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80章 巷口寒鸦啄腐叶,墙根冻草卷枯皮(2/2)

“所以您才把《边军布防图》锁进铁匣?” 萧栎忽然问。于科一愣,随即明白 —— 萧栎刚才进门时,肯定看见了他锁图的动作。“布防图不能丢。” 于科点头,“那是大同卫历代将领传下来的,标注了所有烽燧和暗堡,要是落在石崇手里,或是被北元拿去,后果不堪设想。” 他走到里屋门口,回头看向萧栎,眼神里多了几分信任,“殿下稍等,我有东西要给您。”

于科从里屋抱出一个镔铁匣,铁匣有二尺见方,表面铸着 “大同卫左营” 的字样,锁是黄铜制的,上面有军器局的印记 —— 这是大同卫特制的兵符匣,只有左营副将以上的官员才能持有。他从腰间取下一把小铜钥匙,钥匙柄上刻着 “于” 字,插进锁孔,“咔嗒” 一声,锁开了。

铁匣里铺着红绒布,上面放着半块青铜兵符 —— 兵符呈虎形,虎首朝上,虎身刻着细密的纹路,是大同卫的军徽,虎腹处有一道断裂的痕迹,边缘还留着战损的缺口。“这是大同卫左营的兵符,” 于科拿起兵符,递到萧栎面前,“大同卫的兵符分两半,左营副将持左半,右营总兵持右半,调兵时需两半相合,才能生效。”

萧栎接过兵符,指尖触到青铜的凉意,沉甸甸的,像握着一块千斤巨石。“这兵符…… 为何有缺口?” 他问。于科道:“三年前瓦剌偷袭大同卫,我带着兵符突围,被敌将砍了一刀,兵符被砍出缺口,我也差点丢了命 —— 这缺口,是大同卫的耻辱,也是我的警醒。” 他的声音里带着郑重,“殿下,若我出事,烦请您将这半块兵符交给大同卫右营总兵,告诉他‘守住左营,别让石崇的人进去’。”

萧栎握紧兵符,点头道:“你放心,我定会送到。” 于科松了口气,又从铁匣里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展开是大同卫火药库的分布图 —— 图上用墨笔圈着几个库房,其中一个标注着 “旧库”,旁边写着 “箭簇编号”。

“石崇调走的五千斤火药,藏在大同卫旧火药库。” 于科指着 “旧库” 的位置,“那是永熙帝时建的老库,后来新库建成,旧库就用来存放备用火药,平时只有三个老兵看守,石崇买通了看守,把火药运了进去。” 他顿了顿,指尖落在 “箭簇编号” 上,“大同卫的火药库钥匙,按箭簇型号分类 —— 守城用的大口径箭簇对应主库,小口径的对应备用库,第七个编号,是‘狼牙箭’的型号,对应的就是旧库的主钥匙,钥匙在大同卫军器库的第七个匣子里,由军器官专人看管。”

萧栎仔细看着分布图,将 “旧库” 的位置和 “箭簇编号第七” 记在心里:“军器官可靠吗?会不会被石崇收买?” 于科摇头:“军器官是岳峰老将军的旧部,岳将军战死时,他发过誓要护好大同卫的军器,石崇收买不了他 —— 只要拿着我的手信和这半块兵符,他就会交出钥匙。” 他从怀里掏出一支笔,在纸上写下手信,字迹刚劲,带着边将的硬朗。

萧栎接过手信,和兵符一起放进袖中 —— 袖里瞬间沉了许多,不是因为兵符的重量,是因为于科的托付。“我会尽快让心腹把兵符和手信送到大同卫右营总兵手上。” 萧栎语气坚定,“另外,我会让谢渊大人留意旧库的动静,谢大人虽闭门待罪,却还能联系上大同卫的老部,让他们暗中盯着旧库,不让火药被运走。”

于科点头,脸上露出些许释然:“有谢大人和殿下帮忙,我就放心了。” 他走到门口,撩开窗纱看了看,巷口的缇骑还在,只是换了两个人,正低声说着什么。“殿下该走了,” 于科催道,“再晚,缇骑该起疑心了 —— 他们每隔一个时辰就会过来查看,现在快到时辰了。”

