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三思而后行
梁栋捏着竹签, 蹲着的腿颠了颠,咬一口嫩生生滋滋冒油的烤五花细细咀嚼,咽下后看了眼忙着烤肉的人, 斟酌道:“二姐,妹妹不回来吃饭吗?”
炉子的木炭燃起来, 明火摇头晃脑。
苏婉拿起羊肉串,鼓嘴吹灭明火又将肉串放上去, 笑看一眼旁边的人,问道:“你跟安儿关系很好?”才初见, 姐姐妹妹的张口就来, 这腔调, 不是“贾宝玉”胜似宝二爷!
“那是!”终于搭上话, 梁栋来了精神,三两口吃完将竹签放到旁边的木盆里,搓着手道:“我在书院最先认识的就是志安,我还以为秀才的弟弟指不定多傲呢, 结果志安完全不是,初时我还以为大哥不是亲大哥, 是堂哥呢!”
说到初回家乡,梁栋恨不能抹一把辛酸泪。
“二姐,你是不知道我们书院那些学兄同窗有多无知, 我这满嘴的正经官话,他们却说我有口音,笑我说话怪,当初也就志安不嘲笑我, 还帮我解围。”
府城的人说官话,但却是带着昌平味儿的官话, 与正经官话差了好大一截,就是书院的夫子,有些上课也是用昌平话讲课,因此,大家听惯了昌平官话,遇上正经官话自然是觉得怪。
就像东北人总觉得自己说普通话没口音。
苏婉笑道:“你官话说的好。”
一旁忙着啃鸡翅的安儿暗嗤,梁栋的正经官话与师父的差不离,也就书院没咋听过正经官话的同窗嘲笑人。
当初他没嘲笑是因为知道那是京城官话口音,师父师娘师姐说话都那样,再说,当初他以为是哪个官宦人家的子弟,心里还当做竞争对手来着,为了维持风度,这才没嘲笑。
结果,这人读书很是不成,今年考试名次倒数。
梁栋不知道安儿的心里活动,他正在苏婉面前刷好感。
隐约之间,一道与烤肉腌料完全不同的麻辣香味在空气中蔓延,他耸着鼻子闻,“什么味道,好香?”
安儿将骨头扔在破碗中,兴奋道:“是不是鱼炖好了?我去看看。”
两条鱼,苏婉全部做了麻辣炖鱼,配菜是豆芽、粉条、菘菜,还有泡发的干菌子。
张氏用筷子轻戳,肉嫩的根本不敢使劲,与丈夫道:“今儿这鱼炖得好,给爹娘那边送一条。”
苏长青还没应话,门帘被掀开冷风袭来,吹得他一精激灵。
率先进门的安儿已经对着铁锅咽口水,咋呼道:“娘,快盛。”
说着咕叽咕叽咽口水,逗得梁栋捂嘴偷笑,末了才附和道:“婶子盛好我端过去,来大半日了还没给祖父祖母请安呢!”
这小子没安好心呐!苏婉腹诽着看人一眼,拿了勺子过去,“娘,用那个大盘子装。”
两人合力小心翼翼将鱼装盘,配菜簇拥着热气腾腾的全鱼,再淋上锅底的汤汁,撒一把葱花点缀,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炖鱼很是成功。
苏婉有些小得意,这摆盘,这色泽,这香味,与凤鸣酒楼的可以一拼高下了!
梁栋搓着手凑过去,道:“给祖父祖母送哪盘啊?看着都一样!”
正准备用馒头擦锅的苏婉手一顿,旁边毫无察觉的安儿已经用铲子压着半块馒头在锅里转圈,闻言丢下铲子道:“我去我去。”
梁栋从善如流:“好啊,刚好带我过去见一见祖父祖母。”
其他人,甭管是手拿肉串,还是嘴啃骨头,纷纷调侃梁栋。
“你干脆留在志安家算了!”
“比得我们只想着吃了,就你孝顺知礼,显摆啥呢?
