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庆安县隶属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西南麓与松嫩平原东北缘的交汇处,地理区位介于东经127°30′至128°35′、北纬46°30′至47°35′之间。全县幅员面积5469平方公里,下辖8镇6乡,分别为庆安镇、平安镇、久胜镇、勤劳镇、大罗镇、柳河镇、民乐镇、巨宝山镇,以及致富乡、同乐乡、发展乡、丰收乡、建民乡、欢胜乡,常住人口约23.5万人。境内地形以平原为主,呼兰河、欧根河等河流穿境而过,土壤肥沃,农业资源丰富,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一)历史沿革
庆安县的人类活动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为肃慎、挹娄等古代民族的活动区域。清代以前,此地长期为少数民族游牧、渔猎之地,未设正式行政建制,属呼兰城守尉辖地,后归呼兰副都统管辖。
清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山东籍农民于清携家眷至此垦殖定居,逐渐形成村落,得名“于清窝堡”,这是庆安地区最早的定居村落之一。1882年2月(清光绪八年),村落规模扩大,改称“于清街”。1885年5月,黑龙江将军奏请朝廷,在设置绥化厅治的同时,于于清街设立分防经历,取“于清”谐音及“吉庆有余”之意,定名“余庆街”,并奏准设县,沿用“余庆”为县名,隶属于绥化厅。
1914年,因与贵州省余庆县重名,经民国政府批准,更名为“庆城县”,直属黑龙江省管辖。1943年7月,伪满时期庆城与铁骊(今铁力市)两县合并,定名“庆安县”,名称沿用至今。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庆安县先后隶属于黑龙江省、松江省,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后,仍属黑龙江省。1999年地级绥化市成立,庆安县划归绥化市管辖。
(二)文化脉络
庆安县的文化脉络以“农耕文化”为核心,融合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移民文化。清代以来,大量山东、河北等地移民迁入,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农耕技术与民俗传统,与当地少数民族的渔猎文化、游牧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在文化传承方面,庆安县注重对传统民俗、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如东北大秧歌、二人转、民间剪纸等艺术形式在当地流传广泛,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农业大县,庆安县的农耕文化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传统农具的使用、农事节气的庆祝等,均保留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三、历史人物与遗址
(一)历史人物
庆安县历史上涌现出多位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涵盖军事、文化、农业等领域,以下为部分代表性人物:
1. 李升(1867-1943):庆安县早期垦荒先驱之一,山东昌邑人。清光绪年间迁居庆安,带领乡亲开垦荒地,推广先进农耕技术,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他还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修建道路、兴办私塾,深受百姓爱戴,被誉为“庆安垦荒第一人”。
2. 张鼎丞(1898-1981):曾在庆安地区从事革命工作,为当地抗日救亡运动和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在庆安期间,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组织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为庆安的解放奠定了群众基础。
3. 王震将军(1908-1993):虽非庆安籍,但曾率部队在庆安地区开展生产建设,推动了当地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他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对庆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历史遗址
1. 新石器时代遗址:庆安县境内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以“平安镇遗址”最为典型。该遗址位于平安镇境内,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等文物,包括石斧、石刀、陶罐等,距今约5000年,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研究庆安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依据。
2. 于清窝堡遗址:位于庆安镇境内,是庆安地区最早的定居村落遗址,为清代同治初年于清垦殖定居之地。遗址内发现了早期民居地基、农具残片等,见证了庆安从荒无人烟到村落形成的历史过程,现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庆城老县衙遗址:位于庆安镇中心区域,为1914年庆城设县后修建的县衙所在地。遗址保留了部分房屋地基、院墙残垣,以及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石碑、匾额等文物,反映了庆安县近代行政建制的变迁,是研究当地近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4. 抗日联军密营遗址:分布于庆安县北部山区(靠近小兴安岭),包括多处抗日联军密营、战壕、兵工厂遗址。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此建立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遗址内出土了枪支弹药、生活用品等文物,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抗日先烈的英勇事迹。
四、各乡镇简介
(一)8镇
1. 庆安镇:庆安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镇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8个社区。境内交通便利,哈佳铁路、鹤哈高速公路、哈伊公路穿境而过,设有庆安火车站、庆安高速出入口。镇内拥有庆安县博物馆、庆安县文化体育中心等文化设施,以及多家商场、超市、医院,生活配套完善。农业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工业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为主,是庆安县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乡镇。
