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并未直接说下去,但那双美眸中一闪而过的厉色,已将她未尽之语表达得清清楚楚。
朱胜闻言,却是淡然一笑,仿佛听到了一个有趣的提议,却又毫不动心。
他手腕稳稳一提,一尾鳞光闪闪的金鲤随之破水而出,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金色的弧线,精准地落入了旁边的鱼篓中。
“独孤求败的剑道,已臻‘无剑胜有剑’之境,草木竹石皆可为剑,其心唯剑,其意求败。”
朱胜的声音平静无波。
“面对他,即便取胜,也必是凶险万分。”
“我大明如今形势大好,没必要去承受诛杀独孤求败可能带来的、非必要的惨重损失。”
“让他知难而退,已是眼下最好的结果。”
“……”
“那接下来,我们要全力应对的,便只剩下大理了吧。”
江玉燕轻声说道。
“也不知道诸葛先生此次挂帅,征讨大理,能否像解决燕国一般顺利。”
“大理终究不比燕国。”
朱胜收回目光,语气中带着一丝比较的意味。
“当年天下纷争,群雄并起。”
“慕容龙城与段思平,都曾是宋国开国之主赵匡胤的手下败将。”
“然而,两人心性截然不同,对于日后的选择也不一样。”
“慕容龙城一生傲骨,从不服输,即便败于赵匡胤之手,亦能蛰伏隐忍,暗中积累数十年。”
“终在靖康之役抓住时机,几乎颠覆大宋,夺其半壁江山,其志坚韧,其谋深远。”
“反观段思平。”
朱胜摇了摇头。
“他早在当年争霸失败后,便已失了锐气,没了与中原豪强、与赵家争锋的勇气与信心。”
“只求偏安一隅,早早便率领部族逃至南蛮三十六洞,依托地利,建城称王,格局已定。”
“就这一点心气而言,他便远不如慕容龙城。”
“更别说,慕容家还出了慕容垂这么一个文武双全、堪称天生军神的子孙。”
“而大理段氏……”
说到这里,朱胜笑了笑。
“除了段思平本人,可还有第二个能撑起大局的人?”
“大理之底蕴,难望燕国之项背。”
听着朱胜条分缕析,江玉燕凝神思索许久。
此刻,她方才发现。
偌大一个大理国,除了开国老祖段思平这位武神,以及那位出身大理、位列五绝之一的“南僧”一灯大师拥有渡劫境的修为外。
竟真的再也找不出第三个能震慑一方的顶尖高手。
剩下的段氏子弟中,名声最着的段誉、段延庆之流,也不过是大宗师境界。
与拥有三位武神,且其中还有慕容垂这等帅才的燕国相比,大理的高端战力,确实显得单薄而断层。
“可是,”
江玉燕想起另一个变数。
“不是还有依附于大理的蛮山三十六洞吗?”
“据说那三十六洞联合起来,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而且他们似乎还掌握着什么神秘的底牌。”
听到江玉燕提及三十六洞,朱胜的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是啊,三十六洞或许是个威胁。
但当他知道那位统合三十六洞的蛮王名叫“孟获”时,心中那份莫名的熟悉感,就让他对这股势力的威胁程度,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更不用说,据探子回报,这位蛮王孟获的修为,至今也未突破渡劫境,仅止于大宗师巅峰。
不过,说到三十六洞,朱胜也并非全无顾忌。
他脸上的笑意微微收敛,转为一丝凝重。
“玉燕,朕让你暗中调查的,关于三十六洞世代守护的那件所谓‘神器’,可有眉目了?”
听到朱胜问起这个,江玉燕脸上掠过一丝挫败感,低声回道:
“启禀圣上,臣妾无能……关于那神器,我们的人几乎什么实质性的消息都没能查出来。”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无奈与警惕:
“此物被三十六洞视为最高机密,守护得异常严密。”
“除了历代洞主之首,也就是现在的蛮王孟获等极少数核心人物,外人根本无从得知其形制、威能,甚至连它究竟是什么类型的东西都一无所知。”
“我们安插的钉子,级别最高的,也接触不到这个层面的秘密。”
听了江玉燕的汇报,朱胜微微沉默下来。
钓台之上,只剩下微风拂过柳梢的沙沙声,以及池中鱼儿偶尔跃出水面的轻响。
就这样沉默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
直到朱胜再次手腕一抖,又一条更为肥美的金鲤被钓出水面,在空中挣扎摆动,带起晶莹的水珠。
他看着落入鱼篓的金鲤,目光深沉,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传朕旨意。”
朱胜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让拜月教主,还有……‘那位’先生,也动身前往南蛮,暗中策应。”
随即朱胜转过头,看向江玉燕,眼神锐利:
“这所谓的神器,终究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存在。”
“朕不希望,在平定大理的过程中,出现任何不受控制的变数,更不希望我大明的将士,因此而承受不必要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