瞬间,灶房闹哄哄一片。
梁栋喜滋滋端着盘子,将所有打趣当做表扬,点着头道:“好说好说,下次你们请客,我也去孝敬孝敬李家、刘家祖父母,保证让他们知晓啥叫好孙子!”
油嘴滑舌!
苏婉心里默默给梁栋贴上标签,接过人手里的盘子道:“二堂嫂需要静养,我跟爷爷奶奶说一声,下晌他们过来。”
梁栋眼中的兴奋,肉眼可见的消散。
苏婉没管他,直接端着盘子往外走。
老爷子见她端着盘子进屋,对老伴得意的笑,“我就说今儿有口福,看,这不就来了。”
李氏笑着对孙女道:“你们吃,家里有方嫂子,还能缺我们吃的不成。”
苏婉放下盘子,挑眉一副挑剔样儿,“是缺不了,我这不是怕有人找事么!”
这“有人”自然是老爷子了,不过他现在已经掌握了与这刁钻孙女相处的法子,有些不中听的话不过耳,该吃吃该喝喝。
.
因此,扬声支使二孙子,“志刚,这鱼肉嫩,你挑鱼肚里面没辣味的给你媳妇夹点。”说完觉得差点意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睨一眼苏婉道:“免得有人找事,说我重男轻女不重视重孙女儿。”
苏婉正帮二堂嫂夹菜,闻言扶着桌子笑弯了腰,桌子都抖起来,笑够了才道:“一会儿我端烤肉过来,专门给二堂嫂腌了不辣的,不过也不能多吃。”
“二姐,我要吃辣的,爷爷吃五香的,奶奶吃微辣的,二堂哥也”杏儿细数家里人的口味。
苏婉打断道:“知道啦,烤好就端过来。”
西屋的杨氏听着正堂动静,摸了摸睡得正香的闺女的脸蛋儿,现在已经不似刚出生时的皱巴样,但还是没长开,眼皮也肿肿的,说句心里话,她自己也觉得女儿现在的模样不是很好看。
不过都说养女随姑,家里大姑姐她见的少,但看模样是个端庄的,若是能像大姑姐,也不会太差,若是能像三叔家的三个小姑子,那闺女
越想杨氏越觉得日后要多带女儿去隔壁三叔家窜门,闺女能长得三分像隔房小姑子的模样,那也是出挑的。
苏婉不知道她的想法,抢了二堂哥的活,端着小木盘进来送饭。
两碟菜,一碗汤,一碗米饭。
低声道:“二堂嫂,你先垫垫肚子,一会儿吃烤肉。”
“家里忙,让你堂哥来就行,跑进跑出也累人的很。”杨氏接过木盘说道。
苏婉帮忙将炕桌拉过去,笑道:“忙啥呀,有我娘呢,我来看看欢欢。”说着凑过头去看包被里的小婴儿。
也不知是被吵到,还是察觉有人围观,睡得正香的小欢欢滚了滚小脑袋,吧唧两下嘴又睡了过去。
虽只是一瞬间的小动作,却吓得屋里两人皆屏气凝神,紧紧盯着她,就怕那肿泡眼儿睁开。
尤其是苏婉,脸皮都绷紧了,端怕将人吵醒。
小欢欢也不知随了谁的脾性,若是被吵醒,必得大哭一场,惹得老爷子念叨:随了她五姑姑,是个小霸王的性子。
天知道,张氏听过一回后回家跟闺女说道:“我看欢欢像你梅花姐,你们五个小时候都乖的很。”
庄稼是别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
再别人眼里如何不好,可落在亲爹亲娘眼里,自家孩子无人能比。
苏婉听得直乐呵,待欢欢醒了抱起来逗着玩时,就在人耳边嘀咕:“你太爷爷可不喜欢女娃啦,你可要好好长大,到时候让你太爷爷瞧瞧,咱们女孩子一点不比男孩子差。”
为此,老爷子颇是有些争宠的意味,总逮着机会跟重孙女念叨学谁都不要学五姑姑。
因此,这会儿见送个饭人直接送没影儿了,心下不乐意,脸上就带了出来,念叨道:“咋送个饭这久,又在嘀咕我啥?”