2. 平安镇:位于庆安县城东部,距县城约20公里,镇域面积约165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呼兰河流经镇域,水资源丰富,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是庆安县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镇内民族村是省级重点旅游村,为朝鲜族聚居村,已有80余年历史,保留了朝鲜族传统民居、服饰、饮食等文化特色,村内设有朝鲜族民俗馆,展示朝鲜族生产生活用具、传统歌舞服饰等,每年举办朝鲜族民俗文化节,吸引众多游客。
3. 久胜镇:位于庆安县城南部,距县城约15公里,镇域面积约170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镇内交通便利,哈伊公路穿境而过,农业以玉米、大豆、水稻种植为主,同时发展特色养殖(如生猪、肉牛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镇内拥有久胜镇文化站,经常举办农民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等活动,文化氛围浓厚。
4. 勤劳镇:位于庆安县城西部,距县城约12公里,镇域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镇名取自“勤劳致富”之意,农业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食用菌种植(如平菇、香菇),产品销往周边市县。镇内设有勤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5. 大罗镇:位于庆安县北部,距县城约35公里,镇域面积约210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镇域北部靠近小兴安岭,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农业以大豆、玉米种植为主,林业资源丰富,盛产木材、山野菜(如刺老芽、蕨菜)、野生菌类(如榛蘑、元蘑)。镇内拥有大罗镇林业站,负责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同时发展生态旅游,吸引游客体验山林风光。
6. 柳河镇:位于庆安县城西北部,距县城约25公里,镇域面积约190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镇内有柳河林场,林业资源丰富,农业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如中草药种植、养蜂)。柳河镇历史悠久,境内有多处清代垦荒遗址,镇内柳河村是庆安县首批文明村,村容整洁,基础设施完善。
7. 民乐镇:位于庆安县东南部,距县城约30公里,镇域面积约175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镇名寓意“人民安乐”,农业以水稻、大豆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淡水养殖(如鲤鱼、鲫鱼养殖),镇内有多座小型水库,既是灌溉水源,也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民乐镇民间艺术活跃,东北大秧歌、二人转表演团队众多,每逢节假日举办文艺演出,深受群众喜爱。
8. 巨宝山镇:位于庆安县西南部,距县城约40公里,镇域面积约220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镇内交通便利,绥佳铁路支线穿境而过,设有巨宝山火车站。农业以玉米、水稻、大豆种植为主,是庆安县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如粮食烘干、饲料加工等产业。镇内拥有巨宝山镇中心小学、巨宝山镇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居民生活需求。
(二)6乡
1. 致富乡:位于庆安县东北部,距县城约28公里,乡域面积约160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农业以大豆、玉米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烤烟种植和畜禽养殖,是庆安县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乡内设有致富乡烤烟技术服务站,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烤烟,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同乐乡:位于庆安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22公里,乡域面积约155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呼兰河流经乡域,水资源丰富,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同时发展渔业养殖。同乐乡注重生态保护,乡内有多处湿地,栖息着多种水鸟,是生态观光的好去处。
3. 发展乡:位于庆安县西北部,距县城约30公里,乡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农业以玉米、大豆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马铃薯种植和加工,乡内有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生产淀粉、粉条等产品。发展乡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4. 丰收乡:位于庆安县城北部,距县城约25公里,乡域面积约170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农业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因粮食产量高、品质好而得名“丰收”。乡内拥有丰收乡农机合作社,配备大型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设备,为农民提供农机作业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 建民乡:位于庆安县南部,距县城约18公里,乡域面积约145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农业以玉米、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蔬菜种植,乡内有多处蔬菜大棚,种植黄瓜、番茄、白菜等蔬菜,供应县城及周边市场。建民乡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内道路硬化率高,人居环境良好。
