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66章 翻掌擎山岳,狂猿困寂寥(2/2)

周显的眉头拧了起来,手指敲击着桌面:“果然不出陛下所料,旧党并未就此罢休。你立刻派两名得力探子,密切监控徐靖的动向,尤其是他与外界的联络,若发现他派人去大同卫,即刻将人拿下,连同书信一并带回,不可走漏风声。” 秦飞应道:“属下遵令!已安排探子盯着徐靖府宅,只要他有异动,定会第一时间禀报。”

周显又道:“还有,你去通知张启主事,让他加快核验谢大人证据的进度,尤其是德佑年间镇刑司的旧档,若能找到石崇、徐靖构陷谢大人的证据,便可将他们一网打尽。另外,派人去大同卫,通知当地的玄夜卫探子,加强对大同卫旧吏的监控,防止他们与徐靖勾结。” 秦飞躬身道:“属下这就去办!”

秦飞离开后,周显拿起桌上的密奏纸,提笔写下石崇、徐靖的密谋,又写下玄夜卫的应对措施,随后便起身,前往皇宫 —— 他需即刻将此事密奏萧桓,让陛下知晓旧党的动向,以便提前部署。周显深知,玄夜卫作为直属帝辖的特务机构,职责便是 “察奸佞、护朝堂”,如今旧党蠢蠢欲动,自己绝不能有半分懈怠。

周显抵达皇宫时,萧桓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内侍通报后,周显进入御书房,躬身递上密奏:“陛下,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禀报,石崇与徐靖密谋,欲在大同卫制造‘瓦剌袭扰’的假象,嫁祸谢大人防务不力。” 萧桓接过密奏,仔细阅读,脸色渐渐沉了下来:“这些旧党,真是死性不改!朕已饶他们一次,他们却仍不知收敛!” 周显道:“陛下,属下已令秦飞加强监控,若徐靖敢派人联络旧吏,定会当场抓获。” 萧桓点头:“做得好!继续监控,暂不要打草惊蛇,待他们动手,再将其一网打尽,让群臣心服口服。” 周显应道:“臣遵旨!”

吏部侍郎张文回到吏部衙署后,坐在案前,久久未动。他想起奉天殿内谢渊的感恩、周德的谢罪,想起石崇的冷光、徐靖的隐忍,心中满是纠结 —— 自己到底该站在哪一边?站在谢渊那边,恐得罪李嵩、石崇;站在旧党那边,又恐违背律法、触怒陛下。

张文拿起桌上的《文官考核制度》修订草案,看着上面 “以实绩论考核” 的条款,心中渐渐有了决断。他想起萧桓在朝会上的训示 “同心治国”,想起谢渊的忠勇、王瑾的正直,再对比石崇的构陷、徐靖的狡诈,终于明白 —— 只有务实做事,才能在朝堂立足,党争只会自取灭亡。

张文叫来吏部主事,道:“你即刻去整理近年来的官员考核档案,重点找出那些‘靠党系升迁、无实绩’的官员,尤其是镇刑司、理刑院的旧党成员,列出名单,明日呈给我。另外,修改《文官考核制度》草案,新增‘禁止官员结党’的条款,若发现官员有结党迹象,直接定为‘考核不合格’,不予升迁。” 吏部主事有些惊讶,道:“大人,这样做会不会得罪李嵩大人与石崇大人?” 张文摇头:“陛下令我们‘同心治国’,我们只需按陛下的旨意办事,无需顾忌其他。若因怕得罪人而违背律法,才是真的自寻死路。” 吏部主事应声:“属下遵令!”

张文又道:“你去通知户部侍郎陈忠,说吏部拟在考核中加入‘粮饷调度实绩’的条款,让他提供近年来户部官员的粮饷调度记录,以便我们参考。另外,去礼部拜访林文侍郎,问他是否有‘官员祭祀礼仪考核’的建议,我们也一并加入草案。” 吏部主事躬身应道:“属下这就去办!”