别说李氏这种陪老爷子三十多年的人,就是苏志刚都觉得爷爷真是有点欠儿!
不然为啥就这一小会儿就念叨,还是念叨不太待见的堂妹?
苏婉没听清,但不影响她猜测,撇着嘴无声道:“我出去了!”
杨氏笑着点头。
到了正堂,她略微提高了音量,“嘀咕我啥呢?是不是又说我坏话呢?”
“没有,来,坐下一起吃。”李氏看老爷子一眼,笑着招手解围。
苏婉笑看爷爷,道:“我可不敢坐下,我要坐下,有些人不得烤肉还没吃呢就急上火。”
老爷子举筷,似自言自语,道:“开动,再不吃凉了。”
苏婉正要告辞,准备回自家烤肉,院子传来说话声。
她掀开门帘,就见安儿带着一帮少年拿着烤肉串哗啦啦往上房来。
最打眼的就是梁栋,这小子嘴咧得能当称钩,眼里的兴奋毫不遮掩。
老爷子也听到了动静,放下筷子问道:“是安儿吗?”
“爷爷,我同窗来看您跟奶奶。”还没踏上廊檐石台阶,安儿的声音已经传来。
苏婉拉开门帘示意众人进屋说,提醒道:“小点声,欢欢还在睡觉。”
一众少年连忙抿唇噤声,进屋给长辈行礼问好。
十三四的少年人最是得老人的喜欢,李氏乐呵呵招呼大家坐下吃饭,又让方婆子取碗筷,苏志刚也是忙着搬椅子加座位。
一屋子的读书人,老爷子来了精神,开始考校功课。
梁栋微不可见的挪脚向后移,正得意于自己机智无人察觉时,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烈的视线。
他机械般慢慢转头看去,正对上拖着椅子的杏儿的大眼睛。
尴尬一笑,侧身绕过旁边的人,凑过来低声道:“杏儿妹妹,祖父要考校多久,我功课不大好。”说到最后,自己也觉不好意思,低头挠了挠脑袋。
杏儿踮脚看被众人围住的爷爷,安慰道:“放心,轮不到你。”等二姐端碗筷进来,爷爷就得结束,估计都用不了半刻钟,这么多人,一人两句都轮到眼前这人来应答。
苏婉端着碗筷进正堂时血压飙升,都顾不上怼好为人师的老爷子了。
无他,梁栋这小子凑到杏儿跟前眉开眼笑,怎么看都像个滑头!
瞪一眼同杏儿说着话看向老爷子那边的梁栋,她走过去道:“你怎么不凑近听?”最好让老爷子把你问到全身冒冷汗,当众出丑才好。
梁栋挠脸,转头四看,低低道:“我,我想先吃饭。”
哼~苏婉轻哼,一看就是怕被提问!
上课怕被老师提问的人,大概率是与“品学兼优”这四个字无缘了!
她将一摞碗放桌上,明明就是正常的动作,碗底与桌面磕碰的音量也正常,可正提问的老爷子一顿,继而挥手道:“先吃饭,末了我们去书房说。”
梁栋脸上刚浮起的欣喜瞬间僵住。
苏婉出言道:“爷爷,吃完饭您老过去呗,大哥和安儿的书房宽敞,到时候围桌而坐,旁边还能煮茶。”
老爷子欣然答应,梁栋连忙上前道:“祖父,那吃完饭我来接您,地上滑呢,您老可千万别一个人出门。”
这狗腿模样,没眼看,其他人纷纷扭头当不认识。
虽老爷子热情挽留,最后少年们还是回到了苏婉家吃午饭,连带的杏儿也回来了。
看着桌上叽叽喳喳同杏儿说话的一群人,苏婉低低道:“你咋突然带人去隔壁,杏儿都没避开?”
