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福气和运道
老爷子知晓次子一家去金家口港时, 并未表态,以至于苏婉觉得,是老爷子是真不想提起三堂姐这个孙女。
唯有李氏知晓, 老爷子是盼着这个孙女日后能顺遂平安。
能做的不能做的,老爷子都做了, 虽不为外人理解,但现在这个结局, 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了。
老人家觉少,半夜睡不着, 老爷子与老妻话家常, 低低道:“唉, 你说别人家的孩子咋就恁能干恁懂事哩?”
“志强兄弟几个也很懂事啊, 你要比着康毅,那全村都找不出第二个了。”
老爷子一想也是,关键是康毅也算自家的,再想想几个孙子, 哎哟,他老人家福分也不薄呢, 孙子个个有出息。
长孙这眼看着要考秀才,二孙子帮着孙女婿将作坊搞得红红火火,三孙子, 哎哟,三孙子已经是翰林啦。
老爷子心里美滋滋,想到四孙子,忍不住道:“老二两口到底干啥吃的, 志明的亲事还没眉眼,就知道往外跑。”
李氏翻了个身, 面对墙道:“志明又不是很大,男娃晚点没成亲没啥。”
老爷子见她不想听这些,叹一口气转了话题,“也不知安儿在京城如何,这个臭小子知道给梁栋写信,都不给家里来一封。”
李氏默默道:小孙子哪给家里没写,你就是嫉妒,觉得小孙子没给你专门写。
不知是不是两位老人家念叨多了,次日清早,远在京城的安儿起床别的事儿还没干,先是连打三个喷嚏。
他揉着鼻头嘟囔:“谁骂我呢?”想到书院几个找他茬儿的刺头皱眉。
不过片刻,眉目舒展,乐滋滋去洗漱。
书院同窗虽不大友好,但不影响他今儿心情好,文瀚兄可是送了信,约他见面呢。
想到多年未见的好友,安儿一整天都是心情激动,以至于同窗找茬他都没放在心上。
若是以往,他肯定是要找补回来,大家都在书院读书,都是书院学子,谁又比谁高贵了,竟然仗势欺人。
直到下午下学,都没见昌平来的土包子生气,几个小霸王很是气馁。
不过安儿才不管,夫子还没宣布散堂,他就开始整理书篓。
夫子前脚出教舍,他已经拎着书篓站在后门口,就等夫子离开第一个冲出去。
早早就在书院门口候着的方子连忙上前接过书篓,结果,被自家少爷躲开了。
安儿道:“你先回,跟大嫂大哥说一声,我约了朋友,晚点回去。”
看着自家少爷背着书篓走远,方子跺跺脚向自家府上跑。
少爷初来京城,他都听说了书院的学子不大好相处,少爷哪能有什么朋友,可别被带坏了。
一想到自家少爷有可能被京城的公子哥儿引诱着去不三不四的地儿,方子就心惊胆战,火急火燎跑回家禀报。
得了消息,秦芸并未着急,早在前几日丈夫就跟她说了,小叔子要跟以前的旧友见面,只是
“可知晓约在哪里见面,你去候着,免得喝多了。”
方子挠头,他,他忘了问。
见状,秦芸心下叹气,没经过专门调.教的下人就是不行,想着等丈夫回来说说,家里人的规矩得立起来。
京城不比昌平,但凡下人闹出点笑话主家就被看轻。
此时,安儿已经到了京城最大的酒楼。
只是,他进不去。
只那奢华的门楼,就令人望而生畏。
安儿站在一边观摩门楼上的字,察觉身边有人时,吓得一个后跳。
“苏二公子,我家主子有请。”
来人好像是侍卫,但精神气看着跟一般侍卫不一样,安儿怀疑地看向他,“你家主子”
“文公子。”
安儿眼睛一亮,笑道:“走走走,我还没去过这青云阁呢!”
他正要往酒楼里去,却被拽住衣袖。
“公子这边请。”
被侍卫拽走时,安儿很是不舍,回头望着奢华神秘的青云阁失望道:“还以为文瀚兄约我在青云阁见,准备长长见识呢。”
侍卫:“公子以后有的是机会。”
看着越来越远的京城第一大酒楼,安儿收回目光,跟着侍卫左拐右拐,进了一个巷子。
高墙大院,很是幽静!
