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乡皮影里的北国粮仓
绥化市望奎县史称双龙城,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腹地,东与绥化市北林区接壤,南与青冈县、兰西县毗邻,西与明水县相连,北与海伦市交界,呼兰河、通肯河、克音河、诺敏河环绕县界。区域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辖10镇5乡及4个乡级单位,2024年年末户籍总人口人。作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产粮大县,其生猪产量居全省首位,同时以“中华诗词之县”“中国书法之乡”“皮影之乡”的文化名片享誉北方,是集农业优势与文化特色于一体的北国小城。
一、行政区划与乡镇简介
望奎镇
望奎镇是望奎县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核心产业以商贸流通与农产品加工为主,镇内设有望奎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食品、医药等企业,同时依托县城人口优势发展餐饮、零售等服务业。境内有林枫故居纪念馆、望奎植物园等标志性资源,哈黑公路穿镇而过,交通路网连接全县各乡镇,是人流物流的核心枢纽。
卫星镇
卫星镇位于望奎县南部,距县城约15公里,南临呼兰河。核心产业为农业与旅游业,农业主产玉米、大豆,同时依托庙山旅游开发区发展文旅产业;镇内红光寺是绥化市占地面积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寺院,为重要宗教与旅游地标。交通以县道x452为主,可衔接哈黑公路,方便游客前往红光寺与周边湿地景点。
惠七满族镇
惠七满族镇位于望奎县东南部,是满族聚居乡镇,距县城约30公里。核心产业为特色农业与民族手工艺,农业侧重生猪养殖与黄麻子土豆种植,满族刺绣、剪纸等手工艺传承活跃;镇内保留部分满族传统民居,满族文化氛围浓厚。交通依靠乡道Y008,可连接县级公路,农产品运输与民俗旅游出行便捷。
莲花镇
莲花镇地处望奎县西北部,距县城约25公里,北与海伦市相邻。核心产业为粮食种植与畜禽养殖,是望奎县玉米、大豆主产区之一,同时发展大鹅规模化养殖,为全县禽类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内有小型水库1座,兼具灌溉与渔业养殖功能,交通以县道x453为主,连接县城与海伦市,粮食外运通道畅通。
通江镇
通江镇位于望奎县西南部,距县城约20公里,西与明水县交界,通肯河流经镇域。核心产业为农业与水产养殖,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利用通肯河水资源发展鲤鱼、鲫鱼养殖,“通江鲜鱼”在周边有一定名气;镇内有通江渡口遗址,见证早年水运历史。交通依靠省道S212,可直达望奎县城与明水县,公路与河流构成水陆联运基础。
先锋镇
先锋镇位于望奎县东部,距县城约18公里,东与北林区接壤。核心产业为绿色农业,是望奎县无公害农产品主产区,主打水稻、芸豆种植,部分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镇内有大型粮食仓储中心,承担周边乡镇粮食储备功能。交通以县道x451为主,衔接绥望公路,可快速抵达绥化城区,农产品外销便利。
火箭镇
火箭镇地处望奎县中部偏北,距县城约12公里,地势平坦开阔。核心产业为生猪养殖与粮食加工,是“中国瘦肉型生猪之乡”的重点乡镇,拥有多家规模化养猪场;粮食加工企业以玉米、大豆深加工为主,产品供应省内各地。交通依靠乡道Y007,紧邻县城主干道,养殖物资与加工产品运输高效。
灵山满族乡
灵山满族乡位于望奎县东北部,距县城约22公里,因境内灵山得名。核心产业为农业与林业,农业主产玉米、中药材,林业以三北防护林为主,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乡;乡内灵山寺为当地宗教活动场所,兼具旅游价值。交通以乡道Y009为主,连接县级公路,林地资源与农产品运输便利。
东升乡
东升乡位于望奎县东南部,距县城约30公里,南与青冈县相邻。核心产业为特色种植与林下经济,除传统粮食作物外,发展月苋草、亚麻种植,依托林地发展黑木耳培育;乡内有东升湿地片段,属西洼荒湿地延伸区域。交通依靠乡道Y010,可衔接省道S212,特色农产品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