安儿笑得贼眉鼠眼,“二姐,放心,没事儿。”
这一看就有事儿,苏婉运气。
在这里,女孩儿的名声比天大,若是传出风言风语,影响的可能是杏儿的后半生,“你想做什么?爹娘知道吗?若是”
“放心放心,没事儿,就大家好奇双胞胎能长得有多像,这不大哥不在家,大姐也出嫁了,他们只能看我跟杏儿了。”
说着还皱眉,瞅一眼苏婉埋怨道:“咱家大哥跟大姐,我跟杏儿都是双胞胎,就二姐你单蹦,要是有个二哥,哪还用看我跟杏儿?”
得,这还倒打一耙,苏婉伸手敲弟弟脑袋。
见一帮孩子叽叽喳喳说书院趣事,顺便打听安儿的糗事,提着心稍微放下。
午饭吃了一个半时辰才结束,一群少年不论胖瘦都成了宰相肚。
梁栋打着饱嗝儿,摸着凸起来的肚子回味道:“二姐厨艺真好,”继而半是羡慕半是嫉妒地瞅一眼苏同窗,道:“你天天能吃二姐做的饭呢,还跟我们抢肉吃,没风度!”.
安儿气死人不偿命,用针剔牙,抽空说道:“哪能啊,我也要去书院,下学也是在舅舅家吃,也就休沐能吃二姐做的饭。”
说罢不等其他人发问,追忆曾经的“幸福”日子,“我小时候,二姐天天做饭,那时候才幸福呢,二姐做的菜盒子、凉面、面皮都好吃,还有那暖锅,那滋味”
刘文珲抱着肚子哀嚎,“你别说了,你再说我住你家不走了。”
梁栋却是凑近杏儿,低声问道:“二姐还会做面皮?”
苏婉见这小子又凑过去,眼睛都瞪抽抽了。
杏儿见状起身,道:“我回屋了,你们聊。”心里却是得意,二姐岂止会做凉皮,还会做米皮醋粉呢,还有那洗面皮,吃着很是劲道。
说是下晌在书房围炉座谈,不过少年们是来玩的,再说好不容易放长假,谁要听夫子念叨。
因此,最善于当“狗腿”的梁栋被大家一致推出来去跟老爷子道歉解释。
“为什么是我?”虽说学习不咋地是事实,但梁栋可不想给苏家长辈们留下贪玩不好学的印象,很是不情愿。
刘文珲不客气道:“你不是应承苏爷爷去接人吗,现在咱们要上山玩,当然是你去解释啦。”
众人推着梁栋出远院门,闹哄哄往隔壁去,他们准备上山去玩,要是运气好说不得能逮只兔子。
听着正堂没了声音,苏婉交代杏儿,“咱们不去凑热闹。”末了婉转提醒道:“都还是孩子呢,做不了自己的主。”
杏儿扬起绣绷对着窗户处的光亮瞧,笑道:“看姐你说的,我才不跟他们玩儿呢!”
见她知晓自己的意思,苏婉没再多说,两人就在卧房炕上做针线画画。
下晌,天色逐渐灰暗,大地一片安静,只闻雪粒簌簌,唯一的生机便是被风扭曲了身形的烟雾。
家家户户开始烧炕,烟雾刚从烟囱露出头,就被寒风裹挟着袭向天空,烟火气昭示着人间景。
苏长青已经第三次出院门向山上看,神色间颇是着急。
山上白雪皑皑,未着雪的崖壁很是显眼,唯独不见人影,他心里焦急,转身进门,“我去山上看看,这会儿了山道上还不见人影”
张氏翻出门后的火把,“带上一会儿照路。”
杏儿噘嘴道:“爹,你好好说说二哥,这都啥时候了还不回来,他自己没啥,万一将别人冻坏”
苏长青也很是气恼,“看我不回来打断他的腿,没个轻重。”
大冬天上山本就危险,若是遇见出山的大野兽越想越慌张,苏长青连靴子都不换了,直接将斧头镰刀绑在腰间,提着火把出门。
苏婉有些担心,“爹,要不叫上二堂哥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