6. 欢胜乡:位于庆安县西南部,距县城约35公里,乡域面积约190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农业以玉米、大豆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甜菜种植和养羊业。欢胜乡文化活动丰富,乡内有欢胜乡民间艺术团,经常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五、必游景点
(一)自然生态景点
1. 庆安公园:位于庆安镇中心,是庆安县最大的城市公园,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公园内绿树成荫,设有人工湖、假山、凉亭、健身广场等设施,是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主要场所。人工湖可划船、垂钓,湖边铺设步行道,适合散步观景;健身广场配备各类健身器材,每天吸引大量群众前来锻炼;公园内还设有儿童游乐区,是亲子游玩的好去处。
2. 呼兰河生态旅游区:沿呼兰河分布,涉及庆安镇、平安镇、同乐乡等多个乡镇,全长约50公里。旅游区以呼兰河自然风光为核心,打造了河岸观光、垂钓、漂流、农业采摘等旅游项目。春季可观赏河岸桃花、杏花盛开,夏季可进行漂流、垂钓,秋季可采摘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冬季可体验冰雪娱乐项目(如滑冰、雪圈),是体验庆安自然与农耕风光的理想之地。
3. 小兴安岭余脉山林景区:位于庆安县北部大罗镇、柳河镇境内,属小兴安岭西南余脉,景区内山林茂密,树种以落叶松、红松、白桦为主,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景区内设有徒步栈道、观景台,游客可徒步登山,欣赏山林风光,采摘山野菜、野生菌类;同时,景区内有多处山泉,水质清澈,可直接饮用,是休闲避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4. 同乐乡湿地景区:位于同乐乡境内,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呼兰河流域重要的湿地之一。湿地内水草丰美,栖息着丹顶鹤、白鹭、野鸭等多种水鸟,设有观鸟台、湿地栈道,游客可近距离观察鸟类活动,感受湿地生态之美。景区内还设有科普馆,展示湿地生态系统、鸟类知识等,兼具旅游观光与科普教育功能。
(二)人文历史景点
1. 庆安县博物馆:位于庆安镇,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庆安县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历史展厅、民俗展厅、革命展厅、农业展厅四个部分:历史展厅展示庆安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陈列有石器、陶器、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文物;民俗展厅展示庆安的传统民俗,如东北大秧歌服饰、民间剪纸、传统农具等;革命展厅展示庆安地区的抗日斗争历史和解放历程,陈列有抗日联军使用的武器、生活用品等;农业展厅展示庆安农业发展成就,如优质粮食品种、农业机械等。
2. 抗日联军密营遗址纪念馆:位于庆安县北部山区,依托抗日联军密营遗址修建,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纪念馆内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场景复原等方式,展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庆安地区的斗争历史,包括密营的建设、游击战争的开展、军民鱼水情等内容。馆外保留了密营、战壕、兵工厂等遗址,游客可实地参观,感受抗日先烈的战斗环境,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3. 平安镇朝鲜族民俗村:位于平安镇民族村,是庆安县知名的民俗旅游景点。村内保留了朝鲜族传统民居“草房”,屋顶覆盖茅草,墙壁由泥土筑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游客可参观朝鲜族民俗馆,了解朝鲜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体验朝鲜族传统活动,如打糕制作、辣白菜腌制、朝鲜族歌舞表演等;还可品尝朝鲜族特色美食,如冷面、打糕、烤肉等,感受朝鲜族文化魅力。
六、古刹、寺庙与道观
庆安县历史上宗教文化较为活跃,境内曾建有多处寺庙、道观,部分建筑因历史原因损毁,现存的宗教场所多为后期重建或修复,主要包括以下几处:
1. 庆安观音寺:位于庆安镇西北部,始建于民国初年,原名“观音堂”,后因战火损毁,2000年重建并更名“观音寺”。寺庙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藏经楼等,建筑风格为传统中式寺院风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四大天王等佛像,香火旺盛,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举办庙会,吸引周边信众前来祈福。
2. 柳河兴隆寺:位于柳河镇境内,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原名“兴隆庵”,是庆安县历史悠久的佛教场所之一。寺庙在抗日战争时期曾遭破坏,1985年修复,2010年扩建。现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殿、配殿、禅房等,寺内保存有清代石碑一块,记载了寺庙的修建历史。兴隆寺环境清幽,周边树木环绕,是信众礼佛、游客参观的场所。
3. 大罗镇三清观:位于大罗镇北部山区,始建于民国时期,是庆安县唯一的道教场所。道观原建筑损毁严重,2015年重建,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三清殿、玉皇殿、财神殿等,供奉三清尊神、玉皇大帝、财神等道教神像。道观依山而建,建筑风格为传统道教建筑风格,院内种植松柏,氛围庄重。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财神诞辰)举办道教法会,吸引信众参与。
4. 巨宝山镇报恩寺:位于巨宝山镇境内,始建于清代末年,原名“报恩庵”,2005年重建并更名“报恩寺”。寺庙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等,寺内供奉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等佛像。寺庙注重慈善事业,经常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活动,在当地具有较好的口碑。