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3章 偶像的力量(1/2)

第123章 偶像的力量

单提梁家, 昌平府的人可能联想到多个姓梁的人家,但一提紫阳梁家,那所有人都会说一句, “噢,那个梁家, 牛!”

梁家的牛就是因为出了个会做官的先梁老太爷——梁丰收。

梁丰收,这个寄予长辈厚望的名儿, 只听音就能知晓主人出身。

先梁老太爷幼时,家里连农户都不是, 是实打实的佃户。

彼时, 前朝国政混乱, 皇权旁落, 奸臣当道,横征暴赋之下民不聊生,很多农户沦为无地可耕的佃农。

梁家亦不例外。

为了讨口饭吃,先梁老太爷小小年纪陪着地主家的儿子玩, 当然,他还到不了贴身小厮的位置。.

当地主儿子想要骑马时, 如他一样的佃户儿子们跪在地上等地主儿子挑选,挑中的“马”驮着地主儿子在院子、土路、田野、官道上爬,能被选中当天就能在地主家混一顿饭吃。

若是当马当的好, 逗得小少爷开心,还能得额外的赏赐,或是灶上的饭食点心,或是地主“仁慈”一回指使个差事, 但后者极少极少。

可是,地主夫人不一样, 只这一个儿子,对儿子身边的人极为重视,因此,每每给地主儿子当马后能得地主夫人的赏赐——米面油。

这对于佃户人家的小子们来说,已经是天大的赏赐了。

若是给金银钗镯,佃户们不一定能保得住,但吃食就不一样,吃到肚子别人抢不走。

因此,先梁老太爷天不亮就跑去地主家后门排队,给小少爷当备选的“马”。

他小小年纪,但心思灵活,陪小少爷玩的过程中就发现小少爷不喜欢“安分的马”,最直观的表现是有次有“马”不小心“颠”了一下差点将人摔下来。

小少爷的奶妈小厮丫鬟们将那“马”又打又骂,而小少爷不仅没哭,还拦着不让下人惩罚。

自打那次,先梁老太爷就留了心眼,每次指他当“马”时,会特意颠簸一两次,既不会将人摔下来,也逗了小少爷开心。

起初丫鬟小厮还偷偷警告他,后来见小少爷没事,也就没人说了。

但谁也没觉得,小少爷总挑先梁老太爷当马有问题。

就这样,先梁老太爷从地主家小少爷的临时“马”晋升为“专骑”。

以至于后来随着年纪渐长,地主为儿子请了夫子,小少爷要进学读书,作为“专骑”,先梁老太爷有了旁听的机会。

彼时不过七岁,小少爷才五岁。

地主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读出个名堂,因为赋税日重,地主虽家有良田千里,但每逢交税都很肉疼。

就寄希望于儿子,考个秀才也能免税百亩不是。

只是,天不遂人愿。

.

小少爷宁愿去挖泥巴掏泥鳅也不想呆坐在书房念书,故捉弄夫子、胡搅蛮缠、惹是生非、气人的本事比背书强了百倍不止。

为了混得束修,夫子睁只眼闭只眼,而先梁老太爷抓住机会两边哄,哄着小少爷每日在书房待两个时辰。

哄着夫子,即便是装模作样也能坚持教导小少爷认字。

而他自己,借着机会认字,后来,在地主其他的庶出儿子到读书的年纪,他就帮着小少爷做功课,在功课上不让庶子有打压少爷的机会;时常拿着地主夫人给他的赏赐去孝敬夫子,哄得夫子开心,即便看不上嫡出小少爷,但也不会当众落人面子。

夫子更是有心眼,时常当着一众庶子面,拿着“少爷的功课”讲解指点。

如此这般,主仆、佃户、夫子的日子都很舒心。

只是好景不长,草寇四起,边关不稳,朝臣无力之下,前朝分崩离析,进入为期二十多年的战乱中。

地主家为保命变卖田产前往江南,夫子被解雇,先梁老太爷没了“差事”,但因他得地主夫人和少爷的看重,家里免费得了三亩不大肥沃的山地。

当然,对外说是家里用三袋麦子换的。

实际当时已经十岁的小少爷私下赏了梁家五亩肥田,却没过户,只当是佃给梁家,但梁家却是无需交地租。

先梁老太爷虚十三,也因着识字开始当家做主,跟着爹和爷爷种地,得闲了跑紫阳县城帮工,兼打探消息,时局太乱,若是不打听清楚,很容易被人骗交税赋。

紫阳因距离保定府近,县太爷很能稳得住,即便所属府城昌平府已经战火纷飞,土匪比平民多,人也是一点都不着急。

但私下却找了好些机灵的小乞丐,来往于昌平府、保定府、京城之间帮自己打探消息。

乱年多流民多乞丐,这些小乞丐土匪瞧不上,不会抢,过分一点也就是将看着合眼缘的拉到寨子充人数培养势力,因此,紫阳县令用小乞丐得了好些消息,囊括了当时昌平府政、军、匪、民势力甚至纠葛以及京城朝中的局势变化。