萧栎起身,走到门口,又回头看向于科:“你自己多保重,石崇若敢对你动手,我定会想办法救你。” 于科笑了笑,抬手摸了摸腰间的 “靖边刀”:“殿下放心,我于科守了十年大同卫,还能怕他几个缇骑?只要火药不失,大同卫不乱,我就算被关进诏狱,也认了。” 这话里的决绝,像刀身的寒光,让萧栎心头一热。

两人刚走到院门口,巷口忽然传来缇骑的喝声:“里面的人,干什么呢?开门!” 于科脸色一变,连忙将萧栎往后门引:“殿下走后门,后门通小巷,能避开缇骑!” 萧栎点头,跟着于科穿过厨房,来到后门 —— 后门的门轴上了油,推开时没声音,门外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巷子里堆着些柴火,正好能藏身。

“这条巷能通到西街,西街有辆蓝布车,是我的人,殿下找到车,报‘靖边’二字,就能安全离开。” 于科压低声音,“我去应付缇骑,殿下快走吧!” 萧栎刚要走,又转身从袖中取出一锭银子,塞给于科:“府里的柴火快没了,让老仆去西街买,报我的名字,没人敢刁难。” 于科接过银子,眼眶有些发热,却没多说,只点了点头,催促萧栎快走。

萧栎钻进小巷,刚走几步,就听见后门传来缇骑的踹门声:“于科!开门!我们奉石大人之命,搜查府中!” 他加快脚步,拐过巷口,看见那辆蓝布车,车旁的车夫见他过来,低声问:“可是‘靖边’的客人?” 萧栎点头,上了车,车夫一挥鞭子,车轱辘滚动的声音,很快盖过了远处的喧闹。

车帘缝隙里,萧栎看见于府的方向,缇骑的身影进了府,心里有些担忧 —— 于科一个人,能应付得了吗?他摸了摸袖中的兵符,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查清火药的事,为于科平反,不能让忠良再受委屈。

缇骑闯进于府时,于科正坐在正厅的椅子上,手里握着 “靖边刀” 的刀柄,神色平静。“于科!石大人有令,搜查你府中是否藏有通敌密信!” 带头的缇骑校尉语气嚣张,挥手让手下四处搜查,“仔细点查,连里屋的箱子都要打开!”

缇骑们翻箱倒柜,把于科的书房翻得乱七八糟,文书散落一地,却没找到任何 “通敌密信”—— 于科早把重要的文书锁进了铁匣,藏在了床底的暗格里。“校尉大人,没找到密信。” 一个缇骑禀报。校尉皱了皱眉,走到于科面前,盯着他的眼睛:“于科,你老实交代,是不是把密信藏起来了?还有,刚才是不是有人来你府中?”

于科冷笑:“我一个待罪之人,谁敢来见我?倒是你们,私闯官员府邸,翻箱倒柜,眼里还有没有《大吴律》?” 校尉被噎了一下,恼羞成怒:“你敢跟我提《大吴律》?你通敌的罪还没查清,再敢嘴硬,就把你押回镇刑司!” 于科挺直腰杆:“我于科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你们押我 —— 只要你们敢!”

校尉盯着于科,见他神色坚定,不像藏了人的样子,又怕真把事情闹大,不好向石崇交代,只能冷哼一声:“算你识相!我们走!” 缇骑们撤走后,于科站起身,看着满地狼藉,却没生气,只是慢慢收拾起散落的文书 —— 只要兵符和火药线索安全,这点委屈,不算什么。

他走到床底,取出铁匣,打开看了看里面的《边军布防图》,确认没被发现,才重新锁好。“石崇,你尽管来,我于科奉陪到底。” 他对着空气说,语气里的坚定,像庭院里的枯藤,虽枯,却仍有韧性。

萧栎回到南宫郡邸后,立刻召来心腹老陈,将半块兵符和于科的手信交给她:“你立刻动身去大同卫,找到右营总兵,把兵符和手信给他,告诉他‘守住旧火药库,别让石崇的人靠近’。路上小心,避开玄夜卫的探子,尤其是秦飞的人。” 老陈接过兵符和手信,郑重地点头:“殿下放心,老奴定不辱命。”

