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16章 若非是赤胆忠心昭天地, 怎能够阴霾瞬刻尽皆殚息(2/2)

张启上前接过令牌,仔细查验后奏道:“陛下,此令牌确为镇刑司当年的制式,刻痕与石大人的私章印记一致,可证赵校尉所言非虚。”

萧桓坐在龙椅上,脸色铁青,双手紧紧攥着扶手,指节泛白。他终于明白,当年自己在漠北的日夜煎熬,并非谢渊的拖延,而是眼前这个口口声声喊着 “忠心” 的奸佞,为了一己私欲设下的阴谋!心中的愤怒与愧疚交织,几乎要将他吞噬。

石崇见前两重谎言被戳穿,已是穷途末路,却仍不甘心:“即便如此,赎金最终还是送到了瓦剌,本官并未中饱私囊,何来大罪?”

“未中饱私囊?” 谢渊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第三斥直击其贪婪本质,“石崇,你以为当年的账册早已销毁,便可以高枕无忧?巧了,当年掌管你私库账目的柳明,如今仍在玄夜卫的看管之下,他手中的流水账,字字都记着你的罪行!”

周显立刻命人带上柳明,柳明手持一本泛黄的账册,躬身道:“陛下,这是当年石大人的私库流水账,其中明确记载,当年从宣府卫截下的二十万两赎金,半数流入了石大人的私库,用于购置田产、修建宅院;另一半则用来贿赂代宗的近臣,为石大人谋取镇刑司副提督的职位,为日后复辟铺路!”

柳明将账册呈给萧桓,户部尚书刘焕上前协助核验:“陛下,此账册的记账方式与镇刑司当年的私账规制一致,其中提及的贿款数额、行贿对象,与户部当年的匿名举报记录相互印证,可确证石崇挪用赎金的罪行!”

谢渊走到石崇面前,目光如刀,一字一句道:“石崇,你为一己私欲,置君王安危于不顾;为攀附权贵,挪用赎金贿臣肥私;如今又伪造密信、毒杀忠良、勾结北元,桩桩件件,皆是灭族之罪!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这三斥层层递进,如三座大山压在石崇心头。他看着眼前的证据,听着群臣的怒斥,感受着萧桓眼中的杀意,心理防线彻底崩溃。胸口一阵剧烈起伏,气血逆行,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溅在金砖上,如绽放的毒花。他身体晃了晃,再也支撑不住,瘫倒在地,口中喃喃着 “不是的…… 不是这样的……”,眼神涣散,竟直接昏死过去。

第六节 群臣激愤:忠奸分明的朝堂

石崇昏死的瞬间,奉天殿内的愤怒彻底爆发。“石崇罪该万死!”“诛杀石崇,以谢太上皇!”“清算石党,还朝堂清明!” 群臣的呼声此起彼伏,先前附和石崇的党羽吓得面无人色,纷纷跪倒在地,叩首请罪:“陛下,臣一时糊涂,被石崇蒙蔽,求陛下开恩!”

吏部尚书李嵩躬身奏道:“陛下,石崇构陷忠良、挪用赎金、勾结北元,罪行累累,按《大吴刑律?谋逆篇》,当凌迟处死,株连三族!其党羽参与诬告,亦当从严惩处!”

户部尚书刘焕附和:“陛下,石崇挪用的赎金乃民间筹措,若不彻底清算,恐寒了天下百姓之心。臣请旨,命户部与玄夜卫联合核查石崇的财产,尽数追缴,充作边军粮饷!”

内阁首辅刘玄也出列道:“陛下,石党遍布朝堂与京营,若不及时清除,恐生后患。臣请旨,命御史台牵头,联合玄夜卫、理刑院,彻查所有与石崇有牵连的官员,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萧桓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声音带着雷霆之威:“传朕旨意!”

“其一,着玄夜卫指挥使周显,率缇骑五百即刻将石崇押入天牢!依《大吴天牢看管规制》,加派精锐缇骑轮值看守,严禁任何人探视传讯,待刑部、御史台、玄夜卫三司会审后,再行定谳!”

“其二,命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亲率北司缇骑围剿赵达、孙平等石党核心!凡涉案者,一律拘押审讯,同步抄没其家产田宅,细致核查往来账目,务必循线深挖,将所有党羽余孽一网打尽,不得遗漏一人!”

“其三,令户部尚书刘焕牵头,协同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即刻核查石崇私产及当年挪用的赎金去向!所有追缴财物,尽数归入国库,优先调拨补充大同卫、宣府卫的边军粮饷与军备,以解边地燃眉之急!”

“其四,饬吏部尚书李嵩会同御史台,全面甄别参与诬告的官员!若系被胁迫附和、未曾主动构陷者,罚俸一年、记大过一次,以儆效尤;若系主动参与、煽风点火者,严格依《大吴刑律?诬告篇》从重论处,绝不宽宥!”

“其五,即刻恢复谢渊太保兼兵部尚书、御史大夫之职!传旨令其即刻入宫,参与御前议事,协助朕整顿京营防务、统筹调度,全力筹备明日太庙清奸大典,务必确保大典顺遂,彻底肃清朝堂奸佞!”

五道圣旨一道紧接一道,如惊雷滚过奉天殿,字字铿锵有力,满含萧桓清算石党的决绝之意。周显、秦飞、刘焕等一众官员齐齐躬身领旨,声如洪钟:“臣遵旨!” 声浪撞在殿宇梁柱间,久久回荡,尽显朝堂上下肃清奸邪的共识与决心。

谢渊望着萧桓,眼中没有半分快意,只有释然与坚定:“陛下,臣定不负所托,协助陛下清剿奸佞,整顿朝纲,守护好大吴的江山社稷。”

散朝后,萧桓在御书房召见谢渊、萧栎、刘玄、周显、岳谦等人,商议后续的防范措施。“石崇虽已被擒,但其党羽秦云仍掌京营第三营,恐会狗急跳墙,发动兵变。” 萧桓道,“岳谦,你率京营第一营、第二营,即刻接管第三营的防区,控制秦云的动向,若有异动,即刻拿下!”

