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33章 彪威暂假浑忘本,误认山林作己乡(1/2)

《大吴佞臣传?石崇篇》载:“崇性刚愎狠戾,贪权嗜利如命,倚叔父 —— 前镇刑司提督石迁之势,久掌镇刑司密探网络,凭缇骑爪牙遍布京畿,素与太保兼兵部尚书谢渊相抵牾。萧桓自南宫复辟,崇以‘撞门闯宫、拥立首功’自居,恃宠而骄,然渊兼领兵部与御史台,军政监察一手总揽,门生故吏布列边镇朝堂,崇深畏其权重压主,遂日夜筹谋构陷之策。”

天德年春,皇城的复辟血痕尚未凝干,石崇的府邸已沦为阴谋的温床。镇刑司的缇骑密探、吏部尚书李嵩的任免权柄、户部尚书刘焕的粮饷调度,在他的算盘中丝丝缠绕 —— 密探司掌罗织伪证,吏部管官员站队,户部扼粮草命脉,三者勾连,织就一张针对谢渊的天罗地网。

这场权力博弈的核心,从不在疆场的刀光剑影,而在府衙的低语谋算、案头的伪证密函 —— 当 “拥立功臣” 的自负撞上 “社稷柱石” 的威望,当权术的阴狠绞杀律法的刚性,当官官相护的利益联盟叫板 “以民为本” 的执政根基,大吴的朝堂,正悄然酝酿一场足以撼动社稷的风暴。

黠狐

雄彪出岫百禽慌,狡狐曳尾傍牙梁。

竟张锐爪凌猿狖,妄向荒林吼暮霜。

践碎藓苔夸步健,惊飞莺鹊诩声昂。

彪威暂假浑忘本,误认山林作己乡。

俄闻彪啸彻深谷,遽敛骄芒缩项藏。

一朝权势随彪逝,篱畔犬嗥亦恐惶。

石崇的马车碾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车轴 “咯吱” 作响,像在啃噬他隐忍的怒火。车帘缝隙里,兵部衙署的飞檐在暮色中刺目,那方 “整军经武” 匾额曾是他叔父石迁毕生想染指的目标,如今却被谢渊稳稳把持。刚入府门,他便甩脱仆从,玄色甲胄上未拭的血渍蹭过朱漆门框,留下暗红痕迹,乌纱帽被狠狠掷在案上,撞得鎏金铜炉发出刺耳脆响。

“滚!” 他踹翻锦凳,凳腿撞地的闷响震得窗棂发颤。暖炉中银丝炭火星四溅,映出他眼底翻涌的怨毒 —— 二十年前,谢渊以军器调拨凭证拆穿石迁构陷岳峰的伪证,断了石家兵权路;十年前,又是谢渊兼领御史台,抄没石迁家产,连他藏在地窖的三万两白银都未能幸免。这笔账,他记了太久。

他背手踱步,甲胄铜钉蹭过紫檀立柱,留下浅痕。谢渊的权柄太吓人:按《大吴会典》,兼领兵部与御史台,掌军政监察两权,京营都督同知岳谦是其门生,宣府卫副总兵李默曾是其亲兵,边镇十一位总兵出自他门下。更要命的是,寒门士子奉他为标杆,王直、刘景等清流皆唯他马首是瞻。

复辟那日,他带着亲信撞开东华门,十七人殒命才闯入宫城,谢渊却只凭 “不阻拦” 便稳坐高位。萧桓那句 “谢尚书忠心耿耿”,在他听来不是安抚,是对 “功臣” 的漠视。若不除谢渊,待新帝根基稳固,自己迟早成 “鸟尽弓藏” 的祭品。

指尖攥得发白,他猛地顿步:“谢渊不死,我无宁日。” 厅堂暖炉再旺,也驱不散他心底的寒意,一场针对谢渊的阴谋,在怒火中悄然萌芽。

“大人,徐靖大人差人送密函至。” 管家捧着火漆封口的信封,战战兢兢递上,不敢直视石崇的阴鸷。徐靖掌诏狱署,是石迁旧部,与他向来同气连枝,此刻送信必是有关谢渊。

石崇指甲抠开火漆,信纸潦草的字迹刺入眼帘:“渊退朝后留宫逾一炷香,帝问边镇军籍事,恐委京营调度权。镇刑司旧档中,德佑年军器亏空案有疏漏,可借此事发难。” 末尾 “粮” 字加圈,是暗指户部刘焕已备好后手。

他嘴角勾起冷笑,将信纸凑烛火点燃,灰烬落炉即灭。徐靖的提醒正合他意 —— 德佑三年宣府军器亏空案,本是石迁伪造,当年账册被镇刑司借走后,他早让人篡改关键页码,将 “损耗五百杆鸟铳” 改为 “谢渊挪用”。这旧案,正是扳倒谢渊的突破口。