厢白满族乡
厢白满族乡地处望奎县南部,距县城约23公里,满族人口占比高。核心产业为农业与民俗文化产业,农业主打优质水稻种植,挖掘满族传统发展民俗体验项目,如满族婚俗展示、传统农具展览;乡内有满族文化活动广场,定期举办萨满舞蹈表演。交通以县道x454为主,连接县城与满族风情园,民俗旅游交通便捷。
灯塔镇
灯塔镇位于望奎县中部,距县城约10公里,是县城近郊乡镇。核心产业为蔬菜种植与农产品物流,依托近郊优势为县城供应新鲜蔬菜,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接县城与周边乡镇的农产品中转;镇内有灯塔民俗村,发展农家旅游。交通融入县城交通网络,多条乡道与县城主干道相连,城乡通勤与物流高效。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历史沿革:从围场到文化名县
望奎历史悠久,周以前为肃慎地,战国时期属貉地,汉至三国时期为扶余属地,隋唐时期归属黑水靺鞨,辽代为生女真属地,金代纳入上京会宁府管辖,元代为斡赤斤分地,明代归奴儿干都司统辖。清代前期,此地为清政府封禁的围场,因位于海伦南部,属海伦府辖境,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获准开放垦荒,俗称“苏拉荒”“井子荒”。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通肯副都统衙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将驻地双龙城改为望奎镇,取“遥望卜奎(齐齐哈尔)”之意得名,属海伦府辖地。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从海伦县南部划出设望奎设治局,同年9月正式开办;后历经行政归属调整,1949年后先后属黑龙江省辖、绥化专员公署辖,1980年改称望奎县人民政府,属绥化行政公署辖至今。
近现代以来,望奎逐步从农业垦区发展为综合县域,1946年“河口事件”中牺牲的冯耕夫等烈士葬于县内烈士陵园,红色基因自此根植;改革开放后,农业规模化发展,成为全国产粮大县与生猪调出大县,同时文化事业崛起,获得“中华诗词之县”等多项殊荣。
文化特色:红色、非遗与诗词的交融共生
红色文化方面,望奎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枫的故里,林枫故居纪念馆作为省级文保单位与国家AAA级景区,保存着18件林枫同志手稿原件及1945年延安时期的皮质公文包(内藏东北战略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载体。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河口事件”牺牲的烈士,每年有群众前往祭扫,红色记忆通过展馆陈列与祭扫活动代代相传。
非遗文化以皮影戏为核心,望奎皮影在本地皮影基础上吸收河北“乐亭影”腔调,形成黑龙江“两合水”韵致,1985年被国家确定为“江北派”皮影艺术代表。自清同治年间起,皮影艺人活跃于城乡,土地改革时期曾自编《别走错道》等剧目宣传政策,如今通过非遗传承人培养与展演活动得以传承,望奎也因此成为省级皮影戏文化之乡。
诗词与书法文化独具特色,望奎是黄河以北唯一的“中华诗词之县”,崇文重教传统浓厚,诗词创作融入日常,县城设有诗词展馆,定期举办诗词朗诵会;作为“中国书法之乡”,书法爱好者遍布城乡,街头文化墙与书法展览常态化,形成“诗墨飘香”的文化氛围。
三、历史人物与遗址
历史人物:政要、文人与非遗传承人
1. 林枫(1906-1977):无产阶级革命家
林枫是望奎县人,早年投身革命,参与领导北方地区学生运动与抗日斗争。1945年从延安赴东北,参与东北解放与建设工作,曾任东北局副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他在革命时期留下的手稿、公文包等遗物现存于林枫故居纪念馆,其革命经历与精神成为望奎红色教育的重要内容。
2. 朱雅楠:当代诗人
朱雅楠笔名沙光,望奎县人,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着有《琥珀花开的爱人》《抵毁》等诗集与诗剧,其作品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传承望奎“中华诗词之县”的文化基因,为家乡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活力。