岳谦躬身应道:“臣遵旨!臣已命人密切监视秦云,一旦他有动作,定能将其当场擒获!”

“周显,” 萧桓转向周显,“你率玄夜卫缇骑,加强皇城与天牢的守卫,防止石党余孽劫狱或制造混乱。同时,继续审讯石党成员,挖出所有潜藏的余孽,确保明日太庙大典万无一失。”

周显应道:“臣遵旨!玄夜卫已做好万全准备,定能守护皇城安全。”

刘玄补充道:“陛下,明日太庙大典,需提前通知百官,让他们知晓石崇的罪行,避免有人被残余党羽煽动。同时,可命礼部尚书王瑾提前布置祭典,彰显陛下清奸除佞、护国安邦的决心。”

谢渊道:“陛下,臣建议命兵部侍郎杨武,即刻前往宣府卫与大同卫,安抚边军将士,将石崇挪用赎金、私贩军粮的罪行告知他们,以稳定军心,防止北元趁机来犯。”

萧桓点头:“准奏!你们各司其职,务必确保明日大典顺利进行,彻底终结这场持续已久的混乱。”

石崇在天牢中苏醒过来,得知自己的党羽被尽数抓捕,秦云也被监视,心中满是绝望与不甘。他对着牢门嘶吼,试图煽动狱卒,却无人理会。一名狱卒(石崇的旧部)悄悄来到牢外,递给他一把匕首:“大人,小人愿助您越狱,再图大事!”

石崇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接过匕首,却又很快冷静下来:“越狱?外面全是玄夜卫,如何能逃?”

“小人已联络了部分镇刑司旧部,明日太庙大典,他们会发动兵变,吸引玄夜卫的注意力,小人趁机带您从密道逃走,投奔北元!” 狱卒道。

石崇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好!明日午时,你带旧部在太庙西侧发动进攻,我在此等候救援!” 他不知道,这一切早已被玄夜卫的监听设备记录下来,萧桓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等待着最后的余孽自投罗网。

天快亮时,京城已笼罩在肃清奸佞的氛围中。玄夜卫缇骑在街上巡逻,抓捕漏网的石党余孽;京营将士有条不紊地接管防务,控制所有关键据点;户部官员忙着核查石崇的财产,追缴挪用的赎金;谢渊则在兵部连夜制定边军安抚计划,确保边境稳定。

谢渊站在兵部的窗前,望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心中感慨万千。从身陷诏狱到朝堂三斥奸佞,从被诬陷不忠到沉冤得雪,这一路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晓。但他从未后悔,因为他始终坚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御书房内,萧桓看着桌上石崇的罪证,又想起谢渊在朝堂上的坚毅身影,心中充满了愧疚与庆幸。愧疚的是自己曾误解忠良,庆幸的是最终看清了奸佞的真面目,没有酿成更大的悲剧。他知道,明日的太庙大典,不仅是告慰列祖列宗的仪式,更是宣告朝堂重归清明的标志。

黎明的曙光透过窗棂,照在奉天殿的金砖上,也照在每个人的心中。一场彻底清算奸佞的风暴,已在黎明中酝酿成熟,即将在太庙迎来最终的落幕。

片尾

天刚亮,谢渊已换上崭新的官服,前往兵部部署最后的防务;周显率玄夜卫缇骑在天牢周围设伏,等待石党余孽自投罗网;岳谦的京营已完全控制京城防务,秦云被严密监视,动弹不得;石崇在天牢中做着最后的美梦,等待着所谓的 “救援”;萧桓则在御书房焚香祭拜列祖列宗,祈祷明日大典顺利,为忠良昭雪,为江山祈福。

太庙的钟声缓缓响起,召唤着文武百官前来参加这场特殊的大典。一场终结混乱、迎来清明的终极对决,即将拉开序幕。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朝堂三斥之役,实为大吴朝堂忠奸对决的巅峰之役,亦为德佑帝萧桓‘明辨忠奸、雷霆清奸’的标志性事件。石崇以谣言发难,欲借旧怨动摇朝纲,实乃‘穷途末路、铤而走险’;谢渊以三斥破局,凭铁证彰显忠肝,尽显‘社稷之臣、临危不乱’。

三斥之妙,在层层递进、步步紧逼:一斥破‘拖延’之诬,以祖产凭证立根基;二斥揭‘私拦’之秘,以校尉对质证阴谋;三斥曝‘挪用’之罪,以账册佐证定死罪。石崇三遭驳斥,证据闭环,心理崩溃,终至喷血昏厥,恰如古之周瑜遇孔明,奸佞遇忠良,自取其辱。

史载元兴帝萧珏曾言‘忠奸之辨,在证据不在流言;帝王之明,在决断不在犹豫’,此役恰印证此言。天德朝这场朝堂风波,留给后世最珍贵之训,莫过于‘谣言止于铁证,奸佞败于忠直’—— 无论奸佞如何狡辩,如何煽动,终敌不过事实的力量;无论帝王如何犹豫,如何困惑,终会被忠良的赤诚唤醒。

朝堂清明,非一日之功;护国安邦,需君臣同心。此役之后,大吴朝堂渐归清明,边军得以安抚,百姓得以安居,皆赖谢渊之忠、帝王之明。愿后世君王皆以此为鉴,亲忠远佞,明辨是非,方能保江山永固,护百姓安宁。”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