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第一场暴雨来得猝不及防。白昼还只是阴沉的天气,到了晚自习时分,豆大的雨点便毫无征兆地砸落下来,噼里啪啦地敲打着教学楼的窗户,瞬间连成一片密集的水幕,远处的篮球场和教学楼轮廓迅速模糊在氤氲的水汽之中。
高三(一)班的教室里灯火通明,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和偶尔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与窗外喧嚣的雨声形成鲜明对比。距离高考不足百日,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绷感,连呼吸都似乎带着重量。林雪萍坐在讲台后,面前摊开着备课本,目光却不时扫过台下那一张张伏案疾书或凝神思考的年轻面孔。
她的视线最终落在靠窗位置的许清瑶身上。校花今天穿了一件浅杏色的薄针织衫,衬得肤色愈发白皙,但她微微蹙着的眉心,和时不时停下笔、无意识用指尖轻叩太阳穴的小动作,泄露了她此刻的状态并非最佳。林雪萍记得,许清瑶最近几次理综小测的成绩都有些微波动,尤其是物理的电磁学部分,似乎遇到了瓶颈。
下课铃声响彻走廊,打破了教室里的寂静。学生们如释重负地开始收拾东西,嘈杂声渐起,商量着如何在这瓢泼大雨中回家的声音此起彼伏。
“清瑶,你等一下。”林雪萍合上备课本,声音温和地叫住了正低头整理书包的许清瑶。
许清瑶抬起头,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随即快步走到讲台边:“林老师。”
“我看你最近几次物理卷子,电磁感应那块,特别是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的动态分析,好像思路有点卡?”林雪萍没有绕圈子,直接点出问题,语气是纯粹的关心,“是概念不清,还是计算过程容易出错?”
许清瑶咬了咬下唇,坦诚道:“老师,概念我觉得是懂的,但一到复杂的模型,比如导轨有倾斜角或者磁场变化的情况,分析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关系时,就容易乱套……一做就错。”她的声音里带着点挫败和焦虑。作为年级瞩目的优等生,这种连续的小挫折对她而言是不小的压力。
林雪萍理解地点点头。这正是高三冲刺阶段优等生常会遇到的高原反应,知识掌握到一定深度,需要突破的是综合分析和复杂模型构建的能力。“这说明你需要的是思维路径的梳理和典型模型的强化。这样,”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自己整理好的专题练习,上面精选了几道极具代表性的电磁感应综合题,“这份题你拿回去,重点不是做对,而是把每一道题的物理图景、每一个状态的受力分析、能量转化关系,用你自己的话,像写解题日记一样,一步步写清楚。明天下午自习课,你来办公室找我,我们一道一道地过,帮你把思路理顺。”
许清瑶接过那份还带着油墨清香的试卷,指尖感受到纸张的厚度和老师精心准备的温度,心中的焦虑顿时被一种踏实感取代。“谢谢林老师!我今晚一定好好梳理。”她感激地说。
“快回去吧,雨这么大,带伞了吗?”林雪萍关切地问。
“带了,老师再见。”许清瑶将试卷小心地收进防水文件夹,塞进书包,朝林雪萍鞠了一躬,快步离开了教室。
林雪萍也收拾好东西,撑开一把素色的长柄伞,走进了雨幕之中。雨水在地面汇成急流,溅湿了她的裤脚。走到校门口时,她下意识地放缓了脚步,目光掠过路边那棵枝叶繁茂的大榕树。往常,那里是等活儿的出租车和接学生的家长的临时停车点。而今天,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树下空无一人,只有雨水顺着厚重的叶片不断滴落。
她轻轻摇了摇头,对自己这近乎本能的期待感到一丝好笑。江明华的工作室最近接了个重要的市政文化广场改造项目,正是最忙的时候,他已经连续加班快一周了,怎么可能还有空来接她。她握紧伞柄,正准备踏入雨幕,一辆熟悉的黑色SUV却缓缓驶近,精准地停在了她面前的斑马线后。
驾驶座的车窗降下,露出江明华带着倦意却含笑的眉眼。“上车。”他的声音透过雨声传来,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沉稳。
林雪萍愣了一下,随即快步绕过车头,拉开副驾驶的门坐了进去。车内开着适度的暖气,瞬间驱散了外面的湿冷,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熟悉的咖啡香气。
“你怎么来了?项目忙完了?”她一边系安全带,一边侧头看他。他眼下的淡青色阴影明显,但精神看起来还好。
“刚送走甲方代表,算是阶段性汇报通过了吧。想着雨这么大,你又没开车,就绕过来了。”江明华启动车子,雨刮器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刮开一片清晰的视野。他语气平淡,仿佛这只是件顺理成章的小事。“饿不饿?张妈包了荠菜鲜肉馄饨,让我带了些冻着的回去当宵夜。”
“有点饿。”林雪萍老实回答,胃里因为温暖的空气和身边人的存在而苏醒过来。她看着他专注开车的侧脸,轮廓在车内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清晰硬朗,心口像被什么东西轻轻填满了。“你们那个广场的雕塑基座设计,争议解决了?”
“嗯,按第二方案改了,用了更内敛的几何切割,反而效果更好。老爷子那边也点头了。”江明华简短地答道,显然不愿多谈工作的繁琐,他更关心她,“你呢?今天班上的小家伙们状态怎么样?压力大吗?”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被雨水冲刷得光洁如镜的马路上,轮胎碾过积水发出哗哗的声响。林雪萍放松地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模糊倒退的霓虹光影,开始絮絮地讲述起班上的情况,重点提到了许清瑶的困惑和她自己的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