一座院子前,大门边立着小厮,安儿就见那小厮早早打开门。
进门时,他还向后看,好奇道:“周围人家没住人吗?”
只这一座院子门前有小厮,其他人家都是大门紧闭,门前无人看守。
侍卫不语,只带路。
安儿也不在意,左右四看,活像乡下土包子第一次进城,见院内游廊石亭一步一景,咋舌道:“文瀚兄家祖上是大户吗?”不然如何能修整出这样一座宅子。
他是单纯的惊奇,侍卫忍着笑回话,“祖上有些许家财。”
安儿摇头,“那不是些许,是万贯吧,不然只这修整花木的仆从都养活不起。”
窗下传来爽朗的笑声,“何以见得,就不能是我亲自修整?”
安儿眼睛亮晶晶冲进屋,“文瀚兄你要自己修整,那得长出三头六臂。”看着屋内窗前身姿如松器宇轩昂之人,惊诧道:“文瀚兄,你咋蓄须了,老了好多啊!”
这话说的,侍卫关上屋门将交谈声隔绝在屋内。
两年将近三年未见,见到人这一刻,安儿却觉得好似过了十多年。
无他,只因文瀚兄蓄须,看着很是“年长”!
“来就来,怎还带了书篓?”
安儿放下书篓,兴冲冲道:“文瀚兄,你不是大儒么,帮我瞅瞅课业,我明年春可是要考入琼林书院的。”
见他一点都不客气,太子无奈摇头,却没拒绝,道:“非得进琼林不可?国子监也不错。”
安儿严肃道:“非琼林不考,还得让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瞧瞧,我可不是草包。”
“怎?被同窗欺负了?”
“怎么可能,我不揍他们都是给我大哥大嫂面子了,哪还轮到他们来欺负我。”安儿是一点都没将同窗的找茬讥讽放在心上。
他拿出课业,扭捏道:“文瀚兄,麻烦你帮我看看。”
太子接了课业,只是,他这边忙着准备指点迷津,这傻小子却在他书房上蹿下跳惊呼连连。
“喜欢?赠你了。”见他趴在桌上盯着镇纸看,太子笑道。
安儿摇头,“我才不要,不过文瀚兄,我的课业咋样,明春考琼林书院能拿头名不?”
太子未置可否,只道:“各地各有风俗,文风受其影响,大有不同。”
.
昌平地处北地,民众的第一想法是活着,想达到的目标是活得更好,因此,文风务实。
虽有秦嵩云亲自教导,但安儿文风难免受致远书院风气影响,讲究一个务实,圣人言解析更多的是立足实际。
京城却不一样,天子脚下,繁华雍容,文风自然讲究花团锦簇,安儿这份课业,放在其中不免显得平平无奇。
不过太子沉吟道:“日后每五日我让人接你,来我这边听学。”
安儿一愣,继而大喜,顾不上桌上茶水已经温凉,端起茶盏撩袍跪地。
太子被他吓一跳,“这是作甚?”
安儿举着茶,羞赫半响道:“文瀚兄,你收我为弟子吧,等弟子明年在琼林书院入学考试中一战,为你扬名。”
“噗~”廊檐下耳聪目明的侍卫头一次失了礼。
太子心下感慨,起身扶人,“不必如此,我”
安儿着急道:“文瀚兄,你比我年长,合该尊称叔叔,是我厚着脸皮论平辈,原本”
说到这里,他很是为难,只是想到这段时日打听无果,很是伤心,低低道:“我来京城这么久,向很多人打听,大家都不知道你是大儒,我,我,我想让京城人、天下人都知道你是博学多识的大儒。”
看着面前少年满眼诚挚,太子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良久,摸上少年的脑袋,笑道:“我不收徒,但我可以教你。”安儿只听到头顶声音低沉而又不失威严,“待他日科举高中,帮我扬名,可否?”
安儿有些失望,不过想到师父不怎么提起文瀚兄,只以为是为人低调,闷闷地答应。
现在的他不知,他所能学到的,天下无人能及。
而多年后,京中赌场以昌平籍举子苏志安可否三元及第设赌局,他参加殿试时,方才知晓,“待他日科举高中帮我扬名”是何意。
苏志栋下衙,刚出宫就见到自家马车前弟弟的书童,微微皱眉。
上了车才问道:“又打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