。
她用竹片切开鸡蛋,放在油纸上送给左右摊位尝尝,当然,话说得很是漂亮——感谢大伯大爷迁就,让了位置让自家摆摊。
热鸡蛋的味道,很是有冲击力,且苏婉还切了一颗招呼过路的人免费尝。
“这黑乎乎的,能吃吗?”有人怀疑。
“能吃的,这是卤料的颜色,婶子你仔细尝尝,还有肉味呢!”苏婉将四分之一的茶叶蛋递过去,笑道。.
说是肉味,其实是大料的味道,寻常人家炒菜炒肉都少有放大料,但却熟悉卤肉的味道。
茶叶蛋的卤水,除了茶就是八角香叶等,确实有卤肉的味道,妇人尝过很是惊喜,“咋卖啊?”
“三文钱两个,若是买十个,额外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