他走到案前,掀开《京营布防图》,底下蓝布名册赫然在目,密密麻麻记着三十余党羽。镇刑司密探、六部胥吏、京营校尉,皆是他多年培植的爪牙。指尖划过名册,他愈发笃定:单凭自己未必能成事,但联合诏狱署、户部,再拉上与谢渊有隙的吏部,定能形成合围。

“传信给徐靖,就说‘旧案可依,粮事托刘尚书’。” 他对门外喊道,声音里藏着志在必得的狠厉。徐靖的密信,成了点燃阴谋的第一簇火星。

“召京营副统领周奎入府。” 石崇盯着名册上 “周奎” 二字,眼底闪过算计。周奎是他同乡,当年因克扣军饷被判流放,是他托关系捞回,如今掌管京营西营粮草库房,握有边军物资调度的旁证。

片刻后,周奎甲胄未卸便单膝跪地:“大人有何吩咐?” 膝盖触地的瞬间,他瞥见石崇案上的金元宝,心头一紧 —— 这位上司向来 “重赏重罚”,必是有棘手之事。

“德佑三年宣府鸟铳案,你可知晓?” 石崇俯身按住他肩甲,指腹掐得他生疼,“旧档记载,谢渊挪用五百杆鸟铳贿瓦剌,换银三万两。你找三个当年老卒,到都察院递状纸,就说亲眼见其亲信送铳出营。”

周奎猛地抬头,惊出冷汗:“大人,谢尚书在军中风评……” 话未说完,便被石崇一脚踹在膝盖,疼得额头冒汗。“风评?” 石崇嗤笑,将金元宝拍案,“每人十两黄金,许子孙入玄夜卫当差;不肯?便把他们家眷送镇刑司‘问话’。”

周奎盯着金元宝,喉结滚动。他深知石崇的狠辣,克扣军饷的旧案若被重查,自己必死无葬身之地。“属下遵命!三日之内,定让老卒递状!” 他重重叩首,额头抵地,不敢再迟疑。

待周奎离去,石崇摩挲金元宝冷笑。这些底层军卒,非图钱即图前程,稍加胁迫便会屈服。伪证一事,看似冒险,实则稳操胜券 —— 镇刑司掌刑狱勘验,徐靖定会 “坐实” 供词。

第四节 粮道设卡:陈忠迟饷构罪名

石崇重新翻名册,指尖落在 “户部侍郎陈忠” 上,嘴角泛起阴笑。陈忠是刘焕门生,去年因虚报赋税被谢渊弹劾,险些丢官,全靠刘焕求情才保住,对谢渊恨之入骨。

他提笔在陈忠名旁注 “粮草” 二字,自语道:“谢渊掌兵部,边镇冬衣、粮饷皆需户部调拨,这便是他的软肋。” 按《大吴会典?户部职掌》,边军物资需兵部奏请、户部核准方能起运,只要陈忠故意拖延,便能坐实 “调度不力” 之罪。

“备帖,邀刘焕明日过府议事。” 他对管家吩咐。刘焕掌户部,早想染指军器采办权,只要许以利益,定能让陈忠全力配合。他已盘算清楚:宣府卫近日请拨冬衣,让陈忠压下批文十日,待边军诉苦文书递上,刘焕再率户部官员参奏,谢渊纵有百口也难辩。

正思忖间,管家回报:“刘尚书派人回话,说明日准时赴约,还带了大同卫粮饷账册副本。” 石崇心头一喜 —— 大同卫粮饷亏空五万石,正是刘焕克扣,此刻送账册,是想拉他入局,共同嫁祸谢渊。

他摩挲账册副本,眼中闪过贪婪。若能借粮饷案再扣谢渊 “监管不力” 的罪名,便是双重打击。官官相护,本就是利益交换,刘焕要军器采办权,他要谢渊的命,各取所需罢了。

“大人,吏部尚书李嵩大人送洮河砚至,邀您明日过府一叙。” 管家捧着锦盒进来,盒中砚台莹润,显然是珍品。石崇挑眉 —— 李嵩与谢渊积怨已久,去年吏部铨选,谢渊弹劾其门生苏州知府贪腐,两人自此交恶。

“李尚书倒是消息灵通。” 他摩挲砚台,眼底闪过了然。李嵩掌吏部,主文官任免,若能拉他入局,既能借其门生散布谢渊 “通敌” 流言,又能在朝堂上形成 “吏、户、刑” 三部施压之势。

次日赴约,李嵩屏退左右,开门见山:“谢渊兼领御史台,近日查吏部考核旧档,怕是要拿我的人开刀。石大人若除谢渊,吏部定全力相助,官员任免尽可优先石大人亲信。” 李嵩的焦虑溢于言表,谢渊的监察权,早已成他的心头刺。

石崇端起茶盏,浅啜一口:“李尚书放心,谢渊挪用军器、拖延粮饷的证据日内便有。只是……” 他话锋一转,“工部军器采办权,需分吏部一半。” 军器采办利润丰厚,这是他开出的条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