送走老陈后,萧栎又写了一封密信,派人送给谢渊 —— 信里详细写了于科托付的火药线索,让谢渊联系大同卫的老部,暗中监视旧火药库。“谢大人,于科是忠臣,火药是大同卫的根本,万不能丢。” 萧栎在信里写道,“若需帮忙,可让杨武去城南老布庄传信,我会尽力。”

信使走后,萧栎坐在书房,看着桌上的大同卫火药库分布图,手指在 “旧库” 的位置上反复摩挲。他知道,这不仅是于科的托付,更是大同卫边防的希望 —— 只要守住火药,就能守住大同卫,守住大吴的北境。石崇的阴谋虽狠,可只要忠良同心,宗室辅弼,总能找到破局的办法。

窗外的风还在吹,卷起庭院的落叶,却没了于府的冷寂。萧栎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大同卫的方向,心里默念:“于科,老陈很快就到,你再坚持几天,真相很快就会大白。” 袖中的兵符似乎还带着青铜的凉意,却也带着忠良的温度,这温度,足以驱散权斗的寒,照亮大吴的前路。

片尾

老陈顺利将兵符和手信送到大同卫右营总兵手中。总兵按于科所嘱,联合军器官取出旧库钥匙,清点火药时发现,石崇已派心腹准备将火药分批运出大同卫,运往京郊的隐秘据点 —— 多亏总兵及时拦截,五千斤火药才得以保全。

与此同时,谢渊联合周显,以 “查火药私调” 为由,奏请萧桓下旨彻查石崇。玄夜卫指挥使周显率人突袭顺通车行和京郊据点,查获石崇与北元密使往来的书信,证实石崇私调火药是为了 “借北元之力扰乱边镇,趁机夺权”。罪证确凿,萧桓下旨将石崇打入诏狱,判处斩刑,镇刑司旧党成员被彻底肃清。

于科的冤屈得以昭雪,官复原职,回到大同卫后,继续镇守北境。他特意派人给萧栎送了一把新铸的 “靖边刀”,刀鞘上刻着 “忠良相护” 四个字,以谢萧栎的援手。萧栎收下刀,却没留,而是转赠给了大同卫的新兵,说 “这刀该属于守护边疆的弟兄们”。

于府的枯藤渐渐抽出新芽,庭院里的石锁又有了操练的痕迹,老仆买菜时,再也没人敢随意搜身。大吴的北境安稳了,朝堂清明了,而那半块青铜兵符,被于科珍藏在铁匣里,成了大吴忠良相护的见证。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于府探危,实为大吴朝‘忠良困厄而守节,宗室安分而辅弼’之典范。于科遭构陷而不坠其志,拭刀明心,托兵符、告火药,以一己之危护边镇之安;萧栎临险而不避其责,递木牌、传密信,以宗室之身护忠良之命。石崇专权弄法,缇骑围宅,官官相护,虽一时嚣张,终难掩罪证;忠良抱诚守真,兵符为信,火药为要,虽困厄而终得昭雪。”

于府的枯藤曾映冷寂,却终因忠魂坚守而抽芽;青铜的兵符曾藏危局,却终因忠良相护而显光。这场探危告诉后世:国之忠良,不在权位之高,而在困厄时能守本心、护社稷;宗室之责,不在权势之重,而在乱局时能避党争、助忠良;帝之明,不在一时之稳,而在能辨奸佞、伸冤屈,还朝堂以清朗,还边镇以安稳。

萧栎与于科的默契,谢渊与周显的助力,终让大吴度过危局,也为后世留下治道之启示:江山之固,不在城防之坚,而在忠良之心;朝局之稳,不在派系之衡,而在公正之存。那半块青铜兵符,不仅是大同卫的军权象征,更是大吴 “忠良不被辜负,正义不被迟到” 的永恒印记,刻在于府的青砖上,刻在大吴百姓的心中。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