3. 张贵才:皮影戏传承人
张贵才是望奎皮影“江北派”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父辈学习皮影表演与唱腔设计,精通皮影操纵、唱腔演唱等技艺。他在传统剧目基础上改编现代题材作品,如《乡村新貌》等,使皮影戏更贴近当代观众;同时收徒授课,培养数十名年轻传承人,助力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4. 王秀莲:满族剪纸艺人
王秀莲是惠七满族镇人,满族剪纸非遗传承人,其作品以满族生活场景、民俗活动为主题,线条细腻、构图生动,融合满族文化元素与北方地域特色。她在镇内开设剪纸工坊,既创作销售剪纸作品,又面向游客与学生开展体验教学,成为满族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
历史遗址:见证岁月变迁的文明印记
1. 林枫故居遗址
林枫故居遗址位于望奎镇内,现为林枫故居纪念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故居为青砖灰瓦的传统民居建筑群,保留林枫早年生活场景,馆内展出18件手稿原件、延安时期皮质公文包等珍贵文物,后院百年榆树为标志性景观。此处既是历史遗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大量参观者。
2. 通江渡口遗址
通江渡口遗址位于通江镇通肯河沿岸,是清末至民国时期望奎西南部重要的水运码头遗址。遗址现存渡口石阶、拴船桩等遗迹,见证早年通肯河沿岸的粮食运输与商贸往来,反映望奎水运历史与区域经济发展脉络。目前遗址已设立保护标识,为研究北方内陆水运史提供实物依据。
3. 革命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望奎县城东北角,占地2万平方米,周围古树参天,1946年“河口事件”中牺牲的冯耕夫、胡再白、王秉衡等烈士安葬于此。园内烈士墓、碑文定期维护,建有纪念广场与英烈事迹展板,是望奎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场所,每年清明有群众前来祭扫悼念。
4. 西洼荒湿地古遗址
西洼荒湿地古遗址位于东升乡境内,属西洼荒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陶器残片等文物。遗址反映早期人类在湿地周边的渔猎、农耕生活,印证望奎地区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轨迹,目前随湿地保护区一同纳入生态与文物双重保护范畴。
5. 望奎老城遗址
望奎老城遗址位于望奎镇老城区,现存部分清末民初的民居残垣与街道格局,原称“双龙城”,是望奎设治初期的核心区域。遗址周边保留少量传统商铺建筑,可窥见早年市井风貌,如今通过城市更新项目进行保护性修缮,成为展示望奎建城历史的活教材。
四、必游景点:自然与人文的深度邂逅
1. 林枫故居纪念馆
林枫故居纪念馆位于望奎镇核心区域,是省级文保单位与国家AAA级景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亮点。馆内青砖灰瓦的建筑群还原清末民初民居风貌,展出林枫同志的手稿、旧物等18件珍贵原件,镇馆之宝为1945年延安时期的皮质公文包,暗格里藏有手绘东北战略图。后院百年榆树的树洞是天然取景框,下午三点阳光斜射时适合拍摄剪影。每月第一个周六开设“油印小报”体验课,可亲手制作革命宣传单。此处适合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团队及历史爱好者,参观需提前在“望奎文旅”公众号预约,周二闭馆检修。
2. 满族风情园
满族风情园位于县城近郊,是全国罕见的1:1复刻满族四合院建筑群,以沉浸式满族文化体验为核心。园内建有民俗展厅、万字炕民居、萨满祈福广场等设施,每天10点和15点上演萨满祈福仪式,祭祀舞蹈中的鹰步被誉为非遗活化石。游客可租借满族服饰拍照,在互动体验区参与剪纸、打糕制作,每周三、六晚间的满族八大碗宴席需提前三天预订,火山岩板烤制的鹿肉极具特色。适合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的游客与亲子家庭,能深度感受满族民俗与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