吏部主事离开后,张文看着窗外,心中松了一口气 ——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或许会得罪旧党,但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张文拿起笔,在《文官考核制度》草案上写下 “以实绩为本,以律法为纲,以民心为镜” 的字样,随后便开始认真修改草案,不再想党争之事,只专注于如何制定出一份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

礼部侍郎林文回到礼部衙署后,第一件事便是去档案库,查看德佑年间谈判文书的副本。档案库的库吏见他进来,连忙迎上前:“林大人,您今日怎么来了?这些副本昨日已整理好,按您的吩咐,分三份存放在不同的柜子里,加了‘密档’封条。” 林文点头:“打开柜子,我再仔细看看,确保没有遗漏。”

库吏打开柜子,取出副本,递给林文。林文接过副本,一页一页仔细翻阅,手指抚过上面的印鉴、墨痕,确认每一份副本都与原件一致,没有篡改的痕迹。林文想起谢渊在奉天殿的感恩,想起石崇的阴谋,心中暗道:“这些证据是谢大人的清白之证,也是制衡旧党的利器,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林文对库吏道:“从今日起,加强档案库的守卫,除了我与王瑾大人,任何人不得进入档案库,即使是陛下召见,也需有我或王瑾大人的手令。另外,每日对副本进行一次检查,记录副本的状态,若有任何异常,即刻禀报我。” 库吏躬身应道:“属下遵令!定当严加看管,不让任何人靠近副本。”

林文又道:“你去将副本的清单抄录三份,一份送内阁,一份送玄夜卫,一份送刑部,让他们也留存一份,以防我们礼部的副本出现意外。另外,在副本的每一页都盖上‘礼部存档’的骑缝章,这样即使有人想篡改,也能轻易发现。” 库吏应声:“属下这就去办!”

林文离开档案库后,回到自己的书房,写下一份《礼部档案库守卫细则》,详细规定了守卫的职责、检查的频率、副本的保管方式等内容,随后便将细则呈给礼部尚书王瑾。王瑾看后,对林文道:“做得好!这些证据至关重要,绝不能让旧党有机可乘。你放心,我会下令,让礼部的所有人都配合你的工作,确保副本安全。” 林文躬身道:“多谢王大人支持!”

周德回到自己的府中后,便将自己关在书房里,连家人都不见。他坐在案前,看着桌上的《大吴律》,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满脑子都是奉天殿内的屈辱 —— 自己身为言官,却在朝堂上被陛下当众斥责,还要向谢渊低头,这让他如何甘心?

正当周德心烦意乱时,管家进来禀报:“大人,镇刑司的刘主事来了,说有要事找您。” 周德心中一凛,知道是石崇派来的人,却只能道:“让他进来。” 刘主事进来后,躬身道:“周大人,石大人让属下给您带句话,说您今日在朝堂上表现得很好,只是…… 还需再立新功,才能挽回陛下的信任。”

周德冷笑一声:“立新功?我如今连弹劾谢渊都不敢,还怎么立新功?” 刘主事道:“石大人已有计划,想让您去江南查赈灾粮饷时,找机会诬陷谢大人挪用赈灾粮饷。石大人说,只要您能办成此事,日后定会向陛下举荐您,让您升为吏部侍郎。” 周德心中一动 —— 吏部侍郎是他梦寐以求的职位,可他又想起萧桓的警告,心中满是犹豫:“若被陛下发现,我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刘主事道:“周大人放心,石大人已安排好了,会给您提供‘证据’,只要您在奏疏中写明‘谢大人挪用粮饷’,陛下定会疑他。而且,石大人已联络了江南的旧吏,会配合您的行动。” 周德看着刘主事,心中挣扎 ——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律法严惩,他该如何选择?