先梁老太爷因识字又机灵,简直就是县令的好帮手。

先是从保定府打探消息,后来直接入京城,将在京城听到的消息让同伴们送回紫阳。

当有流言传出北关大将带兵回京勤王时,县令让他帮忙去昌平府打探消息。

只是谁也没想到,先梁老太爷在“办差”途中被土匪抢了过。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全须全尾的下山回来了。

不过,据先梁老太爷事后解释,他凭借口舌说服土匪大当家,人主动将他放了。

世人只知先梁老太爷从土匪寨子安然退身,却鲜少有人知土匪头子放他下山的原因。

“据说当时先梁老太爷是被土匪放下山大打探消息的,不过这也是传言,知晓真假的人估计都不在世了。”老爷子怅然。

啊这

先梁老太爷安全下山却是有了新身份——土匪外派到县城的探子!

李氏听得目瞪口呆,良久才结舌道:“先,先梁老太爷当,当过土匪?”

老爷子笑道:“这有啥,当时那么乱,好多农户落草为寇,何况那时”

他意味深长道:“不为寇不行!”

为啥不行?

土匪太多了,几乎是每个山头都有个大王!

村子三天两头遭土匪,没办法,村里有些青壮就主动占山为王,不说打劫外人多少财富,乱年商队也少的可怜,只求有别的土匪来抢时自家村子时能打出一个唬人的旗号,诸如“我们村在XX山有人”,“你们要与XX寨为敌吗”等。

为了自保,很多村子都是如此,靠山近的村子更是直接对外放话村子属于山上某某寨。新朝建立若要追究落草为寇之人,那天下九成九的农户都得杀头。

“那先梁老太爷”

老爷子咂嘴,“那是个奇人!”

话说先梁老太爷成了土匪的探子,他也没隐瞒,直接回县城就跟县令大人说了。

县令大人更是奇人一个,没责怪人不说,还依旧安排先梁老太爷跑腿收集消息。

但,暗中却派了人与昌平府境内的的大小寨子联络,并谈判。

县令大人的要求只两个,抢财不伤人性命,走前财物留三成。

给各大土匪头子给出的条件是若是缺粮可派人来紫阳县送信,他帮忙筹集粮食,低于市价三成且可以以物换粮。

县令大人对土匪们提出的要求可以说是狂妄,当时就有寨子翻脸,老子都当土匪了,抢个人财还要当官的官,还有天理没?

当时,就有人提议砍了县令的亲信,以威慑县令。

结果,先梁老太爷游走在各大寨子,不仅平息了土匪的怒火,更是说通一帮土匪头子,同意合作。

以至于后期达成合作后,紫阳县人出行但凡带着县衙特发的户籍路引,就能在土匪刀下活命。

自此,先梁老太爷在昌平府□□势力中,可谓是声名鹊起。

甚至因他帮县令干事,可以说是黑白两道通吃。

也是因此,引起了昌平府各方势力的注意。

当然,这世上不缺聪明人。

县令大人借着这个不算亲信的得力手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上依然是朝廷任命的紫阳县令,暗里却与北关军方搭上关系。

及至太祖领兵攻打京城时,紫阳县令一跃成为昌平府知府,帮助太祖稳固后方,大兴农桑之事。

太祖建朝,县令直接升迁,连跳三级成为正二品户部尚书。

同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先梁老太爷参加新朝科举秀才试。

战火纷飞二十余载,加之前朝末期朝纲混乱,人才凋敝,新朝初建急需补充朝臣,太祖昭告天下开恩科。

因此当年三月院试,八月乡试,次年直接春闱。

先梁老太爷自县试一路直上青云,顺利参加春闱且取得二甲传胪的好名次,这还是太祖为了避嫌的结果。

因为,先梁老太爷与太祖乃旧相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