刘主事见他犹豫,又道:“周大人,您别忘了,您的家人还在京师。若您不配合石大人,您的家人…… 恐怕会有危险。” 这句话戳中了周德的软肋,他脸色骤变,咬牙道:“好!我答应你们!但你们必须保证我家人的安全!” 刘主事笑道:“周大人放心,石大人定会保证您家人的安全。您明日便启程去江南,‘证据’会在途中交给您。” 刘主事离开后,周德瘫坐在椅子上,心中满是绝望 —— 他知道,自己已彻底陷入旧党的泥潭,再也无法脱身。

次日清晨,谢渊便带着杨武,前往宣府卫。宣府卫副总兵李默早已在卫城门口等候,见谢渊到来,连忙迎上前:“谢大人,您怎么来了?边境不安全,您不该亲自过来。” 谢渊笑道:“我来看看将士们,也看看边防的情况。陛下信任我,我不能只在京师指挥,也该来前线看看,才能放心。”

谢渊随李默进入卫城,直奔军营。将士们见谢渊到来,纷纷围了过来,脸上满是激动。谢渊走到将士们面前,声音洪亮:“将士们!陛下已为我洗清冤屈,还令工部为我们赶制火器,令京营支援大同卫!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定能守住宣府卫,不让瓦剌越雷池一步!” 将士们齐声呐喊:“愿随谢大人作战!守住宣府卫!”

谢渊又去查看了卫城的防御工事,对李默道:“这些工事还需加固,尤其是西北方向的城墙,那里地势低洼,容易被瓦剌攻破。另外,烽燧的联络要加强,每日至少联络三次,确保信息畅通。” 李默躬身应道:“属下遵令!今日便安排士兵加固工事,加强烽燧联络。”

谢渊在宣府卫待了整整一日,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听他们诉说遇到的困难,一一记下,承诺会尽快解决。傍晚时分,谢渊准备返回京师,李默送他到卫城门口,道:“谢大人放心,有您的支持,有将士们的勇猛,宣府卫定不会出问题!” 谢渊点头:“辛苦你了。若有任何情况,即刻奏报京师,不可延误。”

谢渊回到京师时,已是深夜。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兵部衙署,将宣府卫的情况整理成奏疏,准备明日呈给萧桓。杨武看着谢渊疲惫的模样,道:“大人,您辛苦了一天,该回家休息了,奏疏明日再写也不迟。” 谢渊摇头:“不行,宣府卫的情况很重要,必须尽快让陛下知晓。你也早点回去休息,明日还要处理火器调度的事。” 杨武无奈,只能应声:“属下遵令。”

三日后,萧桓在奉天殿举行朝会,听取各部门的政务汇报。户部尚书刘焕奏报:“陛下,江南赈灾粮饷已全部发放到位,工部的水利工程也已开工,预计三个月内完工。边镇的粮饷也已调拨完毕,宣府卫、大同卫的将士们士气高涨。” 萧桓点头:“做得好!继续关注江南的赈灾情况,确保百姓不受饥寒。”

兵部尚书谢渊奏报:“陛下,宣府卫的防御工事已加固,烽燧联络已加强;京营副将秦云已率五千士兵抵达大同卫,协助岳谦防务;工部的火器已完成一千五百件,剩余五百件明日便可完工,随后便会送往边镇。” 萧桓满意地笑道:“谢卿辛苦了!边防之事,有你在,朕很放心。”

吏部侍郎张文奏报:“陛下,《文官考核制度》草案已修订完成,新增‘以实绩论考核’‘禁止官员结党’等条款,现呈请陛下批阅。” 萧桓接过草案,翻看后道:“做得好!将草案发至各部门,征求意见后,再正式颁布实施。” 张文躬身应道:“臣遵令!”

朝会进行得十分顺利,没有再出现党争的情况,官员们皆专注于政务,朝堂呈现出难得的清明。然而,萧桓心中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平静 —— 玄夜卫的密奏显示,徐靖虽未敢派人去大同卫,却仍在暗中联络镇刑司的旧吏,石崇也在频繁与李嵩接触,旧党的暗流仍在涌动。

朝会结束后,萧桓留下谢渊、周显、周铁三人,在御书房商议。萧桓道:“旧党虽暂未动手,却仍在密谋,我们需提前部署,以防他们作乱。谢卿,你继续加强边防,确保瓦剌不会趁机袭扰;周显,你加强对石崇、徐靖的监控,若发现他们动手,即刻抓获;周铁,你整理旧党构陷官员的案件,为日后清算旧党做准备。” 三人躬身应道:“臣遵令!”

萧桓看着三人,心中充满信心 —— 有谢渊守边防,有周显察奸佞,有周铁明律法,再加上王瑾、刘焕、张文等人的协助,定能彻底肃清旧党,让大吴的朝局真正清明,为天德中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御书房的烛火映着三人的身影,也映着萧桓坚定的眼神 —— 这场风波虽暂歇,但若要真正安定,还需一场彻底的肃奸之战。

片尾

冬季,大吴的朝局在萧桓的圣断与谢渊的务实中,渐趋稳定。谢渊主导的边防部署成效显着,宣府卫、大同卫的防务固若金汤,瓦剌游骑再未敢靠近边境;工部尚书张毅如期完成火器制造,三千件火器全部送抵边镇,将士们的战斗力大幅提升。吏部侍郎张文修订的《文官考核制度》正式颁布,官员考核以 “实绩” 为核心,钻营党系的风气日渐消散,不少有能力的官员得到提拔,吏治为之一清。

旧党方面,石崇、徐靖的密谋屡屡受挫 —— 玄夜卫的严密监控让他们无从下手,徐靖派去联络镇刑司旧吏的人被当场抓获,石崇与李嵩的接触也被周显密奏萧桓。萧桓虽未即刻处置他们,却削去了石崇的镇刑司密探调度权,将徐靖的诏狱署划归玄夜卫代管,两人虽仍在朝堂,却已无实权,只能在惶恐中暂敛锋芒。周德在江南查赈灾粮饷时,因未找到诬陷谢渊的 “证据”,又怕被玄夜卫发现,最终只能如实奏报赈灾情况,未敢再参与旧党的阴谋。

礼部侍郎林文归档的德佑证据,经张启再次核验,发现了石崇、徐靖当年篡改镇刑司旧档的痕迹,周铁据此整理出 “旧党构陷案” 的完整证据链,呈给萧桓。萧桓看着证据链,心中已有了清算旧党的决断,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将旧党一网打尽。

次年春,萧桓召集群臣,在奉天殿举行 “天德中兴誓师大典”,谢渊、周显、周铁、王瑾、刘焕等人皆获赏赐,张文因整顿吏治有功被升为吏部尚书,林文升为礼部尚书。大典之上,萧桓手持谢渊的德佑文书,对众臣道:“此文书非仅为谢卿之证,更是大吴忠良之魂!朕愿与诸卿一同,以忠为魂,以律为纲,肃清奸佞,共兴大吴!” 众臣齐声应和,声震奉天殿,也震散了旧党最后的侥幸 —— 大吴的中兴之路,已在圣断与忠良的协力中,稳步前行。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天德年间‘恩承圣断’之役,非仅谢渊洗冤、周德谢罪之单次事件,实为大吴朝局‘从乱到治’之过渡。萧桓以圣断昭明忠奸,既安忠良之心,又慑奸佞之胆,虽暂留旧党之身,却收其权、监其行,实为‘以缓待急、以静制动’之帝王术。谢渊以感恩践诺,固边防、整吏治,为朝局立实功;周显以监控防乱,察奸谋、护证据,为肃奸埋伏笔;张文、林文之流弃党争而务实,为朝堂聚合力 —— 此皆为‘风波暂歇而根基渐固’之关键。”

奉天殿的金砖曾承谢渊的感恩之跪,也承周德的不甘之伏,更承萧桓的帝王之威。那些藏在殿柱阴影里的冷光,终在后续的肃奸之战中消散;那些归档的德佑证据,不仅洗清了一时的冤屈,更筑牢了长久的治基。这场 “恩承圣断”,告诉后世:君明则臣忠,臣忠则国兴;党争虽能扰一时,却难撼律法与民心之根基。

谢渊的感恩非为私恩,而为社稷;萧桓的圣断非为私宠,而为公正。君臣相得,忠良协力,旧党虽有暗流,却终难挡中兴之势。此役之意义,不仅在于风波暂歇,更在于为大吴立 “君以实断、臣以实功” 之规,为后世治国者留下镜鉴 —— 唯有以实立身、以律制乱、以民为本,方能让江山永固,盛世长存。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